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唐人嶺南送別詩的情感傾向及模式

2016-10-10 07:05:50羅媛元
賀州學(xué)院學(xué)報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唐人嶺南詩人

羅媛元

(賀州學(xué)院 文化與傳媒學(xué)院,廣西 賀州 542899)

論唐人嶺南送別詩的情感傾向及模式

羅媛元

(賀州學(xué)院文化與傳媒學(xué)院,廣西賀州542899)

送別詩因其擔(dān)負(fù)著交往功能與禮儀意義而表現(xiàn)出一種應(yīng)用文的特點,唐人在嶺南創(chuàng)作的送別詩呈現(xiàn)出一定的模式化特征及情感傾向。以行人所至的目的地不同,可分為兩類:一是始于嶺南,達(dá)于嶺南外的送別。送人于嶺南外,又可分為送人入朝和送人返鄉(xiāng),前者為己而作,后者為人所作。一是始于嶺南,達(dá)于嶺南某地的送別。詩人由己憐人,由人憫己,歌詩為雙方而作。

唐人;嶺南;送別詩;情感傾向

自古多情傷離別。中國人向來重視感情、珍惜友誼,于是在為人送行或與人辭行時,往往要作詩相贈。這就產(chǎn)生了送別詩。自《詩經(jīng)·燕燕》濫觴始,送別詩就憑借其抒情性和功能性而成為一種日常的重要題材介入詩人們的創(chuàng)作。至唐,送別詩更是風(fēng)行于世而至臻完美,打開《全唐詩》,吟詠別離之作可謂在在皆是,從嶺南七歲女子在武則天面前隨口就能吟出“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送兄》)的佳句就可證明?!八蛣e詩”作為唐詩題材已為人們論及較多。而唐人在嶺南創(chuàng)作的詩歌一直以來被人們留意尚少,特別是唐人在嶺南創(chuàng)作的送別詩更罕有人問津。以《全唐詩》和《全唐詩補編》觀之,唐代本土詩人31人,外來詩人234人,他們在廣東創(chuàng)作詩歌231首,5句;廣西161首,2句;海南4首;越南北部21首。共計得417首,7句。其中標(biāo)題以“寄”“贈”“酬”“答”“和”“逢”“送”“留”等字眼出現(xiàn)的詩歌有168首,這些詩歌主要是送別詩。唐人作于嶺南的送別詩大略是因襲了傳統(tǒng)送別詩表現(xiàn)離愁別緒的做法。如楊衡的《秋夜桂州宴送鄭十九侍御》:“秋至觸物愁,況當(dāng)離別筵?!秉S滔的《南海幕和段先輩送韋侍御赴闕》:“使車西發(fā)不勝愁,璧連標(biāo)格驚分散。”劉禹錫的《贈別約師》:“話舊還惆悵,天南望柳星。”李群玉的《送處士自番禺東游便歸蘇臺別業(yè)》:“送君無限意,別酒但加斟?!苯汀秳e賦》云:“別雖一緒,事乃萬族?!彪x別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有“宴別”“贈別”“送別”“餞別”“寄別”“留別”等。大致而言,所有的別離詩可以分為兩大類型,或由行人作留別詩以告別居者,或由居者作送別詩為行人送行,極能見出其殷勤纏綿之意,反復(fù)叮嚀之狀。唐人在嶺南創(chuàng)作的送別詩以行人所至目的地不同,可分為兩類:一是始于嶺南,達(dá)于嶺南外的送別;一是始于嶺南,達(dá)于嶺南某地的送別。因所到地點的不同,而使送別詩具有了不同的情感傾向和文化意義。

一、始于嶺南,達(dá)于嶺南外的送別

“始于嶺南,達(dá)于嶺南外的送別”詩歌,也就是從主動與被動的關(guān)系看由詩人送別他人離開嶺南而作的送別詩,大率又以送友和送使兩種情形較多見。至嶺南外的行人要么入朝,要么返鄉(xiāng),要么到其他地方任職或游歷。

