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源 曲秀霞
摘 要:小學時期朗讀教學是很重要的,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具有語言表達方面能力,提高小學生學習效率。所以,教師應該提高對小學生朗讀教學的重視,教師還應主動對朗朗讀教學法進行創(chuàng)新,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因此,本文將對如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探究
朗讀作為一種傳統(tǒng)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有效提高語文朗讀教學效率,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小學時期,小學生進行學習的語文知識都是比較基礎,并且教師都是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所以導致教師很重視課堂教學,教師應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升朗讀教學效率。這樣才可以使語文課堂教學具有較高的效率,才可以更好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朗讀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在加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方法的前提下,重點提高學生語言辯解能力和對文章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由于,小學階段學生正處在心智懵懂、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的階段,思維跳躍,對待感情理解能力和接納能力都有所增強。因此,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可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學習教育時期,語文朗讀在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學習小學語文知識是為今后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可見,小學語文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朗讀教學的運用可以有效、合理培養(yǎng)小學生對文章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提高學生對美言好詞的積累和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語文朗讀教學不僅可以有效達到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目的,還可以從各個方面提升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二、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小學生對文章和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合理運用語言的能力,幫助小學生積累和儲備大量豐富語言知識,激發(fā)小學生發(fā)散思維,陶冶小學生情感,促進小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朗讀次數(shù)和質量,引導學生通過對教材中文章內(nèi)容進行朗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思想情感,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還應為學生營造愉快、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進行朗讀過程中有愉快的體驗,并在朗讀過程中積累大量好詞、好句,從而,增加小學生知識量。但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受到老式教學模式的束縛,主要體現(xiàn)在受灌輸教學教育的束縛。并且,教師進行朗讀教學也只是將其作為教學的一個小環(huán)節(jié),并沒有讓學生自主對文章進行了解。小學生在對課文朗讀后,教師便對課文進行分析教學,教師這樣的教學方式,嚴重忽視朗讀教學重要性,小學生也只是為了了解課文而去讀,并沒有在朗讀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也沒有對作者寫作背景進行分析,導致小學生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興趣和積極性不高,也沒有做到通過朗讀課文進行自主思考,使朗讀教效率較低,達不到教學
目標。
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教師要把握好初讀課文的重要性
學生只有對所學課文進行反復的閱讀才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和理解課文內(nèi)容,以及作者寫作目的和寫作背景。但是,教師更加應該重視學生的初次閱讀。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文章主要架構進行梳理,對作者寫作背景和寫作情感有一定了解,對文章整體有準確的把握。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朗讀前,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對學生提出一些列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文朗讀,讓學生自主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和答案。由于,小學時期學生正處于學習基礎知識時期,知識量的儲備并不夠,所以,在進行朗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擾和阻礙,那么,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進行及時、有效指導,或者小學生可以將朗讀過程遇到的難點和疑問標注出來,朗讀結束之后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通過教師引導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答案。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篇文章時,首先,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向學生提出問題:通過烏鴉喝水使我們懂得什么道理呀?然后,教師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每個小組對文章進行深入閱讀和探究后,每個小組進行闡述并說出問題的答案。最后,教師對每組發(fā)言學生的講述進行總結,并指出朗讀和理解中出現(xiàn)的錯誤,并及時加以更正。
2.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再次閱讀的思考指導
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擾和問題,教師應及時采取合理、有效、科學方法進行指導,不可以直接將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答案告知學生,應該引導學生在朗讀過程感悟作者思想感情,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語言學習的樂趣,使學生積極、自發(fā)對文章中語言進行分析和理解。通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了解和朗讀,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學文章中包含的語文知識。
3.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朗讀中思想的提高
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課文的質量和效率,引導學生對文章中語言進行深入分析和理解,并充分發(fā)揮想象,結合作者在文中所描描繪的畫面展開聯(lián)想,朗讀后在結合自己深入理解后得到的感悟重新構建情境,使學生發(fā)散思維和空間思維能力在朗讀的過程中得到充分鍛煉和提高。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首先最應該做好朗讀教學計劃,合理有效的實施朗讀教學方針和目標,改變傳統(tǒng)朗讀教學模式,引用小組學習等朗讀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朗讀的熱情和積極性,并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含義。教師還應分析解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制定相對應對策,有利于提升教師教學效果,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也為小學生今后語文學習打好穩(wěn)固基礎。
參考文獻
[1]孫陽.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3(5):108-112.
[2]蘇海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4(16):458-458.
[3]黃小燕.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廣西教育A(小教版),2015(4):89-90.
[4]劉香柳.探究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朗讀教學[J].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2014(2):114-114.
[5]俞玲玲.莫讓“浮云”遮望眼--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3(7):5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