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左志宏
【摘要】全齡觀是一種以代際間共同分享、共同探索、共同生活、共同反思、共同成長為特征的理念。本研究以全齡動畫電影《馴龍高手1》為例,對當下學前教育中的親子“陪伴式奉獻式”的家庭教育以及師幼“教導式引導式”的幼兒園教育進行了反思,倡導運用具有“全齡適宜性”的教育材料及教育方法,促進代際間的平等協同式成長,進而探索一種全齡取向的泛學前兒童教育課程與教學及教育目標。
【關鍵詞】全齡;學前兒童;幼兒教育;共贏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6)05-0036-04
一、全齡觀的提出
“全齡”概念源自媒體對于兒童動畫電影的討論。全齡,意指全年齡, 全齡動畫電影是指適合所有年齡段人觀看的動畫電影。《當代電影》2014年第6期刊登的王卓敏的《中國動畫電影的全齡化研究》指出,“目前中國動畫電影的低齡化已成為阻礙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繁榮發(fā)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作者認為,兒童動畫電影因無法吸引家長,票房受到了影響,因此作者提出兒童動畫電影應定位于“全齡化”,“讓主流觀影人群走入影院”。〔1〕幾乎同時,新華網刊登了題為《國產動畫需要全齡化,不應過分限制》的文章,〔2〕2015年1月人民網刊登了《成人動畫迎來票房奇跡,“全齡化”雙刃劍還是單相思》一文,紛紛對電影全齡化問題進行討論?!?〕2015年暑期檔電影《捉妖記》將動畫和真人結合起來,被稱為首部成功的國產全齡化電影,一舉拿下電影票房冠軍。動畫電影也因全齡化概念的提出,成了熱議話題。
電影界提出動畫電影全齡化的理念,意在鼓勵電影制作者創(chuàng)作出適合全年齡段觀看的動畫電影,家長不僅僅是出于對孩子的耐心與愛而陪同其看動畫電影,而是本人也帶有濃厚的興趣觀影??梢?,全齡化的本質是一種年齡段高度兼容的理念,其核心在于突破代際隔離式交往的模式。這種模式不同于以往以某單一年齡段人群為主體、其他年齡段人群“陪伴”“奉獻”的模式,成為一種多主體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各年齡段人群處于一種平等的交互狀態(tài),具有共享、共同成長的特征。全齡化作為一種認識和研究代際關系的新視角逐漸為人們所關注。
由媒體市場提出的“全齡化”模式,最初無疑源自于商家對利潤的追求。但全齡化動畫電影的巨大成功表明,商家從某種角度準確抓住了人們的內在心理需求。具體到學前教育而言,我們曾長期強調所有產品或服務的“學前兒童年齡適宜性”問題,卻較少考慮“全齡適宜性”。“全齡適宜性”是指,不僅適用于某個年齡段的學前兒童,也適用于各年齡段的學前兒童;不僅適用于學前兒童,也適用于其家長乃至幼兒園教師。
“全齡”理念的提出,將對學前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它啟示我們至少應關注兩個問題:第一,與非全齡相比,全齡理念對學前兒童發(fā)展有什么獨特的影響?第二,全齡理念對學前教育實踐有怎樣的啟示?