詩歌在唐代不僅僅是一種傳情言志的工具,而且是一種社會交際的手段。一般的詩歌可以有讀者,也可以沒有讀者;可以是當(dāng)代讀者,也可以是隔代讀者?;蚰軅鞑?,或僅僅是作者“聊以自娛”的私心話,沒有必要傳播。但送別詩肯定是寫給人看的,它不僅時常擔(dān)負(fù)著以詩代箋的通訊敘舊功能,也往往發(fā)揮著即席而賦、因事而成的禮儀應(yīng)酬作用,同時還具有介紹推薦的實用功能[1]21-25。劉禹錫《送張盥赴舉》云“爾今持我詩,西見二重臣。成賢必念舊,保貴在安貧”就是一例。正因為送別詩具有明確的目的和功利行為,也就影響到唐代游宦嶺南詩人在送友和送使,行人在入朝和返鄉(xiāng)詩歌中的內(nèi)容及情緒表達(dá)問題。

(一)送人入朝

入朝歸京是文人士子人生奮斗的終極目標(biāo)。大凡有使者歸京,朋友入朝,詩人在嶺南創(chuàng)作的送別詩中除了敘述離愁別緒,還通常表達(dá)如下的內(nèi)容:

1.渴盼歸京又無可奈何

唐代到嶺南來的詩人以流貶和入幕為主。流貶嶺南者,受小人讒毀,被君王疏遠(yuǎn),仕途浮沉,命運難卜,身陷邊地苦海,濟(jì)世之情化為幻影。入幕嶺南者,盡管在晚唐以后的知識分子為利愿意參幕南方,但唐代的嶺南仍然是瘴癘惡地,這里的經(jīng)濟(jì)、文化仍然非常落后,南來的知識分子實在是情非得已。從戎昱在桂州所寫的數(shù)首詩中隨手拈幾句出來便可窺見其心態(tài),《桂州臘夜》云“二年隨驃騎,辛苦向天涯”,《再赴桂州先寄李大夫》云“今朝兩行淚,一半血和流”。白居易曾在《溫堯卿等授官賜緋充滄景江陵判官制》云:“今之俊義,又先辟于征鎮(zhèn),次升于朝庭;故幕府之選,下臺閣一等,異日入為大夫公卿者十八九焉。”[2]690唐人參政議政意識強烈,多以“次升于朝庭”“入為大夫公卿”為人生奮斗的終極目的。所以嶺南詩人在送人北歸回京的詩中總表現(xiàn)出對入朝的期待。而自己的命運又總是操縱在深居京城的最高統(tǒng)治者手里,詩人們驚懼于前途的不可知,怨憤于自己的不平遭遇,又驚恐于新環(huán)境的恐怖悚然,往往在詩中表達(dá)出異鄉(xiāng)異地的感覺,極強烈的思?xì)w情緒而又無可奈何的悲吟。如張《嶺南送使》數(shù)首詩云“秋雁逢春返,流人何日歸”,“古來相送處,凡得幾人還”,《南中送北使二首》又云:“何日南風(fēng)至,還隨北使歸?!睏詈庠凇豆鹬菖c陳羽念別》又云:“茫茫從此去,何路入秦關(guān)”??逝螝w京而又無可奈何是所有流貶入幕嶺南文士的共同心理傾向。沈佺期的《初達(dá)驩州》云“何年赦書來,重飲洛陽酒”,又在《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云:“兩地江山萬余里,何時重謁圣明君?!彼沃畣栐凇蹲院怅栔辽刂葜]能禪師》云“回首望舊鄉(xiāng)……歸期多年歲”,又在《早發(fā)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云:“南中雖可悅,北思日悠哉。鬢發(fā)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何當(dāng)首歸路,行剪故園菜。”昔日紅紫一時的宮廷詩人最后只剩下躬耕園畝的愿望,也是個遙遙難極的夢。

