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思 郭欣雨 姜 峰
中國.山西醫(y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山西太原) 030001 E-mail:15110398423@163.com △通訊作者 E-mail:Jiang6011@ 163.com
·論 著·(發(fā)展心理)
碩士生的自我接納與特質焦慮:特質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
陳思思 郭欣雨 姜 峰△
中國.山西醫(y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山西太原) 030001 E-mail:15110398423@163.com △通訊作者 E-mail:Jiang6011@ 163.com
目的:探討碩士生特質應對方式在自我接納與特質焦慮之間的中介作用。方法:選取1040名碩士生,采用自我接納量表(SAQ)、特質應對方式問卷(TCSQ)和特質焦慮問卷(T-AI)評估其自我接納、特質應對方式與特質焦慮。結果:①女生在消極應對方式方面的得分高于男生(t=-2.60,P<0.05),城市學生自我接納得分高于農村學生(t=-2.37,P<0.05);②自我接納得分與消極應對方式得分呈負相關(r=-0.57,P<0.001),與積極應對方式呈正相關(r=0.50,P<0.001);特質焦慮得分與自我接納(r=-0.61,P<0.001)、積極應對方式(r=-0.49,P<0.001)呈負相關,與消極應對方式呈正相關(r=0.58,P<0.001);③自我接納直接預測特質焦慮(β=-0.61,P<0.001),又通過消極應對方式間接預測特質焦慮(β=0.34,P<0.001),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31.8%;又通過積極應對方式間接預測抑郁(β=-0.25,P<0.001),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20.5%。結論:碩士生特質焦慮與自我接納、特質應對方式密切相關,特質應對方式在自我接納與特質焦慮之間起中介作用。
自我接納;特質焦慮;特質應對方式;中介作用
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我國中學生、大學生的焦慮水平逐年上升[1-2],而研究生作為一個更為特殊的學生群體,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他們不僅面臨學業(yè)、畢業(yè)問題,而且面臨情感、婚姻、家庭、工作等各方面的壓力,引發(fā)消極情緒,焦慮就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3],適當的焦慮并不損害身心健康,但若焦慮的強度和頻率較高,則可能發(fā)展成焦慮障礙,這將嚴重影響個體的身心健康[4]。
目前,國內研究者對焦慮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但是都將焦慮作為個體預料會有某種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脅將出現時所產生的一種復雜情緒狀態(tài),包括緊張、不安、憂慮、恐懼等。當今學者們大多采用Spielberger和Cattle提出的觀點:狀態(tài)焦慮和特質焦慮,狀態(tài)焦慮是指某一時刻或某一時間段內的不愉快情緒體驗,具有可變性;特質焦慮是指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人格焦慮傾向,是經常表現出來的持久的、相對穩(wěn)定的焦慮。近年來的研究者紛紛探索不同人群特質焦慮的影響因素,多為中學生、大學生,對碩士研究生群體的特質焦慮研究起步相對較晚,一般都是較為孤立地探討自我概念(自我接納)與特質焦慮[5]、自我效能感與特質焦慮[6]、應對方式與特質焦慮[7]之間的關系,多為相關研究。實際上這些變量不僅可能分別影響特質焦慮,而且變量之間存在中介或調節(jié)效應。
自我接納是以自我價值、長處和重要性等方面的自我評價為基礎,形成的一種自我態(tài)度,是影響焦慮的內部因素之一[8]。應對作為一個重要的調節(jié)或中介變量,在心理應激和健康之間起到重要作用[9],目前關于應對的概念是多維的,本研究采用姜乾金編制的特質應對方式問卷衡量研究生的特質應對方式,該問卷具有在不同應激過程中的跨情景一致性或個性特質屬性,對個體的心身健康有比較穩(wěn)定的影響[10]。在此基礎上,本研究旨在考察碩士生自我接納與特質焦慮之間的關系以及特質應對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期為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態(tài)提供實證性依據和支持。
1.1對象
選取山西省某高校2015級1075名碩士生新生,以系為單位統(tǒng)一施測,施測時間均在40min以內,現場回收,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040份(96.7%)。其中男生308名(29.62%),女生732名(70.38%);城市430名(41.35%),農村610名(58.65%)。
1.2方法
1.2.1自我接納量表(The Self Acceptance Questionnaire,SAQ)[11]共16個條目,每個條目1(非常相反)~4(非常相同)4級評分,總分在16~64分之間,總分越高,表明被試的自我接納程度越高;反之越低。在本次研究中,總量表的α系數是0.83。
1.2.2特質應對方式量表(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10]共20個條目,分為積極應對方式(PC)和消極應對方式(NC),各10個條目。每個條目1(肯定不是)~5(肯定是)5級評分,消極應對分量表得分越高說明被試越傾向于消極應對,積極應對分量表得分越高說明被試越傾向于積極應對。在本次研究中,消極應對分(NC)量表的α系數是0.73,積極應對分(PC)量表的α系數是0.69。
1.2.3特質焦慮問卷(Trait Anxiety Inventory,T -AI)[12]共20個項目,每個條目1(幾乎沒有)~4(幾乎總是如此)4級評分,用于評定人們經常的情緒體驗,得分越高表示特質焦慮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總量表的α系數是0.66。
1.3統(tǒng)計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運用描述統(tǒng)計、相關、回歸等方法分析數據。
2.1不同性別、生源地碩士生各量表得分比較
