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玲
我們常??梢钥吹竭@樣一組鏡頭:學生圍成一圈,當教師號令一下,“開始合作”,學生馬上動了起來,有的小組內所有學生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的小組學生連合作干什么還沒有搞明白,教師就說“停止”,學生則馬上恢復原狀。
筆者認為,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以上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就在于教師?,F(xiàn)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教師在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的角色轉換。
一、教師是時機的把握者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掌控者,進行教學設計一定要了解學生、把握教材,對課堂上所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個基本估計:哪些問題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哪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這時,教師就應當是時機的把握者,合作學習才有價值,一般可以在下列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
(一)教材空白處引導合作
語文的課堂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很多課文的結尾處很耐人尋味,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合作探究。如《愛之鏈》這篇課文以人物對話結尾,出現(xiàn)了“喬依”這個人名,耐人尋味。其中結尾是這樣的——她輕輕地親吻著丈夫那粗糙的臉頰,喃喃地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親愛的,喬依……喬依醒來后故事會怎樣發(fā)展?借助這樣的教材空白,引導學生合作討論交流,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意見分歧處引其合作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解讀過程,學生自然會依據(jù)自己的“閱讀期待”對課文產(chǎn)生認同、共鳴,或進行質疑、批判。在學生遇到此類分歧時,教師就要抓住時機引導其合作探究。在學完《最后的姿勢》和《船長》兩課后,引導學生開展了“實話實說”活動,“你們覺得譚千秋老師和哈爾威船長傻嗎?你們會做他們這樣的人嗎?”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認識和體驗,大致可分為以下兩類:一是從教材原意出發(fā),認為應該像譚老師和哈爾威船長那樣忠于職守,舍己救人,做一個“死也要重于泰山”的人;二是認為不應該像他們兩人那樣“傻”,救人就救唄,何必貼上自己的生命呢?這樣輕易地選擇了以身殉職,太不明智了。我因勢利導,把持相同觀點的學生組合起來,讓他們合作,展開辯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教師是任務的分工者
明確學習任務且責任到人是進行“合作探究”的關鍵要素。在學生合作活動開始前,教師就要把任務要求講清楚,任務明確,責任到人,使小組成員全員參與,讓學生明白各自承擔的任務,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務。這時,教師的角色是任務的分工者。如教學《負荊請罪》時,請學生分角色朗讀廉頗、韓勃、藺相如的對話,以五人小組為例,哪個位置同學說韓勃的話,哪個位置同學讀廉頗的話,哪個位置同學讀藺相如的話,誰讀旁白,誰對四人讀的情況進行評價交待得很清楚。布置好任務后,各小組忙而不亂,效果很棒。
三、教師是積極的參與者
合作學習應是教師指導下,學生間有序進行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參與到活動中去,與學生平等對話。在學生合作遇到困難時,在合作產(chǎn)生不良情況時,在合作偏離主題時,在合作時間過長或不足時,教師就要進行參與和指導,使合作學習更有實效。
四、教師是合作的激趣者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都是按學生座位自然分組,四人就某些問題進行討論的。但兩星期過后,我發(fā)現(xiàn):每個組內往往只有組長說,其他人都變成了忠實的聽眾;有的則是這組讓那組說,那組讓其他組說,互相推辭。熱鬧有余,但合作效率很低。為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表演激趣合作,可以引導學生變換著方式激趣合作,可以讓學生采用課外采訪式合作。
五、教師是藝術的評價者
在小組學習中,教師對小組學習的結果以適當?shù)姆绞浇o予肯定與鼓勵,進行及時、恰當、藝術的評價,往往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種內驅力,會給學生增添自信與快樂,使他們產(chǎn)生更加強烈的學習熱情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此時,教師可采用整體評價,也可采用激勵性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彌補一名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學生的教學不足,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當然,實效性的增強,需要教師把握好合作的時機,明確任務分好工,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適時地激發(fā)學生合作的興趣,對合作成果做出恰當、藝術的評價。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市浦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