2.囑托人情且迫不及待

嶺南與京城,相隔遙遠(yuǎn),路途迢迢,加之交通不發(fā)達(dá),詩人便充分發(fā)揮送別詩以詩代箋的實用功能,那就是囑托行人將這些送別詩帶至目的地而呈送給當(dāng)?shù)氐年P(guān)系人,希望得到關(guān)照。這樣既敘了舊情,又乘便捎話以解決自己的私人問題。于是入朝的使者和入京的朋友成為詩人傳達(dá)心意的最佳人選。中唐的嶺南,在胸襟豪邁的劉禹錫和韓愈的筆下尚且是“人稀鳥獸駭,地遠(yuǎn)草木豪”(劉禹錫《度桂嶺歌》),“湖波連天日相騰,蠻俗生梗瘴疬烝。江氛嶺祲昏若凝,一蛇兩頭見未曾。怪鳥鳴喚令人憎,蠱蟲群飛夜撲燈。雄虺毒螫墮股肱,食中置藥肝心崩”(韓愈《永貞行》)。唐時嶺南的危險、貧瘠、閉塞著實令詩人們恐懼害怕,甘愿終老嶺南的詩人是沒有的,無論以何種形式南來的詩人都會在詩中表達(dá)迫切北歸的愿望以及愿望無法實現(xiàn)的愁苦哀怨,最后只能寄希望于使者和入朝的朋友傳達(dá)心意。如張說在《嶺南送使》云“南中不可問,書此示京畿”,《南中送北使二首》又云“逢君入鄉(xiāng)縣,傳我念京周”。高駢在《安南送曹別赦歸朝》更云:“知君萬里朝天去,為說征南已五秋。”張說是遠(yuǎn)逐南方的罪臣,高駢是遠(yuǎn)征南方的功臣,不同人生際遇的人在送別入京的使者和朋友時所表達(dá)的情感卻驚人的相似。

3.慶賀友人而失意落寞

朋友入朝升遷,詩人在送別詩中極盡慶賀羨慕之能事,而筆端卻飽含著自己失意落寞的悲凄。表面上為朋友送別,為朋友而作,事實上是為自己而作。楊衡的《廣州石門寺重送李尚赴朝,時兼宗正卿》前六句稱贊尚書李復(fù)是粒被埋沒的寶珠,重新被朝廷發(fā)現(xiàn)重用,最后兩句刻畫了一個困頓落魄的自我詩人形象“那令蓬蒿客,茲席未離尊”,活畫了一個不能融入嶺南荒惡邊夷文化中的詩人只能借友人升遷入朝之酒澆自己胸中失意悲寂之塊壘的畫面。

從以上送別詩的內(nèi)容看,一則夾雜著人情,二則為己而作,似乎為己而作才是其真正的目的。這個過程可以概括為:

(二)送人返鄉(xiāng)

返鄉(xiāng)懷歸,是文人士子無法實現(xiàn)人生終極目標(biāo)后的必然歸宿。游宦嶺南詩人大多歷經(jīng)坎坷,故鄉(xiāng)是他們唯一可以慰藉受傷心靈的處所。誠如方東樹在《昭味詹言》說,“涉世艱險,故愿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者,本性同原之善也。經(jīng)疢疾憂患危難懼而知悔,古人無不從此過而能成德者也”[3]62。嚴(yán)酷的現(xiàn)實,使詩人渴望回鄉(xiāng)而不可得,故而大凡有人返鄉(xiāng),詩人必提筆相送。奇怪的是,唐人在嶺南創(chuàng)作的送別詩絕少表達(dá)他們對故鄉(xiāng)深切懷戀的歸屬需求,和這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哀涼凄楚,可體現(xiàn)以下兩方面內(nèi)容。