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不同性別、生源地碩士生在自我接納、特質應對方式、特質焦慮方面的差異。女生在消極應對方面得分高于男生,城市碩士生的自我接納總分高于農村碩士生,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生源地大學生各量表得分比較()
表1 不同性別、生源地大學生各量表得分比較()
變 量 男 女 t P 農村 城市 t P自我接納總分 43.97±5.24 43.41±5.85 1.53 0.126 43.23±5.73 44.07±5.57 -2.37 0.018 NC因子分 24.64±5.93 25.72±6.25 -2.60 0.010 25.55±6.34 25.14±5.92 0.96 0.338 PC因子分 36.15±5.33 35.44±5.79 1.83 0.067 35.38±5.79 36.04±5.45 -1.86 0.063特質焦慮總分 37.94±7.62 38.42±8.22 -0.87 0.380 38.62±8.25 37.79±7.72 1.65 0.100
以性別、生源地為自變量,自我接納、消極應對方式、積極應對方式、特質焦慮得分為因變量,進行2(性別)×2(生源地)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生源地和性別的交互作用對自我接納、消極應對方式、積極應對方式、特質焦慮的影響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F=3.57,1.52,3.37,0.30;P>0.05)。
2.2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和變量間的相關
通過Pearson積差相關法,對3個變量及其各維度得分進行相關分析。表2顯示,碩士生的自我接納與積極應對方式呈顯著正相關,與消極應對方式呈顯著負相關;特質焦慮與自我接納、積極應對方式呈顯著負相關,與消極應對方式呈顯著正相關。
表2 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與變量間的相關(r)
2.3特質應對方式在自我接納與抑郁之間的中介效應檢驗
根據溫忠麟等的中介效應檢驗方法[13],第一步以自我接納(X)為自變量,特質焦慮(Y)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第二步以自我接納(X)為自變量,消極應對方式(M)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第三步,同時以自我接納(X)、消極應對方式(M)為自變量,特質焦慮(Y)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表3顯示,消極應對方式在自我接納與特質焦慮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31.8%。
表3 消極應對方式在自我接納與特質焦慮之間的中介效應
依據同樣的方法,對積極應對方式(M)在自我接納(X)與特質焦慮(Y)之間的中介效應進行分析。表4顯示,積極應對方式在自我接納與特質焦慮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20.5%。
表4 積極應對方式在自我接納與特質焦慮之間的中介效應
本研究結果顯示,城市學生自我接納得分高于農村學生,與李彥牛等的研究結果一致[14]。這可能因為城市學生家庭條件較好,成長環(huán)境也較好,這些有利條件有助于他們的自我接納。女生在消極應對方式方面的得分高于男生,這與李金釗、郭文斌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15],這可能是因為女生與男生相比,感性勝于理性,遇到事情更容易受消極情緒影響,因而不能積極、理性地處理問題。
本研究相關分析結果表明,自我接納與積極應對呈正相關,與消極應對呈負相關,這與曹婧等的研究結果一致[16]。高特質焦慮往往與低自我接納、低積極應對方式、高消極應對方式密切相關,這與已有研究結果相一致[17],這揭示消極應對方式和低自我接納是特質焦慮形成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介效應分析表明,消極應對方式、積極應對方式在自我接納與特質焦慮之間均起部分中介作用,即自我接納不僅可以直接影響個體的特質焦慮水平,還可以通過積極應對方式、消極應對方式對特質焦慮產生影響。這是因為自我接納水平高的個體,能夠較好地接納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更加自信,當面對各種挑戰(zhàn)時,更傾向于采取成熟、積極的應對方式,因而焦慮的頻率和強度也就較低;相反,自我接納水平較低的人,對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認識不清,不能很好地接納自己,當面對各種挑戰(zhàn)時,更傾向于采取不成熟、消極的應對方式,比如逃避、自責等,因而焦慮的頻率和強度也就較高。
從研究人群上看,本研究被試主要是一年級碩士新生,而且是醫(yī)學院校,被試群體較為單一,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擴大樣本量,增加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不同院校、不同地域的人群。
[1]Xin Z,Zhang L,Liu D.Birth cohort changes of Chinese adolescents'anxiety:A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1992-2005[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0,48(2):208-212
[2]辛自強,辛素飛,張梅.1993至2009年大學生焦慮的變遷:一項橫斷歷史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27(6):648-653
[3]吳鈺.碩士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131-133
[4]Mcnally R J.Anxiety sensitivity and panic disorder[J].Biological psychiatry,2002,52:938-946
[5]方必基,劉彩霞,方菁,等.醫(yī)學生自我概念與焦慮的關系[J].中國西部科技,2014,13(11):109-110
[6]呂卡.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特質焦慮及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11,26(5):747-752
[7]劉溪,梁寶勇,高健,等.特質焦慮、應激和應對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4):602-605
