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平 冷嵩 郭旭婷
摘要: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進食障礙形成的社會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和個人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結合進食障礙預防理論,提出進食障礙的體育運動預防與治療方案。進食障礙的預防理論模型涉及到體育運動的主要有非特異性易感壓力模型、社會認知模型和批判性社會觀點模型三種,通過健康認知教育改變患者錯誤的健康觀念、認知特點、情感特點和人格特質,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進行科學的體育運動和營養(yǎng)來解決患者應對技能、社會支持、積極身體意象、營養(yǎng)攝入與消耗等問題,為制定體育運動防治進食障礙原則、運動及營養(yǎng)方案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體育運動;進食障礙;預防理論模型;教育;營養(yǎng)
進食障礙是指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的進食行為異常,是一類典型的心身障礙。它通常與患者的認知、情感及行為等方面的心理障礙有關,包括神經(jīng)性厭食癥、神經(jīng)性貪食癥、暴食癥和不典型進食障礙。進食障礙的主要表現(xiàn)是體重指標和進食行為顯著異常的一組綜合癥,其中以神經(jīng)性厭食癥和貪食癥較為多見。進食障礙對身心健康有著很顯著的影響,它增加了消瘦、肥胖、抑郁、自殺意圖、焦慮以及藥物濫用的可能性,導致女性閉經(jīng)、牙齒問題、鉀缺乏、體虛、腸道疾病、腎臟疾病和心臟損傷等健康問題的產(chǎn)生。因此,探索進食障礙的預防方法和治療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國內(nèi)外對進食障礙的預防與治療有常規(guī)的方法,但是利用運動方法對于進食障礙進行治療尚缺乏系統(tǒng)的研究。在進食障礙的補償性行為研究中發(fā)現(xiàn),神經(jīng)性貪食癥的非清除型其補償性行為包含暴飲暴食后的劇烈運動,這說明患者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運動可以起到消耗脂肪的作用,但是貪食癥患者的劇烈運動處于一種不科學的運動狀態(tài),達不到減輕體重的目的,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科學的體育與運動可以起到控制體重,改變患者扭曲的體象認知觀念,健美身體,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的運動習慣,鞏固治療效果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進食障礙預防理論模型與體育運動和營養(yǎng)具有高度相關?;颊邔w象的認知、營養(yǎng)的攝取與消耗、壓力的緩解、社會支持的尋求等均可與體育運動相關聯(lián)。本文從健康、健美、體型、審美等認知觀念上和從科學運動和營養(yǎng)方案的制定上,探索進食障礙的運動治療方案以解決進食障礙患者的諸多癥狀,并且為進一步探索進食障礙的個性化運動療法奠定理論基礎。
1.進食障礙的病因學分析
進食障礙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物學因素,又有社會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和個人因素等非生物學因素。在此我們重點討論非生物學因素對進食障礙的影響,探尋進食障礙的預防與治療方法。
1.1社會文化因素
1.1.1社會文化壓力 國內(nèi)外的研究表明,進入20世紀20年代,苗條美的潮流在社會上開始流行。各類時尚雜志、影視作品、廣告等媒體傳播的以瘦為美,追求苗條、肥胖意識、節(jié)食減重已經(jīng)深入人心。此種現(xiàn)象導致了女性的自我物化,即通過他人的眼睛來看待自己的身體。而自我物化會引起女性感到對自己的身體感到更多的羞恥感,尤其當女性看到理想的自我與文化的自我對女性的觀點不匹配時,女性更容易體驗到身體的羞恥感。