1.詩人在送別中兼寫嶺南山水之美

茅坤曾云:“大較五嶺以南,多名山峭壁,清泉怪石?!保ā短扑伟舜蠹椅拟n》卷23)韓愈《燕喜亭記》云“吾州(連州)之山水名天下”;《縣齋讀書》云“出宰山水縣(連州),讀書松桂林”;柳宗元《上裴行立中丞撰訾家洲記啟》又云:“今是亭之勝(在桂州),甲于天下?!笨肌肮鹆稚剿滋煜隆钡某鎏?,或應(yīng)本于柳宗元之言。他們都稱夸了嶺南山水之美,甲于天下。嶺南的美山美水本罕有人知,也自唐始,北人南來方傳播開來。這種傳播也僅限于南來的北方仕人,許多久居中原的人們?nèi)陨儆兴?,因而,嶺南詩人在朋友北歸返鄉(xiāng)時,在送別詩中除了敘述離別之情外,還順帶介紹一下嶺南的美景。劉禹錫在《海陽湖別浩初師》序云:“會吳郡以山水冠世,海陽(連州)又以奇甲一州?!辈⒃凇端筒茜鷼w越中舊隱詩》贊嘆連州風(fēng)光比之江南有過之而無不及“剡中若問連州事,唯有千山畫不如?!痹S渾南下廣州在《韶州送竇司直北歸》時也感嘆“江曲山如畫,貪程亦駐舟”……宋之問、柳宗元、元結(jié)、韓愈、劉禹錫等人都曾贊嘆其山之奇特、怪異,詠唱其水之澄明、清澄。當(dāng)然,山水之美源于發(fā)現(xiàn),與觀賞者的心理狀況密切相關(guān)?!胺蛎啦蛔悦?,因人而彰”(柳宗元《馬退山茅亭記》)客觀景物一旦作為審美對象進(jìn)入人們的視界,會染上審美主體的感情色彩。南來的作家在送別詩中向外介紹嶺南山水之美不是他們的真正目的,而是在山水中滌垢療傷,借山水的靈秀來撫慰艱難痛苦的人生。

2.詩人在送別中以稱慕對方為主

如韓愈的《送惠師》《送靈師》《別趙子》《韶州久別張端公使君》《贈別元十八協(xié)律六首》,劉禹錫的《海陽湖別浩初師》,李群玉的《送處士自番禺東游便歸蘇臺別業(yè)》《贈方處士兼以寫別》,楊衡的《送公孫器自桂林歸蜀》,許渾的《送嶺南盧判官罷職歸華陰山居》等,詩人不是謚美被送者(或被別者)放浪山水就是頌揚其才德過人的精神品格。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游宦嶺南的詩人不吝以大量的筆墨揄揚送者或別者的這兩種性格品地來表達(dá)自己對立德修身和崇尚自然人生理想的憧憬。

在這類作品中,詩人送或別的對象往往是布衣平民或僧侶道徒,這些人離開嶺南之后要么返鄉(xiāng),要么云游別處。這被送或被別的對象必然是詩歌的第一讀者,他所至(所居)目的地與之發(fā)生關(guān)系的人將是第二、第三讀者。故詩人在詩中以介紹對方為主,詩人廣泛運用了送別詩既具送別又具介紹推薦之功能。孔子云:“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論語·衛(wèi)靈公》)屈原又云:“老冉冉其將至,恐修名之不立”(《離騷》)立德?lián)P名是古人作為生命價值判斷的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也是令中國人焦慮和煩惱的情結(jié)。而布衣僧徒的名聲大抵是靠當(dāng)?shù)毓倭诺拇蹬?,特別是靠集官僚與文人于一身的人吹捧傳播開來的。這些贈送詩與留別詩則是替他們傳播名聲的最好工具和方式。也可以說,這一類詩主要是詩人為人所作。這個過程可以概括為:

