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如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重心和希望,每一個父母都希望為孩子創(chuàng)造最好的條件。但是在當下的社會大背景下,一些孩子由于種種原因成了“留守兒童”,他們的生活、成長和教育逐漸出現(xiàn)了一系列問題,這一特殊群體值得更多的人去關注。
根據(jù)有關部門的調查,中國目前“留守兒童”數(shù)量超過了5800萬人。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 外公、外婆撫養(yǎng),13%的孩子被托付給親戚、朋友,7.3%的孩子不確定或無人監(jiān)護。這樣的一組數(shù)據(jù)讓人不禁讓人感慨萬千。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fā)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留守兒童所呈現(xiàn)出的問題:
一、心理問題。
不少留守兒童的內心是很敏感的,當自己處于“留守兒童”這一特殊位置時,會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他們覺得自己和別人不同,沒有父母的陪伴,會認為自己的父母不如別人的父母有本事,還需要外出掙錢。長此以往,這樣的孩子會變得孤僻,不喜歡和他人交流,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甚至有些孩子會出現(xiàn)偏激心理和行為。
二、隔代問題。
留守兒童大都由隔代的親屬監(jiān)護。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比較溺愛孩子,對孩子的要求都會“有求必應”。當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時,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時他們需要有人聽他們傾訴,需要有人幫他們解惑,對于隔代的親屬來說這其中有很大的困難。在爺爺奶奶眼里,只要孩子吃飽穿暖就可以了,往往無視孩子內心的感受和想法。
三、學習問題。
在學校里經常會有留守孩子不按時完成作業(yè)、逃課、學習成績差等現(xiàn)象。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就像出籠的鳥兒,沒有約束,沒有家庭的管制。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沒有父母的監(jiān)管,爺爺奶奶又放縱不管,導致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普遍突出,對于教師和學校來說這些孩子的管制更有困難。
四、健康問題
在學校里經??梢钥吹揭恍┖⒆右律啦徽蛘邆€人衛(wèi)生比較差,這些就是留守兒童。由于爺爺奶奶年齡比較大,或者無人監(jiān)護的孩子不懂得照顧自己,這些孩子的個人衛(wèi)生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因此在留守孩子中經常會出現(xiàn)腸胃疾病或者傳染疾病。
針對留守兒童的這些問題,社會上應有更多的人來關注。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認為應從德育方面做起,逐漸改善這些問題。
從詞語的解釋上來看德育。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qū)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德育工作一直不被重視。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德育方面的缺失更使得他們的問題異常突出。針對留守兒童的德育工作,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開展。
五、教師充分認識德育的重要性。
在應試教育的壓制下,家庭、學校教育幾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輕德育,以至于無數(shù)人感慨當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與才的孰重孰輕,坊間一度流傳著這樣幾句話: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如果追溯,早在北宋時期司馬光就曾給出了最為精辟的論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從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更多的家長、教師忽略了德育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身心即將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齡段,過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澀,甚至身陷囹圄。在自身承受著失足痛苦的同時,給家人、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由此可見,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個體的未來成長,更是間接影響到整個民族素質的高低,乃至國家整體文明的優(yōu)劣和續(xù)斷。
六、學校將德育納入正常教學內容。
只有足夠的重視才能得到推廣。每周安排一節(jié)德育課,教師課前認真?zhèn)湔n,通過現(xiàn)在教育手段,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開展德育課程,
1、開展針對留守兒童心理輔導課程,針對問題嚴重的孩子進行一對一輔導。輔導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存在的問題不同。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比較特殊,教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從根本上發(fā)現(xiàn)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而從根本上幫助孩子走出誤區(qū)。
2、自覺自律教育
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管制,行為比較懶散,缺少自覺自律性。這樣的學生在家里沒有父母約束,爺爺奶奶通常會由著孩子的意思,在學校里的表現(xiàn)普遍為上課愛走神,做小動作,課下行為隨意,不遵守校規(guī)校級,對學校的集體活動參與性不強,沒有集體觀念。針對這些問題,老師要用心去關愛學生,用愛去感化教育他們,幫助他們認識到自覺自律的重要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的問題,幫助孩子們增強自覺自律性。
3、集體主義教育。
在很多學校,留守兒童性格孤僻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他們喜歡獨處,拒絕參加集體活動。針對這一現(xiàn)象,老師要一視同仁,不能將他們視為“特殊群體”。首先要讓這些學生意識到集體的存在,認識到自己和集體的所屬關系。其次,通過小組活動、班級活動、學?;顒?,讓學生慢慢融入班集體中,從而產生集體榮譽感,將自己置身于集體這個大環(huán)境中。有了集體生活,這些留守孩子的性格就會慢慢改變,變得開朗變得陽光。在集體生活和活動中,他們也會從同伴的身上學到更多有助于他們進步的有點。
三、學校與家庭相結合
留守兒童的父母因為家庭經濟原因或者工作關系常年在外,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較少,造成了孩子的一些列問題。學校本著為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思想,安排專門的老師定期與留守兒童家長進行溝通,做到早發(fā)現(xiàn)問題,早解決。對于一些問題特別嚴重的孩子,老師要積極聯(lián)系到孩子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父母盡量多陪伴監(jiān)護孩子。
留守兒童的家長為了家庭的經濟問題,常年工作在外。他們中的很多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績,但是他們的孩子卻面臨著種種阻礙自身健康成長的問題,這些孩子的未來又該由誰來負責呢?這是值得整個社會深思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周林,青永紅,等《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朱俊芳 《關注農村“留守兒”的思想道德教育》《貴州教育》 2005年10期。
[3]張小林 董垚灼 《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德育教育的思考》 《傳承》 2011年11期
[4]張三明《淺談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分析及對策》 東方企業(yè)文化,2012,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