1.1.2性別差異 研究表明進食障礙患者中女性比男性更普遍。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與西方的文化標準強化了女性要瘦的渴望多于男性。另一個原因是社會文化價值對男人更多地用取得的成就來衡量,而社會文化價值促進了女性身體的物化。女性比男性更關注體重問題,但相比于男性卻有著較低的身體滿意度,這種現(xiàn)象跟女性從事的職業(yè)有關,如參加花樣滑冰、跳水、長跑、體操等項目的女性選手,認為苗條的體型是理想的;女性服裝模特、芭蕾舞演員、高文化階層的女性、對體重要求高的特殊亞文化男性患進食障礙者較多。
1.1.3同伴影響 同伴影響是造成進食障礙形成的又一因素。處于青春期的女性歸屬感強烈,迫切希望得到同伴的認可。同伴對體重、體型的評價與要求和采取的進食行為都對女性有著極強的影響力。如果團體成員追求的理想體型不健康,則容易導致團體其他成員進食障礙的形成。
1.2家庭影響
家庭成員的溝通方式、家庭成員關系、父母婚姻和諧度、父母管教子女的態(tài)度和方式、父母本身的人格特征以及父母的進食行為和對自己身材的看法,都會影響子女進食障礙的形成。家庭因素只是進食障礙形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必須與其他因素綜合起來判斷。
1.3個體因素
在相同的社會、家庭、文化等背景下,不是所有的人都可能患有進食障礙。由于個體差異的存在,具有對進食障礙的易感素質的人群更容易患有進食障礙。
1.3.1人格特點 低自尊、完美主義傾向、低自我評價、高神經(jīng)質水平、低自我控制以及分裂性人格特質者,應對應激事件和焦慮情緒的方法常表現(xiàn)為異常的進食方式。
1.3.2認知特點 影響進食障礙產(chǎn)生的直接因素是個體對其身體的不滿,這種不滿常常表現(xiàn)為患者認為自己一直是過于肥胖的,即使患者已經(jīng)極度消瘦,仍然認為自己不夠苗條。此種不良的認知會直接導致進食障礙發(fā)生。
1.3.3情感特點 進食障礙者的抑郁、焦慮及罪惡感等消極情緒水平均高于常人,患者以控制進食行為應對負面情緒,宣泄消極情緒。
2.體育運動與進食障礙預防的理論模型
基于以上對進食障礙的病因學分析,并結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定義健康的內(nèi)容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交往健康可得出進食障礙的含義:是指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的進食行為異常,是一類典型的心身疾病。進食障礙與患者的認知、情感及行為等方面的心理障礙有關,是一種非健康的狀態(tài)。研究者提出預防進食障礙的理論模型來對進食障礙的預防進行指導。而體育運動是指人類有目的、有意識地通過身體運動作用于人類自身,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全面發(fā)展,豐富文化生活的實踐活動。體育運動的結果可以促進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健康三個方面。下面分析研究三種進食障礙預防的理論模型和體育運動的關系,以探討體育運動對預防進食障礙的作用。
2.1體育運動與非特異性易感壓力模型
體育運動與非特異性易感壓力模型(nonspecific vulnerability-Mressor model,NVSM)認為心理異常問題和消極的自我概念、應對技能、行為能力的缺失、生活壓力感體驗、社會支持的缺失存在著非特異性關系。這個模型認為遭受壓力和缺少機會對心理的失衡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該理論主張為了適應社會變化的需要,應當給人們創(chuàng)設機會去建立成功的關系和實踐有意義的事情。
體育運動中人們不同角色的扮演、體育運動過程、體育運動結果、體育運動的社會價值、體育運動的基本原則、體育運動的文化傳承等,恰好能為人們創(chuàng)建成功的關系、自尊、積極的自我、競爭、規(guī)則、權利、培養(yǎng)社會興趣和社會技能,在壓力應對、決策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益處,這種在體育運動中形成的應對技能可以遷移到生活中影響人的行為。