二、始于嶺南,達(dá)于嶺南某地的送別

唐代的嶺南僻在遐陬,乃蠻瘴荒癘之地。張說704年春被誣流欽州,據(jù)杜佑的《通典》卷184《州郡十四》言欽州距長安約五千二百五十里。沈佺期705年流貶驩州,據(jù)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圖志》卷38,驩州八到“北至上都六千八百七十五里。東北至東都六千六百一十五里”[4]961。南來詩人的主要方式是貶謫,盡管安史之亂后,嶺南經(jīng)濟(jì)之于北方有了長足發(fā)展,但以仕為人生價值體現(xiàn)的知識分子,有時因為生活所計請求外放,不得已而南來,仍是人生的悲劇。當(dāng)他們千里迢迢來到嶺南在異鄉(xiāng)惡地遇到與自己一樣淪落天涯的老朋友時,更是悲從中來。所以這一類送別詩以詩人離開某地而向他人告別的“留別詩”為主。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四“送別類”的序說:“送行之詩,有不必皆悲者,別則其情必悲?!保?]108“送別詩”類如送人上京,送人返鄉(xiāng),大抵上是值得慶賀的事。又如送僧道詩,周本淳先生曾云:“僧徒以斷絕情緣為尚,故送僧詩亦以不著悲苦意為善”[6]38。而唐人在嶺南創(chuàng)作的“告別詩”內(nèi)容則是寫貶竄嶺南,表現(xiàn)哀已傷人的悲情。詩人由己憐人,由人憫己,愁苦哀絕。無怪乎張說在《南中別蔣五岑向青州》說:“有淚皆成血,無聲不斷腸。”張說在嶺南寫有數(shù)首“告別詩”,如《石門別楊六欽望》:“燕人同竄越,萬里自相哀。影響無期會,江山此地來。暮年傷泛梗,累日慰寒灰。潮水東南落,浮云西北回。俱看石門遠(yuǎn),倚棹兩悲哉?!笔T在廣州西北二十里(見《方輿勝覽》卷三四),據(jù)《廣西風(fēng)物志》載,張說、楊欽望曾先后被流放欽州。這首詩是張說流放欽州取道廣州時寫與楊欽望的告別詩。萬里貶竄,異地小聚,察覺不出詩人與朋友間相會時的絲毫歡樂,透過紙背是兩顆心如死灰,無望無耐的心。一個“遠(yuǎn)”字既寫了與朋友的遠(yuǎn)別,更寫了京城的遠(yuǎn)離。一個“兩悲”便是這一類詩的“主題”,詩人由已推人,由人及己,終究跳不出沉重的悲傷,而且這個“悲”不是一人之悲,而是兩人之悲,甚至是所有流貶人士之悲。被貶謫的士人面對難卜的命運,荒僻的環(huán)境,異族的文化,凄凄惻惻,惶惶恐恐。又如《端州別高六戩》:“異壤同羈竄,途中喜共過。愁多時舉酒,勞罷或長歌。南海風(fēng)潮壯,西江瘴癘多。於焉復(fù)分手,此別傷如何?!备邞炫c張說同時流嶺南,事見《通鑒》卷二0七,張說保存下來的嶺南詩歌中就有三首之多寫給高戩。張說與高戩一起流貶,路途辛勞,盡管也有“舉酒”“長歌”的片刻歡娛,但更多的是遙遙無期的傷別。按《唐會要》卷四十一載:“流為擯死之刑”,流人服刑期滿,一般附籍流所,非經(jīng)特赦不能放還原籍。這“傷”字不是一人之傷,而是兩人之傷。兩年后當(dāng)張說遇赦北歸,還至端州時高戩果然已卒于流所,見《還至端州驛前與高六別處》:“往來皆此路,生死不同歸?!庇纱丝梢姡@一類送別詩往往由于行者與居者共同的身世境遇而表現(xiàn)出兩悲兩傷的情感模式。又如宋之問《端州別袁侍郎》:“合浦途未極,端溪行暫臨。淚來空泣臉,愁至不知心。客醉山月靜,猿啼江樹深。明朝共分手,之子愛千金?!睍r無袁姓侍郎,故當(dāng)從《詩式》卷三作“侍御”,袁侍御,袁守一。朝野僉載卷二:“袁守一……于中書令宗楚客門餉生菜,除監(jiān)察?!保ㄊ匾慌c左臺御史大夫竇懷貞不協(xié))楚客知之,為除左臺侍御史?!瓱o何,楚客以反誅,守一以其黨配流端州?!保?]500這是宋之問流欽州,路經(jīng)端州時寫給袁守一的告別詩?!皽I來空泣臉,愁至不知心”可知其哀傷難訴?!懊鞒卜质郑訍矍Ы??!笨梢姺质謺r對朋友的殷勤叮嚀。上句言淚來愁至,下句言保重身體。相同的遭際,相同的情感。這個“愁”亦不是一個人之愁,而是兩人之“愁”。

