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媛媛
摘 要: 行動導向教學法強調在“做中學、學中做”,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和課堂活動參與度,符合中職學校培養(yǎng)中等實用性人才的目標,受到了越來越多中職學校教師的關注和使用。本文著重對行動導向教學法中的頭腦風暴法、角色扮演法、項目教學法及引導文教學法在中職英語語法教學中的使用進行論述,并分析了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中職英語 語法教學 行動導向教學法
一、引言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指“師生共同確立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引導組織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和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全面的學習,達到手腦并用完成學習任務”。由于行動導向教學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樂于表現(xiàn)自己掌握的知識,有效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近些年,在職業(yè)教育中越來越受到青睞。中等職業(yè)教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拓展和延伸,中職英語作為其中的一門必修課,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幫助學生實現(xiàn)職業(yè)發(fā)展和終身學習,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中等職業(yè)人才的需求。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法教學一直是無法回避卻又困難重重的一個教學內容。中職教育的對象很大一部分是初中畢業(yè)生,很多學生初中英語基礎就不扎實,面對較為復雜枯燥的語法學習往往有畏難情緒,甚至放棄。如何調動學生在英語語法課堂上的積極性,加強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廣大中職英語教師努力探索的方向。筆者在近年的語法教學摸索中,發(fā)現(xiàn)行動導向教學中的幾種教學方法,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并學會在實際交際中正確使用語法。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實施
(一)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又稱智力激勵法,可以激發(fā)、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在實施時,教師并不對學生的回答加以評論,所提的問題通常是開放性問題,這往往會打消學生提出自己看法時的顧慮,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培養(yǎng)開闊、創(chuàng)造性的思路。頭腦風暴法運用于語法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和復習環(huán)節(jié),通常有較好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主謂一致的時候,教師提出問題:英語句子的主語有哪些形式?對不同形式的主語,相對應的謂語動詞應該是單數(shù)還是復數(shù)?能舉例說明嗎?看到這些問題,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稍加思考都能有自己的答案,踴躍回答。能力弱一些的學生可以說出主語是名稱或代詞的主系表結構的句子,能力強一些的學生可以說出主語是不定式、動名詞或從句的主謂或主謂賓結構的句子,并注意謂語動詞的單復數(shù)形式。這一導入方法,開門見山并易于操作,能在較短時間內集思廣益,探明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點,方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新知識的教學。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模擬一定的情景,分角色組織對話,展示學生所學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口語教學和句型教學中多有使用。在這一教學法中學生在設置情景、分配角色、編寫對話的過程中有較大自由,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積極性和參與度都比較高。中職學校英語語法教學是為了幫助學生正確使用英語,而不是為了研究語法,“學”最終要落實在“用”上。用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根據(jù)所學語法規(guī)則,在一定的情景中說出正確的英語句子,以檢驗學生的學習程度是可行的,并符合中職英語教學學以致用的最終目標。
例如在學完虛擬語氣后,可以讓學生分組編寫對話,講述剛剛做錯的一件事,表達懊惱之情,或講述未來一個不可能實現(xiàn)的愿望。在具體事例或愿望的選擇上,可以給學生完全的自由,增強對話的生活性和實效性。在虛擬句型結構的選擇上,可以指定結構重點練習,也可以讓學生自由選取。學生表演完對話后,一定要有評價環(huán)節(jié)??梢允菍W生評價,說一說語法規(guī)則使用是否得當,單詞發(fā)音是否大體正確,表演是否自然,情節(jié)是否合理;也可以是教師評價。除了上述幾點外,教師必須注意以鼓勵為主,表揚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享受用英語表達所做所想的成就感。
(三)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以具體的學習任務為載體,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團隊合作為基礎,通過設置一個個學習項目進行探究,最終得出結論,完成學習任務。項目教學法在語法教學中大有用武之地。在課前準備中,教師要對學習內容進行劃分,確定研究項目,并對每個項目提出具體的學習要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小組探究活動進行巡視,為學生提供信息與必要幫助;在項目學習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展示研究結果,進行全面評價,并做出總結。
例如在現(xiàn)在分詞的教學中,在備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習內容和重難點確定三個任務項目:現(xiàn)在分詞的形式、現(xiàn)在分詞的用法及現(xiàn)在分詞與動名詞的對比。在課堂上學生分小組認領研究項目后,教師要做到兩個“明確”:一要明確每個小組的具體任務,如在探討現(xiàn)在分詞形式這個項目組中,學生要找出不同形式,并推測它們如何使用;在現(xiàn)在分詞用法這個項目組中,學生要歸納出現(xiàn)在分詞能在句中做哪些成分,尤其是能做哪些狀語;在現(xiàn)在分詞和動名詞的對比項目組中,學生要在兩者的形式上和句法功能上進行對比,找出相似點和不同點。二要明確組內每位學生的分工,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能力等細化組內任務,做到人人有探究方向,避免少數(shù)人“包干”現(xiàn)象的發(fā)生。當然,如果有的學生完成任務有困難,則可以提出來與其他組員討論,獲得適當?shù)膸椭?。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既不能袖手旁觀又不能橫加干涉,要扮演好組織者和引導員的角色,可以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思路指導,保證學生自主探究深入有效展開,不流于形式。在學生展示研究成果過程時,教師要將各組的成果聯(lián)系起來,通過讓其他組學生提問,展示組學生回答等形式,讓全班學生都能分享研究成果。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或互相評價,補充部分知識,完善學生的研究活動。等所有項目組都展示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所有學習項目進行歸納總結,實現(xiàn)語法知識體系化。