2.2體育運動與社會認知模型
體育運動與社會認知模型(social cognitive model,SCM)認為女性的性別角色、負面的身體意象、無法控制的對肥胖的恐懼、暴飲暴食和不良健康的體重管理行為都是在認知和行為過程中通過社會學習和強化而習得到的。社會文化、來自于家人、朋友和媒體的減肥壓力,“苗條美”的內(nèi)化、過分高估外貌的重要性,這些認知因素為人們構建負面身體自我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條件,增加了進食障礙的三個相互聯(lián)系成分出現(xiàn)的可能性。
體育運動的理論、觀念、形式以及效果能改變個體對于體重、體型的不健康的觀念,進而形成積極的身體意象;科學的營養(yǎng)結合體育運動方法能使個體形成健康的體重控制能力,對合理的營養(yǎng)補充和良好的運動生活習慣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培養(yǎng)與身體意象、健康飲食和運動相關的健康態(tài)度和行為,能減少進食障礙的不良誘發(fā)因素。
2.3體育運動與批判性社會觀點模型
體育運動與批判性社會觀點模型(critical social perspectives model,CSP)認為身體不僅僅是個體的領域,而且也是社會的領域,是存在于個體和各種社會系統(tǒng)的交叉點上。這個模型研究女性對于自己身體的個體經(jīng)驗,也研究到女性針對自己身體的實踐,這些經(jīng)驗和實踐是被復雜的社會體系來固定和塑造的,但是這種社會體系應該被弄清用來指引建設性的變化。此模型具有下列特性:第一,身體意象和身體運動的主觀經(jīng)驗是由已習得的意義體系組成的,這個意義體系是優(yōu)勢文化論調(diào)和權力結構所決定的。第二,社會不公正對女性身體失調(diào)方面有著十分顯著的影響。第三,當理解不公正的社會體系影響和作用時,應該超越苗條美壓力的思考,批判地檢查女性身體的客觀化,對身體所有權的傷害程度等因素。
上述這3種特性,使得女性在思考“苗條美”這個問題時,會去主動考慮以節(jié)食來阻止營養(yǎng)的吸收,其實質是對營養(yǎng)攝入和消耗的不合理的認知與體驗。通過體育運動的教育過程重新建設優(yōu)勢文化論調(diào),樹立正確的身體意象,改變性別歧視等社會不公正狀況,通過科學的營養(yǎng)和運動解決營養(yǎng)攝入和消耗之間的平衡,來改變苗條美帶來的壓力。
3.科學的體育運動與營養(yǎng)預防與治療進食障礙的方法
3.1運動健康觀念教育
對進食障礙患者進行正確的健康觀念教育是解決其在身體意象上錯誤或歪曲認識的重要的方法,體育的身體教育功能可以實現(xiàn)6個方面健康教育基本信息:(1)理想的體型;(2)對身體的不滿;(3)同伴帶來的壓力;(4)節(jié)食減肥帶來的副作用和危害;(5)大眾傳媒的錯誤指導;(6)低自尊、完美主義傾向、低自我評價、低自我控制的消極影響。使用精確的概率勸導模型分析上述幾類重要的健康教育信息,進而對不同的個體和對象進行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健康教育。例如蘇小路等研究發(fā)現(xiàn)針對青少年群體進行健康教育的核心信息是漂亮的外貌并不能體現(xiàn)你的個人價值;出現(xiàn)在媒體上的形象其實并不是非常真實;節(jié)食減肥很容易出現(xiàn)進食障礙等問題。因此,進行正確的審美和健美觀念的教育,對改變患者的不正確身體意象具有積極意義。例如古希臘人所崇拜的身體觀念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涵,即強壯的體魄是自由公民的最重要的素質,健美的身軀是人世間最美好的形象,身體應當與靈魂和諧地共生在一起。思想認識是指導人們實踐的非常有利的武器。只有通過教育手段改變主流思想意識對健康和對曲線美的認識,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進食障礙等問題。
3.2營養(yǎng)手段
