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海
[摘 要] 何謂“亮劍精神”?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危難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是何等的凜然,何等的決絕,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氣魄!然當今社會,亮劍精神的缺失反映了公民教育的不足與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對亮劍精神與公民教育的關(guān)系探討,希望為完善公民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guān) 鍵 詞] 亮劍精神;公民教育;意義
[中圖分類號] J90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06-0080-01
公民是國家普通而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整個民族的承載者。公民精神堅定著民族性格,詮釋著民族精神,更代表著國家的氣節(jié)。因此,公民教育是文化傳承與精神重塑的重要一環(huán),公民教育的良好發(fā)展與成效就尤為關(guān)鍵與寶貴。戰(zhàn)爭類電視連續(xù)劇《亮劍》十分震撼人心,“亮劍”二字被主人公李云龍的一生詮釋得經(jīng)典至極?!傲羷Α笔庆`魂共鳴,是注定美麗的偉大力量。如果在任何時刻、任何地方都貫穿著亮劍精神,每個人都是英雄的代名詞,那么民族何懼?國家何懼?
一、當下公民教育存在的相關(guān)問題
現(xiàn)如今許多不良風氣依存于社會中,阻礙和諧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這正是公民教育的缺失而導致了公民精神匱乏與公民素質(zhì)低下的結(jié)果??v然有個體精神的存在,有個人素質(zhì)的提高,但相對于社會的大背景而言,依然無法改良社會風氣,無法撼動人性的空白,就如同迎浪的木板注定擱淺在廣袤的沙灘?!陡袆又袊芬咽俏覈钠放茩谀浚珜屏寂c正義,因為仁義之德本就是每個公民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但如今,我們卻需要如此高調(diào)地宣傳、反復地教誨,才能喚醒每個公民內(nèi)心深處的美好品德。
公眾媒體報道的事件與人們實際的生活以及個人的英雄化與社會普遍的冷漠化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反差。事不關(guān)己的眼神,司空見慣的冷漠,人人躲避人人惶恐,人人自保人人不安。當正義難以得到匡扶,罪惡便由此滋生,怎尋得國民素質(zhì),怎尋得公民精神?若公民教育不能真正實踐,公民素質(zhì)不能真正提高,社會風氣就不能真正得到改善。因此,只有完善公民教育體制,挖掘公民教育深度,我們?nèi)w公民的素質(zhì)與精神才能得以提高,我們公民個體的勇敢和奉獻才能得以彰顯,生活的整體品質(zhì)和生命的集體精神才能得以升華,英雄人物與正能量的事件才能大批涌現(xiàn)。
二、亮劍精神的缺失
當下社會,亮劍精神的缺失所帶來的影響讓人痛心與擔憂。例如,眾所周知的央視2010年的春晚小品《不能讓他走》,被許多老百姓深深銘記,因為小品中的一切是如此讓人感同身受。撞人、救人;救人、撞人,仿佛繞口令一般把人們繞了進去,同時被繞進去的還有那份理應的責任和人心。小品中說:“你沒撞人為什么要救人呢?”多么讓人震驚的一句話,多么令人悲涼的一句話,它穿透偽裝直透人心,將人性的良善與道德捏之粉碎。無獨有偶,如今“老人倒地是否攙扶”的問題竟然也成為議論熱點,這本應確鑿無疑的美好答案,本該下意識就能做出的美好行為,竟然已經(jīng)淪落到讓人爭論的地步。天地之間素來存在的喜怒憂思驚,我們需要重新放下來撫平;千年以來廣為傳頌的仁義禮智信,我們需要再次拿起來溫習。
三、亮劍精神對公民教育的意義
我們不缺少英雄,我們?nèi)鄙俦Wo英雄的氛圍;我們不缺少善心,我們?nèi)鄙贉嘏菩牡沫h(huán)境。當一個人站出來,當了英雄;當一些人站出來,當了英雄們,但他們的背后卻無所支撐、無所依靠,英雄得不到保護,善心得不到溫暖,其最終結(jié)果也只能淪為茶余飯后的談資,默默被人遺忘。
所以,公民教育不僅需要得到政策制度的支持,更需要得到公民自身的支持。亮劍精神正是公民教育所亟需的武器與能量。它是一種傳統(tǒng)審美下的英雄氣概,也是一種文明輝映下的人世豪情。教育、道德和法律相輔相成,如同一鼎之三足,共同鑄就了整個公民教育的體系,而亮劍精神則應成為三者的媒介與支柱。筆者認為,亮劍精神對公民教育的意義不僅僅是對英雄的保護,對善心的溫暖,更是對閃光人性的持續(xù)追求,是對道德文化的完美詮釋。亮劍精神本身就可以作為社會的公共教材,公民教育從中能夠汲取大量的營養(yǎng),從而作用于個體之上,實踐于社會之中。
公民教育的開展需要亮劍精神,公民教育的實施需要亮劍精神,面對如今社會發(fā)展的趨勢,面對公民教育存在的問題,更需要亮劍精神。當公民教育成效顯著,當民族面貌煥然一新,當公民整體上下都是一種性格,一種氣魄之時,則精神昂揚,未來流芳。
參考文獻:
[1]王嘯.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公民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東虓.論民族精神教育與公民教育相結(jié)合的歷史必然性[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7).
[3]劉青志,王盛,肖長波.亮劍精神背后的民族文化意識:電視劇《亮劍》觀感[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