二、全齡觀與學前兒童發(fā)展
全齡理念對學前兒童發(fā)展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本文以全齡動畫電影《馴龍高手1》(以下簡稱《馴龍1》)為例進行探討。
(一)《馴龍1》的全齡理念分析
動畫長期以來是學前兒童的“專供產品”,而全齡動畫電影則成了兒童與全家共享的產品。《馴龍1》的“全齡”定位,體現在全齡化的母題內容及其表達形式上?!恶Z龍1》的主角是一名叫Hiccup的小男孩,電影主要講述了Hiccup家族世代與龍為仇,而他卻和一只名叫Toothless的龍成了朋友的故事(詳見表1)。
《馴龍1》抓住的是人們對飛行通常都具有渴望的心理,當體質、相貌平平的Hiccup騎龍御風而行的時候,觀影人都露出了癡迷的表情,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無所不能而又僅屬于某個個體的寵物或愛人,其實質是個體夢想擁有更強大力量的一種具體化,表達的是個體對力量的渴望;在異常困難的情況下也不會動搖的信任,是人們都需要的心靈港灣;Hiccup的猶豫和惶恐常常是出于對和睦家庭關系及家庭成員認同自己的渴望;雖然又瘦又小,Hiccup仍然堅守自己的信念,想要做一個和其他人不一樣的人,追隨自己的內心所愿、做自己,這是對挑戰(zhàn)自我的渴望。這些母題,不管是對于兒童、青少年,還是父母,都是有吸引力的。
《馴龍1》不僅在母題選擇方面具有全齡化特征,在母題設定上也有這樣的特征(詳見表2)。相比針對低幼兒童的設定,全齡化定位意味著在邏輯的嚴密度、表現的深度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同時又要控制在兒童可以理解的范圍內。
幾乎各年齡段的人都有對飛行的渴望,但如果僅僅是騎上就能飛,那并不能吸引非低幼年齡段的觀眾,因此《馴龍1》圍繞著飛行主題設定了一個嚴密的邏輯;龍書上記載的各種強大的龍,都有各自的攻擊利器,但同時又都存在各自的攻擊盲區(qū)及致命弱點。哪怕是最天下無敵的Toothless,也因少了半個尾翼而飛不起來,這是一種理性的力量觀;兒童常常把“喜歡對方”“能和對方一起玩”等作為形成友誼的條件,而青少年和成人對于友誼的理解則需要更多的條件,例如共同的、難忘的經歷。Hiccup和Toothless的相互信任就加進了這樣的元素,但這種磨難的色彩并不過于明顯,因為如果Hiccup受傷過于嚴重,就有可能因使低幼年齡兒童難以接受而失去他們的喜愛;Hiccup經常在個人的意愿與父親的期望之間徘徊,這是一種更復雜的親情模型,事實上,這一模型是適應學前兒童對于被理解的渴望的。哪怕在嬰幼兒時期,他們如果被給予了先穿哪一只腳的襪子的選擇權,都會表現得更愉快;對于挑戰(zhàn)自我的渴望的表現,也不同于《喜羊羊與灰太狼》中喜羊羊一開始就機智勇敢、灰太狼一開始就霉運連連的設定,Hiccup是一個變得越來越勇敢智慧的人。這樣的可變性,比起一成不變的先賦性,更加真實而有感染性,可以帶來真正的參照和榜樣效果,這同樣適用于學前兒童。
(二)《馴龍1》全齡化定位下的學前兒童發(fā)展可能性
不管是母題的選擇還是母題的設定,《馴龍1》都體現了全齡化這一特征,從而吸引了成人和學前兒童。那么,它預示著怎樣的學前兒童發(fā)展可能性呢?
1.全齡觀是一種以代際間分享、平等、共同成長為特征的發(fā)展理念
傳統動畫電影是針對學前兒童的單齡化電影,陪兒童到電影院觀影的家長扮演的是陪同的角色。《馴龍1》這樣的電影則是親子可以共同觀賞的電影,它會引發(fā)親子間的平等的、共情的感受。某些情節(jié)會讓他們想到自己和對方,相視一笑,不知不覺增進一些相互間的理解。電影結束后,雙方還可以聊一些細節(jié)。和父母聊雙方都感興趣的東西,會讓學前兒童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賦予了更多的價值,父母帶自己看電影不是一種應付和遷就,而是一種共同感受,并在這種代際平等交流過程中共同分享、建構和成長。
2.全齡觀是一種以代際間共同探索、共同面對、共同質疑為特征的發(fā)展理念
在傳統的學前教育中,成人包括家長與教師往往是以教導者的身份出現的。例如,科學領域的學習通常意味著成人要收集好某個主題的已知的知識和信息,再交給學前兒童學習。而與科學研究相關聯的情感與體驗,包括好奇、懷疑、未知的錯誤、危機、理論和困惑等,幼兒園中均少有涉及。因為它們一旦進入幼兒園情境中,“就會被認為是脆弱的或不確定的,必須盡快克服”?!?〕這正是教師在實施生成性教學時遇到阻力的根本原因:成人不敢面對超出預設范圍的情境,因為這將使成人失去絕對的權威地位。這樣一來,最富創(chuàng)新性的主體被牽制和影響,真正的創(chuàng)新難以被接受和欣賞。而在《馴龍1》的觀影過程中,親子一起為Hiccup的苦惱而苦惱,為他的努力而加油,為他的困境而想辦法,一起體驗電影中父親對兒子的期望與失望,體驗做兒子的因為父母的不理解而苦惱的心情。就這樣,親子一起理解這些電影情節(jié),共同探索、共同面對、共同質疑,一起經歷探索之旅。
3.全齡觀是一種代際間共同生活的、自然的、常態(tài)的發(fā)展理念