進食障礙的顯著特點是為了減輕體重和保持體重。減輕和保持體重人群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超出理想重量的人或過度肥胖的人希望在減輕體重后,進入一個很好的健康狀態(tài);另一類是為了體型的美麗而減輕體重??茖W合理的膳食營養(yǎng)方式能夠解決營養(yǎng)攝入不夠或者攝入過多等問題,為進食障礙患者提供可以接受的、安全的、營養(yǎng)的合理膳食安排和能量補充。單純的減控體重應以緩慢的能量負平衡為主要手段,減少的成分應該是脂肪。楊則宜等研究認為,通過膳食的個體化干預同時配合使用減輕和保持體重的系列食品,例如魔芋食品、纖體棒、復合電解質補充劑和復合能量沖劑,能減輕饑餓感造成的心理壓力和身體代謝的紊亂,從而保持很好的健康狀態(tài)。
3.3科學體育運動
眾所周知,運動能增強人們的體質,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運動可以減掉多余的脂肪,改善肥胖帶來的身體不適;運動可以緩解快節(jié)奏的生活給人們帶來的高度緊張,可以給人們帶來身心的愉悅;運動可以使疾病患者意志變得堅強,對抗病魔;運動可以合理支配閑暇時間,豐富人們的生活。但是,隨意的運動不一定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只有有節(jié)奏的科學運動才會在不傷害身體的情況下減掉多余的脂肪,促進身體健康,塑造健美的身體形象。所以,進食障礙患者應該學會選擇科學的運動方式、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運動頻率,才能形成積極的身體意象,成功的控制體重。
3.3.1運動方式 運動方式大體可以分為有氧運動、力量訓練和柔韌運動。有氧運動的運動強度較低,持續(xù)時間較長,富有節(jié)奏性、方便易行性和可堅持性。有氧運動是最常見的一種運動方式,能夠增強心血管的功能、增強脂肪的代謝,增強肌肉的耐力;另外,有氧運動對降低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增強健康幸福感受,增強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等具有積極作用。常見的有氧運動有快步走、慢跑、騎車、游泳和有氧健身操等等。力量訓練是指身體堅持長時間的鍛煉以達到鍛煉肌肉的目的。最常用的方法有自重練習、杠鈴、啞鈴和組合器械。力量訓練能增強肌肉的力量,美化身體的形態(tài),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骨密度等。柔韌運動能改善身體的姿態(tài),增加關節(jié)活動的范圍,增強身體的柔韌性,降低人們在運動過程中受傷的可能性。例如拉伸作為一種非常好的柔韌性練習,它要求在完成拉伸動作時要慢,要每時每刻關注著自己身體的感受,當出現(xiàn)肌肉酸痛的感覺時就應該停止繼續(xù)拉伸,在此期間保持拉伸狀態(tài)為15~30s。
3.3.2運動時間和強度 不同個體的運動形式、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都存在著差異。有氧運動的最適宜心率是個體最大心率的70%~85%。簡便的最大心率的計算方法是最大心率=220-個體生理年齡。對力量訓練青少年能隔日練習,但是對于青春期前的人群,不建議進行大強度的力量練習。老年人的力量訓練可以堅持每周2~3次,持續(xù)的有氧運動可維持15~60min。以增加健康、保持體力為目標的運動,每周3~5次最好;以增加肌肉力量為目標的運動,隔日進行最好。選擇合適的時間、強度進行運動有利于產(chǎn)生良好的鍛煉效果,對控制體重、形成積極身體意象具有積極的作用。
4.結語
鑒于目前進食障礙防治研究尚沒有科學運動對進食障礙影響的具體研究,應該在進食障礙預防理論模型下開展預防、治療進食障礙的適宜運動項目、運動強度、運動頻率、運動負荷等方面的研究。利用體育運動手段來改善社會文化壓力、大眾傳媒給個體帶來的負面影響,改善個體的認知、情緒以及人格方面的問題來預防進食障礙的形成。針對進食障礙制定科學的運動治療原則和具體的活動方案,改變當今社會極為普遍的營養(yǎng)攝人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根本上解決進食障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