那些即使不是流貶的士人,不論入暮或是游宦嶺南者亦出于無奈。他們在嶺南遇到由北來南或是遭遇放逐,或是無奈宦游的朋友,一樣身處蠻荒的邊夷文化,一樣面對瘴癘的環(huán)境現(xiàn)實,一樣遭際未卜的人生命運。因而在自覺不自覺中會產(chǎn)生同一樣悲傷哀怨的情緒。如李群玉南下廣州有寫給馬使君的告別詩《留別馬使君》:“俱來海一上嘆煙波,君佩銀魚我觸羅。蜀國才微甘放蕩,專城年少豈蹉跎。應(yīng)憐旅夢千重思,共愴離心一曲歌。唯有管弦知客意,分明吹出感恩多?!薄短圃娂o(jì)事》卷五一房千里條云:“馬使君與千里俱貶端州,李群玉《留別》詩云‘俱來海上嘆煙波,君佩銀魚我觸羅。'”[8]776馬使君是位遷客,李群玉游宦嶺南以為和馬使君遭遇相似,心情相似,因而這個“嘆”不是一人之嘆,而是兩人之嘆。以“應(yīng)憐旅夢千重思,共愴離心一曲歌”為證。

據(jù)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始于嶺南達(dá)于嶺南某地的告別詩有一種共同的建構(gòu)模式,那就是“事——景——情”,非常突出“景”的地位和作用,將離別悲情貫注于景象之中,追求物我冥契,情景交融則是它的基本特征。

舉例如下:

張說的《端州別高六戩》:

事:“異壤同羈竄,途中喜共過”——景:“南海風(fēng)潮壯,西江瘴癘多”——情:兩傷

張說的《石門別楊六欲望》:

事:“燕人同竄越,萬里自相哀”——景:“潮水東南落,浮云西北回”—情:兩悲

宋之問的《端州別袁侍郎》:

事:“合浦途未極,端溪行暫臨”——景:“客醉山月靜,猿啼江樹深”——情:共愁

李群玉的《留別馬使君》:

事:“俱來海上嘆煙波,君佩銀魚我觸羅——景:“俱來海上嘆煙波”——情:共愴

由上可見,詩人不在于前面的言事,而在于后面的借景傳情。皎然在《詩式》卷一中談到“假象見意”,即詩歌應(yīng)借助物象來表達(dá)情感。這個物象本身意味著或蘊含著富有情感傾向的屬性。游宦嶺南詩人在送別詩中所描寫的物象,是凝聚著詩人主觀情感或哲理思考的藝術(shù)形象,是物我同一的意象,就送者與行者的關(guān)系來分析,則這類詩兼顧了送者與行者,既抒別情,又?jǐn)d已懷,還悲悼雙方的遭際這種建構(gòu)方式。

總之,始于嶺南達(dá)于嶺南某地的送別詩,可以概括為:

宋之問《送裴五司法赴都序》云:“夫有別必感,今昔共之。蓋理逼聚散,事均窮達(dá)。望秦是斷腸之所,況念故園;懷洛多掩涕之人,更分良友?!彪x別是人生一苦。南來的詩人流貶入幕的際遇又是一苦。而置身于瘴癘之鄉(xiāng)的“陌生化”風(fēng)土習(xí)俗又是一苦。誠如韓愈在《縣齋有懷》云:“氣象杳難測,聲音吁可怕。夷言聽未慣,越俗循猶乍?!崩钌屉[入幕桂府時也用“鳥言成諜訴”(《異俗二首》)形容夷音蠻語之難懂。如此種種的苦與不適應(yīng)感,往往讓南來的北人有“南方詎可留”(沈佺期《三日獨坐驩州思憶舊游》)之概,甚至由歸期渺渺的憂思、焦慮而產(chǎn)生死亡的恐懼。如宋之問《至端州驛見杜五審言沈三佺期…成詠》:“處處山川同瘴癘,自憐能得幾人歸?!鄙騺缙凇度牍黹T關(guān)》嘆:“土地?zé)o人老,流移幾客還?!碧貏e是張均在《流合浦嶺外作》:“瘴江西去火為山,炎徼南窮鬼作關(guān)。從此更投人境外,生涯應(yīng)在有無間。”詩人們在對具有威脅性的外部危險的現(xiàn)實時,數(shù)指盼歸,而又翹首無望時產(chǎn)生強烈的焦慮心理?!敖箲]的現(xiàn)象之一是害怕死亡;并不是對人類必然經(jīng)歷到預(yù)期死亡所存在的普遍畏懼,而是隨時可能殞命的恐怖?!保?]195詩人在陌生了的世界里,時時與死亡意識相伴,在送別詩中用心之良苦,可以斄測。送別詩這一尋常題材因其所擔(dān)負(fù)的交往功能與禮儀意義而使它必須遵守一定寫作慣例,表現(xiàn)出一種應(yīng)用文的特點,唐人在特定的嶺南地域,特別的流貶境遇中使“凄音動人”的送別詩呈現(xiàn)出一定的模式化與情感傾向值得人們關(guān)注。