[8]劉芳,李松.大學生社交焦慮與自我接納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9):784-785
[9]Li C1,Chu F,Wang H,et al.Efficacy of Williams Life Skills training for improving psychological health:A pilot comparison study of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J].Asia Pac Psychiatry,2014,6(2):161-169
[10]姜乾金.特質應對方式問卷[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10(5):36-37
[11]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188-189
[12]郭家群.應用狀態(tài)特質焦慮問卷對結腸鏡檢查患者焦慮的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11):1320-1322
[13]溫忠麟,張雷,侯杰泰,等.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36(5)614-620
[14]李彥牛,王艷芝,孟海英.河北師范大學學生自我接納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28(6):517-519
[15]彭美娣.護理本科畢業(yè)生特質應對方式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1,25(10):2566-2567
[16]曹婧,王鳳蘭,閻曉麗,等.239例女性戒毒人員應對方式與自我接納的相關分析[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4,31(3):190-192
[17]張東,李秀艷.醫(yī)學生焦慮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1):6-8
http://www.cjhp.com.cn/
Relation between Self Acceptance and Trait Anxiety: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rait Coping Style in Postgraduate Students
Chen Sisi,Guo Xinyu,Jiang Feng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acceptance and trait anxiety in postgraduate students,and analyz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rait coping style between them.Methods:Totally 1040 postgraduate students were surveyed with the Self Acceptance Questionnaire(SAQ),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and 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and for assessing their self acceptance,trait coping style and trait anxiety.Results:①The negative coping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females students than male students,the SAQ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urban students than in rural students(P<0.05).②The score of SAQ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actor scores of TCSQ“negative coping”(r=-0.57,P<0.001),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actor scores of TCSQ“positive coping”(r=0.50,P<0.001).The scores of T-AI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actor scores of SAQ(r=-0.61,P<0.001)and TCSQ“positive coping”(r=-0.49,P<0.001),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actor scores of TCSQ“negative coping”(r=0.58,P<0.001).③Self acceptance could not only predict trait anxiety directly(β=-0.61,P<0.001),but also by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negative coping(β=0.34,P<0.001)and positive coping(β=-0.25,P<0.001)indirectly,in which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ratios were 31.8%and 20.5%.Conclusion:This study shows that trait anxiety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self acceptance and trait coping style,and trait coping style played a mediating role in self acceptance and trait anxiety.
Self acceptance;Trait anxiety;Trait coping style;Mediating effect
R395.9
A
1005-1252(2016)10-1571-03
10.13342/j.cnki.cjhp.2016.10.036
201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