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昕燁++陳媛媛
摘 要:教室調度是高校教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傳統(tǒng)的人工手動審批方式容易引起教室使用沖突,并導致部分教室使用率過高,存在申請—審批流程較長等問題,本文針對學分制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室調度管理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基于“互聯網+”的教室申請—審核制度的設計方案,使教室管理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和人性化。
關鍵詞:“互聯網+”;教學場地;申請審核;調度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4-15
一、現狀分析
1.教室申請量大,且教室使用頻率不均衡
筆者通過對西南民族大學(以下簡稱“我校”)2015—2016學年第一學期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教室預約申請量達3245條。若按照一學期17個教學周來算,平均每個工作日辦理約37條教室申請,這個數據尚不包括由于調停補課產生的教室地點變化。頻繁的教室調度導致教室沖突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嚴重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從教室的使用率來看,我校多媒體教室的使用頻率呈現正態(tài)分布,部分教室的使用率超過80%,過高的使用率加速了多媒體等設備的老化。
2.使用主體和用途的多元化
我校教室的使用者包括任課教師、學生、校內機構和校外機構。從用途來說,既要兼顧本科、研究生和雙學位等的課程安排,滿足臨時調停補課的教室需要,還面臨其他事項的教室申請,這其中有創(chuàng)新活動、各類講座培訓、考試排考、校內各種學生社團活動、會議等,還有校外機構的各類招聘、培訓類事項等。教室使用主體和使用內容的多元化增加了教室調度管理的復雜性。其一,要考慮非教學活動對教學活動的影響。部分任課教師反映,某些社團活動中的喧鬧聲極大地影響了授課效果。其二,控制教室的實際使用者難度加大。由于缺乏一個實時的查詢平臺,教學樓的巡邏人員很難判斷目前教室中開展的培訓是否違規(guī)。
3.管理主體不同,申請流程繁瑣
對于綜合性的高校來說,需要管理的教學場地無論是數量還是類別都是可觀的。對于不同類型的教學場地,其管理主體也不一樣。由此導致使用者常需要經過多個步驟才能完成申請。而且,根據申請教學場地的不同,還需前往不同的主管部門遞交表格,存在較高的人力和時間成本。
二、基于“互聯網+”的教室調度設計
1.整理數據
一方面,獲取教室的準確信息,如所在樓名、教室編號、座位數、考試座位數、使用單位等。另一方面,分類將各教學場地及相關信息錄入教學管理系統(tǒng)。教室可分類為普通教室、多媒體教室、錄播教室、藝術類教室、各學科實驗室、學術講演廳、運動場地、校外實踐場所等。
2.分配賬號
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賬號分配。①具有申請權限的賬號有任課教師、學院和行政部門,以及通過審核的校外機構。②具有初級審核權限的賬號為學院,負責對調停補課進行初審,③具有終極審核權限的賬號為各教學場地的主管部門(如教務處),主要是對初審通過的調停課申請進行復審和對其他非教學活動的教室預約使用進行審核。
3.擬定教室使用規(guī)則
教室申請使用規(guī)則需要強調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將教學和非教學活動的安排盡量在時間或空間上進行分離,保證正常的教學活動不受干擾。二是對部分教學樓的周末時間段可設為限制申請,為排考預留場地。三是擬定校外機構的申請使用管理辦法。
參考文獻:
[1]劉貽新,陳宗術,陳浪誠,等.新時期高校多媒體教室管理的創(chuàng)新工作[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2).
[2]黃 蓉.高校多媒體教室管理模式[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