在一個寫字樓的辦公區(qū)外,孩子遠遠地觀望著自己的父母。在一個幼兒園的柵欄外,父母遠遠地觀望著自己的孩子。又或者,在一個幼兒園的活動室里,幼兒們玩著游戲,教師在各區(qū)域之間穿行。這些情境都使人更多地想到他們之間角色的差異。但在全齡化的場域中,親子或師幼之間實質上形成了一個連續(xù)體。面對全齡化的素材,親子間、師幼間,重新回到了一種共同生活的、自然的、常態(tài)的教育情境中。比起嚴密設計的教師主導的教學,全齡化素材將雙方都引入到一種深度的關系與經驗當中。在觀看《馴龍1》時,親子自然而然地體驗到了另一對親子的生活、另一種全新的會飛的生活、另一種和其他生物共存的生活,并隨著劇情的流動獲得一種相對完整的感受。在這樣的素材面前,沒有赤裸裸的說教和演示,僅僅通過共同旁觀以及點滴言語的交流,就表明了雙方的態(tài)度和立場。這本身就體現了生活的特征:自然、常態(tài)、無所不在。這類體驗不同于教師預設的活動,而是雙方直面未知的事件,這本身就體現了生活的其他特征:多變、不可預知。在共同生活中,成人與兒童間的交流、協商以及共同提高成為了教育,教育成為了生活本身。
三、全齡觀對學前教育的啟示
眼下,全齡觀已作為一種發(fā)展理念被引入學前教育領域,其實它并非一個新概念。學界在多年前就提出了全納教育的理念,即關注普通兒童與特殊兒童共處同一場域所引發(fā)的發(fā)展可能性,也提出了混齡教育的理念,強調不同年齡的兒童共處同一場域下所引發(fā)的發(fā)展可能性。這些理念均以有差異的個體平等相處為特征。全齡觀則提出了代際間平等、合作、共享、成長的理念。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與全齡觀,本研究認為,要對學前兒童教育進行再思考。
(一)倡導一種全齡取向的學前兒童課程與教學
事實上,這種學前兒童課程與教學理念所倡導的從引導式、奉獻式向共享式、生活式的轉變,已經體現在我國政府頒發(fā)的相關政策文件中。對《指南》文本進行梳理可以發(fā)現,除了以往幼兒園教育類文件常見的“讓幼兒…”“幫助幼兒…”等用語,還出現了多處“和幼兒一起”。例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藝術領域的指導部分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huán)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在《指南》中變成了“和幼兒一起感受、發(fā)現和欣賞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和幼兒一起發(fā)現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賞美”。這種用詞的變化體現出對教師教育觀新的導向:不僅要引導幼兒投入,自己也要投入,與幼兒真正共同經歷發(fā)展旅程。那么,怎樣吸引教師真正投入?現有課程對于教師是否有探索的吸引力,成人怎樣真正沉浸其中,不只是看起來在和孩子一起玩,不只是陪玩?〔6〕這是全齡化研究要進一步探究的課題。
(二)倡導一種全齡取向的泛學前教育目標
成就學前教育質量的,是所有參與人的參與質量。所以,有游戲精神的兒童,首先需要有游戲精神的教師與家長。有探索精神的兒童,首先需要有探索精神的教師與家長。全齡取向,意味著包括教師及家長發(fā)展目標在內的泛教育目標的實現。
在全齡取向的泛學前教育目標指引下,教師及家長本人的興趣、愛好、經歷等必然成為課程的一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課程園本化的改革,不僅是加入本園所在地的地理、文化等元素,其實質更是要關注人本元素,不僅是學前兒童之本,也是教師之本、家長之本,才能夠使教師、家長與幼兒形成共享的、合作的、共同成長的發(fā)展關系。全齡化,宜與年齡適宜性與文化適宜性一起,成為幼兒教育發(fā)展的重要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卓敏.中國動畫電影的全齡化研究〔J〕.當代電影,2014,(6):197.
〔2〕佚名.國產動畫需要全齡化,不應過分限制〔EB/OL〕.〔2015-12-13〕.http://ent.news.cn.
〔3〕肖揚.成人動畫迎來票房奇跡,“全齡化”雙刃劍還是單相思〔EB/OL〕.〔2015-10-08〕.http://media.people.com.cn.
〔4〕佚名.豆瓣電影Top250〔EB/OL〕.〔2015-11-26〕.http://movie.douban.com.
〔5〕卡洛琳·愛德華茲,等.兒童的一百種語言:轉型時期的瑞吉歐艾米利亞經驗〔M〕.尹堅勤,等,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253.
〔6〕張玉敏.幼兒游戲機制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