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妙對
張謇幼時即表現(xiàn)出讀書人的天分,4歲能背誦《千字文》,且一字不差。入鄰塾,至10歲時,已讀完《三字經(jīng)》《百家姓》《大學(xué)》《中庸》《論語》等蒙學(xué)的基本書籍。讀私塾時,老師出上聯(lián)“月沉水底”,他對以“日懸天上”。11歲時,老師見一武官騎馬從門前而過,即興出上聯(lián)“人騎白馬門前去”,張謇下聯(lián)隨口而出:“我踏金鰲海上來。”由此看出他的聰穎機敏和遠(yuǎn)大志向。
熊希齡5歲讀《三字經(jīng)》,三四日即能背誦,光緒年間考取沅州校經(jīng)堂的第一個秀才。一日,經(jīng)堂先生想試他的才學(xué),出了上聯(lián):“栽數(shù)盆花,探春秋消息?!毙芟}g稍加思索,對答道:“鑿一池水,窺天地盈虛?!崩舷壬谎矍斑@位才智超人的少年所折服,料定其未來必定是國家的棟梁之材。但另一位陳姓舉人不相信,便又將熊希齡叫來,出聯(lián)曰:“四只足行,有何能干?”熊希齡見對方拿自己的姓氏開玩笑,便毫不客氣地回敬道:“一邊耳聽,算甚東西!”陳舉人一聽,覺得該少年雖是反唇相譏,但也將他的姓氏巧妙地嵌進了對句,確實是才氣逼人,便打著哈哈解嘲而去。
蔡鍔廣征賢士,某日酒至半酣,出一上聯(lián)求對:“或(鶴諧音)在園中,逐去老袁還我國?!边@既是個拆字聯(lián),又是個置換聯(lián),語義雙關(guān)。從文字上看,把“園”里面的“袁”去掉,換上“或”字,就成了“國”字。這個上聯(lián)的實際意思是:打倒袁世凱—— “逐去老袁”,恢復(fù)中華民國——“還我國”(“園”的繁體字是“園”,“國”的繁體字是“國”)。
席間鄉(xiāng)賢劉斗山當(dāng)即應(yīng)聲對曰:雚(鸛諧音)鄰柱側(cè),取消君主復(fù)民權(quán)。從下聯(lián)來看,“柱”字去掉“主”換上“雚”字,就成了“權(quán)”字。這個下聯(lián)的實際意思是:推翻袁世凱的帝制,恢復(fù)民權(quán)(“權(quán)”的繁體字是“權(quán)”)。
劉斗山的下聯(lián)工整貼切,蔡鍔十分欣賞,抱拳說:“兄弟適才名為求對,實則求賢。斗山先生既具文章功力,又富革命精神??删矗】删?!可敬!”于是,蔡鍔當(dāng)眾宣布聘任劉斗山為行轅秘書,眾人無不點頭稱贊。
于右任和郭沫若共邀吳南軒一起到北溫泉議事。當(dāng)時正是暑熱天氣,行至途中口渴難耐,吳南軒欲購西瓜解渴。于右任才思敏捷,笑對郭、吳道:“適才得一下聯(lián),請二位對上聯(lián)。聯(lián)曰:‘游北溫泉,吃西瓜,吳南軒做東?!惫?、吳兩位大文人沉思良久,苦無佳句。當(dāng)天,于、郭兩人搭公共汽車返回市區(qū)。車抵上清寺時,售票員說:“到上清寺的乘客請在這里下車。”一連說了兩遍。仍然在思考對聯(lián)的于右任一聽,頓時來了靈感,對郭說:“有了,有了,上聯(lián)有了。曰:‘到上清寺,請下車,于右任朝左?!痹瓉碛谟胰尉妥≡谏锨逅碌淖筮?。聯(lián)中亦含有上下左右四個方位詞,真是巧妙絕倫。
(袁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