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莉
摘要:本文客觀分析“分離焦慮”對幼兒的身心產生的影響及成因,介紹了“有準備的家訪”、“搭建朋友圈”、“開展親子、混齡適園活動”等三個緩解 “分離焦慮”的新策略。
關鍵詞:分離焦慮 成因 緩解策略
從家庭進入幼兒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期。小班新生入園,幼兒園中哭鬧聲此起彼伏,十分“熱鬧”,這就是常說的“分離焦慮”。所謂“分離焦慮”主要是指幼兒與撫養(yǎng)者之間分離時所表現(xiàn)出的一種不安情緒和行為。[1] 出現(xiàn)分離焦慮的幼兒通常表現(xiàn)出大聲哭鬧、戀物、拒絕與人交流、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拒絕進食等行為。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小班新生分離焦慮持續(xù)一周的占15%,持續(xù)兩周的占65%,三周以上的占20%。[2]上海師范大學李燕教授認為:“孩子在剛入園時都會產生分離焦慮,只要是健康的孩子都會出現(xiàn),這是正?,F(xiàn)象?!比羰呛⒆娱L期存在分離焦慮,不僅會出現(xiàn)夜驚、發(fā)熱、嘔吐等生理反應,還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甚至會引起心理問題,影響智力發(fā)展及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幫助小班幼兒緩解分離焦慮,對幼兒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一、幼兒“分離焦慮”成因分析
1.物質環(huán)境的改變
(1)從熟悉環(huán)境進入陌生環(huán)境
孩子從安全、穩(wěn)定的一對一親密關系進入一對多的陌生環(huán)境里。平均年齡只有3周歲,適應能力弱的幼兒需要時間去接納新環(huán)境。
(2)從較單一環(huán)境進入較復雜環(huán)境
對比家庭環(huán)境,幼兒園的面積大了許多,相對復雜,在空曠的環(huán)境中,幼兒易容易失去方向,缺乏安全感。
2.精神環(huán)境的差異
(1)心理退行
[3]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認為個體遇到挫折與應激時,心理活動退回到較早年齡階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應付當前的情景,這就是“退行”。[4]幼兒在陌生環(huán)境產生的分離焦慮使幼兒產生了“退行”,擔心撫養(yǎng)者離開就不會再回來了。
(2)人際關系變化
其次,幼兒固有的人際關系發(fā)生了改變,他們要離開對自己百依百順的親人,面對從未見面的老師、同伴。交往范圍、交往方式也在改變,在家庭,他們是中心,父母家人對其百依百順,寵愛有加,而在幼兒園,他們要學會與同伴交往,失去了“優(yōu)越”待遇。
(3)生活方式的改變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提出:生理的需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需要。 在園生活方式、要求的改變,會導致幼兒因生理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焦慮。
二、幼兒“分離焦慮”的緩解策略
入園初期幼兒出現(xiàn)分離焦慮,究其根源在于 “環(huán)境”發(fā)生巨大改變,分離焦慮雖不能根除,但能有效緩解。我園本著 “快樂入園”的基本原則,以“熟悉環(huán)境”為有效手段,創(chuàng)新實踐“新生適園”新方法。
1.有準備的家訪
與傳統(tǒng)的家訪不同,“有準備的家訪”是經過精心設計,有計劃、有目的完成的。在家訪開始前,電話聯(lián)系每一位家長,預約家訪時間,簡單講解家訪流程,初步了解幼兒喜好,并根據喜好,精心準備一件玩具。
2.搭建朋友圈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F(xiàn)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孤獨、自私,缺朋友、缺玩伴。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們將幫助新生適園,“和弟弟妹妹交朋友”作為大班幼兒社會性培養(yǎng)的園本課程。報名工作結束后,大班年段與小班年段的老師一同集中討論如何結對?綜合分析孩子的基本情況將對應班級的幼兒一對一結對。我們精心設計結對記錄本,里面的內容包括兩位幼兒的基本信息,結對任務表,張貼照片的空白頁等。我們布置給大班幼兒的結對任務,完成“四個一”任務:給弟弟妹妹打一個電話;帶弟弟妹妹逛一次公園;邀請弟弟妹妹來家中做一次客;和弟弟妹妹一同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孩子每完成一項任務,就在相應的表格內,用圖文的方式記錄過程與感受。我們還開展“我的好兄弟”評選活動,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到幫扶活動中。
除了大帶小的朋友圈,還在班級同伴中搭建朋友圈,結合3歲幼兒交往特點,預設朋友圈中的好朋友的數量不超過5個。同一個朋友圈的5個家長建立網絡交流平臺,組織開展小組活動。如:帶幼兒一同逛公園、超市、圖書館、去好朋友家做客等。朋友圈的建立,讓幼兒熟悉了同班同學,為減輕分離焦慮打下堅實基礎。
3.親子、混齡適園活動
為讓幼兒熟悉幼兒園環(huán)境,了解教室各活動區(qū)域及功用,在開學前前三天,我們邀請爸爸媽媽和孩子一同走進幼兒園,開展為期三天的“爸爸媽媽帶我上幼兒園”親子適園活動。第一天,我們讓家長精心準備一個孩子喜歡的標簽,并將標簽貼在孩子的物品上,幼兒可以找找自己的標簽,找到自己的物品。同時開展有趣的親子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得到快樂的體驗。第二天,幼兒先找到物品,用一用。例如:躺一躺自己的小床,坐一坐自己的位置等,在家長的幫助下,學習基本常規(guī)。例如:如何洗手、如何取水喝、如何搬小椅子等。第三天,家長完全退出,觀察孩子在教師引領下的表現(xiàn)。通過三天的親子適園活動,孩子們對幼兒園的環(huán)境基本熟悉,寬松、自然的氛圍猶如在家中一般,進一步激起了幼兒對幼兒園生活的向往和興趣。
開學一周內,根據小班新生的適應情況,組織開展“哥哥姐姐帶我上幼兒園”的混齡適園活動。一同參觀幼兒園,照顧弟弟妹妹的生活,幫他們穿脫衣服,喂他們吃飯。有哥哥姐姐的陪伴,小班弟弟妹妹在幼兒園不孤單。
三、成效與反思
綜上所述,我們將幼兒園緩解小班新生“分離焦慮”的新策略總結為12字,即“教師先行,家園合作,全園聯(lián)動”。之前,小班新生基本適應幼兒園生活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嘗試實施新策略后,大多幼兒在一周內能基本適應??梢?,策略關注創(chuàng)設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氛圍,能有效減緩新入園幼兒的焦慮癥狀,縮短新生適園時間。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受家庭環(huán)境、教養(yǎng)方式、父母關系等因素的影響,個別幼兒分離焦慮期比一般幼兒長,對于這一類幼兒情感需求、教育策略應有所不同。面對“分離焦慮”我們提倡用真情、真愛去感染每一個孩子,幼兒入園,不僅幼兒園生活的開始,更是整個學習人生的開端。
參考文獻
[1] 袁錦芳 分離焦慮:幼兒教師的“關鍵詞”
[2] 張蕊,邱霞萍 如何幫助新入園兒童降低分離焦慮J 《陜西教育:行政》, 2012(9):71-72
[3] (美)謝弗著,胡清芬譯.《發(fā)展心理學的關鍵概念》: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