[1] 戴偉華.唐代方鎮(zhèn)使府與文人送別詩[J].揚州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1998(2).

[2] 白居易.白居易全集[M].丁如明,聶世美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 方東樹.昭昧詹言[M].汪紹楹校點.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1.

[4]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3.

[5] 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6] 周本淳.唐人絕句類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7] 周勛初,武秀成,姚松.唐人軼事匯編:卷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8]計有功.唐詩紀(jì)事:第五十二卷[M].北京:中華書局,1965.

[9] E·弗洛姆著.追尋自我[M].蘇娜,安定譯.延吉:延邊大學(xué)出版社,1987.

Sentimental Tendency and Pattern of Send-off Poems in Lingnan Area during Tang Dynasty

LUO Yuan-yuan
(School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of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

Send-off poems,with communicational function and etiquette significance,had the features of the applied writing. Send-off poems produced in Linnan Area during Tang Dynasty have some unique patterns and sentimental tendencie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stinations of the leaving people,the send-off poems can roughly b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The first one is those poems which are about the department from Lingnan Area to other region.This group has two subclasses:the poems about someone who was leaving to service for the country and the poems about someone who was leaving for hometown.The former usually was written for the poet himself,and the latter was written for others.The second group is those poems which are about the department within Lingnan Area.The poet took pity on the others from himself and himself from the others.So this kind of poems were written for both poet himself and the leaving person(s).

poets in Tang Dynasty;Lingnan Area;send-off poems;emotional tendencies

I207.22

A

1673—8861(2016)02—0089—05

[責(zé)任編輯]肖晶

2016-04-28

羅媛元(1971-),女,廣西賀州人,賀州學(xué)院文化與傳媒學(xué)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嶺南地域文化。

2012、2013年廣西高校科研一般項目資助(2012YB173、SK13YB098)、2015年廣西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研究課題(15FZW006)、2015年南嶺走廊族群文化研究基地開放基金課題(2015kf06)、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西部規(guī)劃基金項目(13XJA751001)。

猜你喜歡
唐人嶺南詩人
憶嶺南
黃河之聲(2022年14期)2022-11-16 10:58:50
唐人路上 花瓣飄香
華人時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2:20
雨嶺南
心聲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4
中國唐人御工坊 中國唐人琴苑
對聯(lián)(2019年11期)2019-05-19 05:04:24
曬娃還要看詩人
不辭長作嶺南人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5:58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從日藏《唐人相撲》裝束看清代中國戲曲的在日傳演
戲曲研究(2018年4期)2018-05-20 09:38:28
古代也有交規(guī),唐人超速要“打屁股”!
镇赉县| 建始县| 黎城县| 黄石市| 乌拉特中旗| 永修县| 石林| 满城县| 习水县| 德安县| 会宁县| 永城市| 嘉鱼县| 开阳县| 怀安县| 静海县| 彩票| 巴里| 萨嘎县| 西和县| 理塘县| 南丰县| 天长市| 军事| 宜阳县| 如皋市| 绿春县| 咸阳市| 罗源县| 久治县| 宣化县| 扎鲁特旗| 招远市| 永登县| 新闻| 盐山县| 克什克腾旗| 宜黄县| 克山县| 舟曲县|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