(四)引導文教學法
引導文教學法是一種“面向實踐操作、全面整體的教學方法”。面對一個復雜的學習任務,學生分組制訂學習計劃,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并對成果進行展示評價。這一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能提高學生自主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中職英語語法教學中開始受到師生的歡迎。這一教學法中,教師主要任務是提供一個以問題形式出現(xiàn)的書面任務,其中的引導問題和引導句包含學生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資料,告知學生如何獲取所需信息。此外,教師要關注各個學習小組的進展情況,針對學生的問題提供建議,幫助解決難題,最后組織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并引導學生進行評價,選出最出色的成果。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分組借助教材等信息源,依據(jù)引導問題完成自學任務,并在成果展示中學會自評和互評。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可以依據(jù)任務的難易和復雜程度,選擇在課堂完成或課外完成。
以倒裝句學習為例,教師先向學生下發(fā)學習任務書,問題包括:在哪些情況下,英語句要倒裝?倒裝的形式有幾種?什么時候句子出現(xiàn)部分倒裝?什么時候出現(xiàn)完全倒裝?常見的倒裝省略句型有那幾個?在倒裝句中謂語動詞的單復數(shù)由什么來決定?等等。此外,要告知學生通過學習教材哪幾部分的內容,分析、歸納、回答以上問題。然后讓學生自主分組學習討論,最終把成果書寫在下發(fā)的大紙上,以便進行課堂展示。如果學生學習活動在課外進行,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規(guī)定時間讓學生匯報學習進度,并解答學生問題,確保學習活動順利進行。如果學習活動在課堂內進行,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適當參與學生的學習討論,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點。在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寫有各組學習成果的大紙有序張貼在黑板或墻壁上,學生可以觀摩各組的學習成果,教師此時可以就學習重難點(如完全倒裝)做適當?shù)臍w納講解。通過直觀的對比,學生可以輕松地從歸納的全面性、問題分析的深入性、書寫的完整性、內容展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等方面進行自評和互評,并選出最優(yōu)秀的成果,成為下一次學習活動的范例。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活用教材、教法
中職英語教材往往把一個語法項目分成幾大塊,安插在幾個單元內學習。這雖然降低了教學的難點,但也打破了語法學習的連貫性,不利于學生語法體系的建立。教師要敢于根據(jù)實際情況,打破教材體系,整合教學內容,樹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此外,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語法教學內容、重難點、目標、學生的真實學情,從頭腦風暴法、角色扮演法、項目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案例分析法等中選出最合適的一種教學法或幾種方法綜合使用,切不可有“一招鮮吃遍天下”的想法。
(二)關注學生分組合理性
行動導向教學的幾種常用方法除了頭腦風暴法,基本都需要學生分組完成學習任務。可以說,學生分組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氣氛、學生學習質量及學習任務完成的順利程度。學生分組不合理,極易造成有些小組課堂表現(xiàn)過于活躍而有些組過于沉悶,有些組學習任務完成極為出色而有些組不盡如人意。為了避免這些情況,在分組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學習基礎、性格特點、課堂展示能力等組成小組,盡量做到學習能力、基礎強弱結合、外向型和內向型性格兼有、領導力和執(zhí)行力共存的模式。這樣就能確保學習小組的自主學習、課堂展示、學后評價等環(huán)節(jié)都能有序進行。當然,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小組中輪流體驗領導者、執(zhí)行者、展示者的角色,不能固化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的功能,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小組學習的優(yōu)勢,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三)妥善劃分師生職能
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對中職學校英語語法教學的影響由來已久,根深蒂固。很多教師習慣于教師講解、學生死記然后機械操練的模式。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時,教師有時會陷入誤區(qū):有些教師雖然形式上讓學生分組完成學習任務,但對學生能力缺少信心,不敢把課堂70%的時間用于學生自主學習和展示、評價活動,課堂教學仍以教師單方面講解為主,行動導向教學流于形式;有些教師的語法課堂看似學生討論激烈,氣氛活躍,實質上,探討的內容早已與學習任務相差甚遠,教師根本沒有發(fā)揮組織者和引導員的功能。為了避免以上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時,教師要牢記師生在課堂上的職能: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規(guī)劃者、合作者和組織者。在學生學習活動進展緩慢時,教師要在關鍵問題上加以引導,讓學習活動沿著教師預設的方向發(fā)展,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不是越俎代庖,終止學生的自主學習,轉為單方傳授。此外,教師在學生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注意課堂氣氛的調節(jié),不要片面地追求“熱鬧”的課堂。安靜的課堂并不代表學生思維不活躍,看似活躍的課堂也并不意味著學生都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動靜結合的過程。
四、結語
行動導向教學法運用于規(guī)則眾多、內容枯燥的英語語法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使用英語,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創(chuàng)造條件。中職英語教師要加強對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理論研究,領會精髓,合理多加使用,而不是一知半解,依葫蘆畫瓢。這樣,才能保證規(guī)范使用,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唐慧.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研究[J].教育觀察,2014(6).
[2]王悅.淺析行動導向教學法對高職英語教師的要求[J].遼寧高職學報,2012(12).
[3]張振邦.新編英語語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4]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大綱[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