楊開平
【摘 要】中師物理教師面對新教材如何貫徹新課程理念,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培養(yǎng)學生自我汲取知識的內部能力,采取適宜的教學策略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
【關鍵詞】中師物理;課堂教學;策略探索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觀察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知識和生產(chǎn)、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中師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融合多種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有效性建設,設置疑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互動等方面提高教學效率。
一、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以學生已有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引導相關的物理問題,從而使學生對已有知識與將要學習的知識間聯(lián)系,讓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情境中體驗、聯(lián)想、活動、探究,有利于學生學習和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物理現(xiàn)象,從而分析和解決各種實際問題,促進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學習方法的發(fā)展。教師在進行科學探究前應多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各種生活情境,以觸發(fā)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激起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例如,在教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通過自制的“蠟燭蹺蹺板”引入新課:先把蠟燭底端的蠟刮掉一些,讓它像頂端一樣露出燭芯;然后,把縫衣針從蠟燭的中部穿過,露出的針頭、針尾架在兩只杯子的邊緣上;接著點燃蠟燭兩頭的燭芯,熔化的蠟就會一滴一滴地不斷滴下來。滴下蠟油的一端會向上翹一些。這樣,蠟燭兩端則會交替上下晃動,跟蹺蹺板一模一樣。通過“蠟燭蹺蹺板”這個小實驗的動態(tài)演示,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急切地想進行科學探究的欲望。
二、運用問題教學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中師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給學生傳授相應的知識,還要把重點放在對學生的啟發(fā)上面,根據(jù)學生的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問題教學法,教會學生怎么去學習課堂知識,怎么去進行物理實驗,并給于指導。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變?yōu)橹鲃拥膶W習,提高了學習積極性。逐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用短暫的課內學習來增補無限的課外學習。這樣就強化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習“單擺”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單擺的周期公式,也明白了單擺的模型,這就可以在原來的模型基礎上,增加一個勻強電場的環(huán)境,給學生設置問題情景:這個時候怎么求周期?加上勻強磁場之后呢?這就使得學生掌握了單擺的周期,還很好地利用了電磁場的知識。又如,在理解理解歐姆定律以及非線性元件這些知識點的時候,用電流表檢測小燈泡通電時候的電流,可以看出,剛開始電流是比較大的,之后突然變得很小,再接著就相對穩(wěn)定了。教師在這個時候提問: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現(xiàn)象?是不是跟定律不一樣?然后,讓學生討論思考。最后,教師給學生解釋,小燈泡是個線性元件,在剛通電流的時候,電阻的溫度不高電阻就比較小,相應的電流就比較大。在電流接通的短時間內溫度就會急劇上升,增加電阻,使得電流變小。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設法把物理過程情境化,把物理概念生活化。例如,講沖量與動量時,如果直接給出“沖量是力和時間的乘積”、“沖量等于動量的增量”,然后講公式,做練習鞏固。這樣的教學,課堂死氣沉沉,學生昏昏欲睡。因為這樣教學只注重了講解的效率和解題效率,卻弱化了情感效率,忽視了問題效率,有悖于新課改的理念。如果采用有效提問的策略,提出以下問題:我們經(jīng)常打球,也經(jīng)常看到足球運動員敢于用頭去頂球,也經(jīng)??吹竭\動員把球頂進了球門的精采場面??墒牵绻峭瑯铀俣鹊你U球,運動敢用頭去頂嗎?學生的第一反應當然是“不敢頂”,讓學生說說“不敢頂”的原因時,學生好像懂了,可卻苦于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表達,心里就像憋了什么似的。此時,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探究,引出沖量、動量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很顯然,后一種提問比前一種提問有效,它將問題置于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覺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時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多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恰到好處地使用多媒體手段,在增強興趣的基礎上有效地優(yōu)化教學內容,它能使教學重點突出,將許多復雜的問題簡化,讓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協(xié)調統(tǒng)一起來,促進心理內化,在形象直觀的氣氛中理解教學內容的內涵,加深對重難點的理解,從而達到其他教學手段達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光的傳播》中進行光的傳播路徑是直線的教學時,利用多媒體展示陽光通過樹林的傳播情況圖片、播放舞廳旋轉燈的視頻等使學生對光的傳播路徑是直線有了形象、直觀的認識。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快捷、更直觀地看到不同物理實驗的演示過程。比如,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學習“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時,學生對變阻器滑片移動中電阻線長度變化與流過該電路中電流的變化關系比較難理解。在實驗室,教師常常既做實驗又在黑板上畫圖,由于二則不能同步,很難清晰的看到整個過程。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點,配上電流流向的圖像把這個實驗展現(xiàn)在屏幕上,那么學生就能清晰地看到:只有電流流過的電阻線時才會發(fā)揮作用,然后,再配上滑動滑片時電流移動方向的模擬動畫實驗,學生就能同步看到兩者的過程了。當然,對一些比較容易理解的內容,教師就沒有必要花費精力去做課件了。多媒體教學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難點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合作探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合作探究講究的是和諧及共同發(fā)展,并不排除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恰恰相反,合作探究是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前提的。在物理教學實踐中,筆者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往往采用組建合作小組和競爭小組的方式,即一個班級分四個小班,一個小班分四個小組,一個小組由四名學生組成,小組內每兩名學生組成“一對一”互助小組;全班組與組之間互稱競爭小組。這種方式形成了一種網(wǎng)絡式合作探究形式,學習效果顯著。通過互動體驗感受物理思想與方法,認識物理知識和經(jīng)驗,培養(yǎng)人的合作意識和態(tài)度,獲得自我反思的糾正機會和體驗,實現(xiàn)資源共享,差異互補,協(xié)同發(fā)展。如在討論一對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做功時,讓同學們分組討論,然后,在課堂上交流,實現(xiàn)互動互補,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物理學習應是學生主動地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研究探索新問題的過程,應是從物理角度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完成認知建構,發(fā)展探索與創(chuàng)新意識過程,教師要以開放、寬容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投入到充滿著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的學習活動中去,教師要深入了解并科學調控研究性學習過程。廣泛提供并不斷豐富探索性學習資源,使研究性學習成為可能,變成現(xiàn)實,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學習資源,使研究性學習成為可能,變成現(xiàn)實,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進一步發(fā)展和提高各方面素質,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利用教材中內容進行研究性問題的設計。例如,學完平拋運動后,如設計一個《測定自行車行轉過程中的阻力系數(shù)》研究性學習,就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太彬.《高考:綜合版》,2013(6):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