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娜
摘 要: 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逐漸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本文從反復朗讀、仔細精讀、強化誦讀、有效閱讀、習慣閱讀這五個方面談談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關(guān)鍵詞: 中學語文教學 閱讀能力 培養(yǎng)方法
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書。你讀什么樣的書就是什么樣的人。閱讀的重要性在于,它超越世俗生活的層面,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個人的閱讀史,即是他的心靈發(fā)育史。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過: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zhí)著。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學習語言不是學一套知識,而是學一種技能?!闭Z文閱讀教學自然是教給學生技能的,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反復朗讀,領(lǐng)會意思
讀書貴在自悟自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蘇秦苦讀,“頭懸梁,錐刺骨”,所以能游說天下;杜甫勤讀,“讀書破萬卷”,所以能“下筆如有神”;魯迅連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可以說,歷代偉人大家,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自己“讀”出來的。然而教師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認為與其讓學生自己讀,不如讓教師講。于是,沒有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教師就對文章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大加分析。由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的時間太少,對課文的認識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強烈,學生只是一個聽者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讀者,他們體會到的“情”、感悟到的“理”無非是老師個人的讀書心得、體會,這勢必會使原本富有個性的學生變成一個個只用同一個腦袋思想,用同一張嘴巴說話的“機器”。因此,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一定要把讀書、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多讀讀書,通過眼前所讀到的文字自己去體會,去領(lǐng)悟,而老師只要退至后臺充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便可。
二、仔細精讀,體悟意蘊
閱讀僅停留在學生的自悟自得上是遠遠不夠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心咀嚼課文中的語言,讓他們自己動腦筋,經(jīng)常比較、揣摩,養(yǎng)成習慣”(葉圣陶語)。有人對讀中感悟也做過精辟的闡述:“課文內(nèi)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出來的。自悟,即自己用心去領(lǐng)悟。悟的過程就是通過閱讀和思考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生的悟,在于教師巧妙、適時地引?!睂W生的水平畢竟是有限的,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掌握的情況,有重點、有目的地給予點撥、引導。教師的點撥應是在學生充分閱讀之后,針對閱讀中的共性問題“精”講。此時學生帶著自學的疑問,帶著傾聽教師講解的渴望,教師的講解于學生能達到“撥開云霧見青天”的效果。老師要點撥得精彩、點撥得生動、點撥得精當、點撥得明白、點撥得科學,要揮灑教師的個性和才氣,觀察學生的表情和態(tài)度,隨機應變,引導他們細細品味好詞佳句的絕妙之處,揣摩布局謀篇、立意構(gòu)思的獨到之處,深入探究領(lǐng)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的“點”必須“點”在關(guān)鍵之處,“撥”必須“撥”在疑難之處,無疑而“點”則不如不“點”,讓學生能真正體悟到文章的精妙意蘊。
三、強化誦讀,咀嚼美感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閱讀也是一種審美過程。語文教學中,不但要在字、詞、句、篇上下工夫,還要在教學中貫徹人文的審美教育。讓學生大量閱讀文學作品,不但能提高表達能力、寫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操。因為閱讀就是讀者和作者的對話,讓青少年廣泛地閱讀,多讀名家名篇,就是讓他們跟名家、大家對話,思想上無形中就會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如在教學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佳作時,我就讓學生盡情地讀,通過誦讀感受詩人的情懷,領(lǐng)略詩歌的韻律,體悟詩作的美感。
四、有效閱讀,關(guān)照生活
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提出學生不但要學好課堂上的語文,還要在生活中學習“大語文”。要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每一部文學作品本身就出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學生在大量作品閱讀中,品味人生百態(tài),領(lǐng)悟生活真諦。如《我有一個夢想》讓學生認識到人生要有理想并為之堅持不懈地奮斗,《茶館》又讓大家認識到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大量的閱讀,讓學生理解生活,觀察生活,做生活的強者。
五、習慣閱讀,滋潤心靈
在這個紛擾的時代,讀書更應該成為一種時尚。因為只有讀書,才能使我們擺脫浮躁,進入沉靜;只有閱讀,才能使我們提升。馬克·吐溫說:“名作,是那些每個人都希望讀過,而又不愿去讀的作品?!比藗兿M约鹤x過這些書,是因為這些書是人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養(yǎng)料;退縮不讀是因為這些書超過每個人的頭腦,需要思考才能吸收,而思考是艱苦的。然而只有超越我們頭腦的東西才能使我們提升。名著是過去的作品。古人并不知道計算機、網(wǎng)絡(luò),但古人同樣經(jīng)歷著日出日落,風吹面頰,也曾為愛與欲而著迷,也曾對生存的意義苦苦追問,也承受著悲歡離合的人生四季。名作之所以歷久彌新,就是因為古人用最清晰的語言,向我們提出一個重大主題,哈姆雷特式的追問是沒有時間界限的。沒有閱讀的人生是狹窄的人生,是膚淺的人生,是缺乏個性的人生。沒有個性的人生是沒有未來的。為了未來,還閱讀給孩子。西方有諺語:“把上帝的東西還給上帝,把愷撒的東西還給愷撒?!痹谶@里似乎也可以說:把孩子的東西還給孩子,讓閱讀滋潤他們稚嫩的心靈。
葉圣陶先生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闭Z文教學應“讀”占鰲頭,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讓他們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魏書生.魏書生談語文教學[M].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5.
[2]邱道學.讓語文課響亮起來[M].首都師范大學語文報刊社,2005,2.
[3]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漓江出版社,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