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曉
中國人用扇的歷史十分悠久,相傳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且扇子的種類很多。但在扇面上進行書畫創(chuàng)作,多見于團扇和折扇兩種。團扇,至少于西漢就已開始使用,相傳“團扇”之名就來自于西漢班婕妤所作的《怨歌行》:“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智锕?jié)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倍趫F扇上作畫,則不應晚于唐代。唐玄宗之兄李憲墓出土的一幅《樂舞圖》仕女手中所持團扇上就繪有折枝花卉,周防《簪花仕女圖》中仕女手中所持長柄大團扇上也畫有折枝牡丹。折扇略晚于團扇出現(xiàn),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在漢末及魏晉時期,《南齊書》卷三十六列傳第十七《劉祥傳》載:“司徒褚淵入朝,以腰扇鄣日……”,據(jù)《通鑒注》釋,此處的腰扇即“折疊扇”,至北宋“如市井中所制折疊扇……展之廣尺三四,合之止二指許”,可見至宋折扇已被廣泛使用。宋明兩朝在扇頁上作書繪畫已達到頂峰,扇頁書畫成為文人墨客自我雅玩和相互間饋贈、抒情的重要方式之一。扇頁詩畫經(jīng)兩宋、元、明至清,再到民國,一直被賦予濃郁的文人氣息,甚至在現(xiàn)今它也是藝術表現(xiàn)的一個特殊形式。陜西歷史博物館舊藏了一批清末民國時期的團扇,現(xiàn)擇其一二,以供賞鑒。
宋伯魯
行書綾絹象牙柄團扇(圖一)
扇面為雙面絹質,幾何彩帶沿邊,柄及外框為象牙質地。
扇一面釋文:
仁卿二兄大人雅正。
蘭亭與丙舍貼絕相似。
蘭亭貼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間有數(shù),有日減無日增。故博古之士以為至寶。然極難辨,又有未損五字者,五字未損,其本尤難得。此蓋已損者,獨孤長老送余北行,攜以自隨,至南潯北,出以見示,因從獨孤乞得,他日來歸,與獨孤結(一)(重)翰墨緣。
河聲如吼,終日屏息。非得此卷時時展玩,何以(解)(日),蓋日數(shù)十舒卷,所得為不少矣。
芝洞宋伯魯
鈐朱文印“子鈍”。
宋伯魯(1864-1932)字芝棟,亦作子鈍、芝洞、子棟,號芝田,晚年又號鈍叟,筆名別號九峻山樵、瓶園老人、心太平軒老人,陜西禮泉人。光緒十一年中舉,宋伯魯理學修養(yǎng)深厚,有較強的民族憂患意識。其人性格耿直,敢于為國為民上書直言,后受梁啟超、康有為等維新人士的影響,積極支持戊戌變法,成為變法時期的重要人物。光緒二十四年他與陜西咸陽的李岳瑞發(fā)起關西學會,成為核心人物,并加入康有為等組建的保國會。在百日維新期間,由康有為起草,以其名義向光緒帝上書的奏節(jié)就有十份之多,其所書的《請將守舊禮臣立賜降斥疏》奏折為維新時期廢除八股文推行新政起到了重要作用。戊戌變法失敗后,其一度避禍日本,光緒二十八年回國,歷經(jīng)磨難,卻一直積極參與國事,曾受邀赴新疆主持新疆通志局,纂修新疆省志,寫成《新疆建置志》、《新疆山脈志》各四卷。辛亥年夏返回故鄉(xiāng),并對陜西地方事業(yè)盡力頗多,曾任通志局總纂,主持續(xù)修陜西通志,歷時十余年,1932年8月7日歿后始成。宋伯魯為官清正,且多才多藝,擅長書畫。山水專攻王時敏,頗具矩蠖,蒼潤中不失秀氣,花卉具陳淳、徐渭風韻,書法則從柳公權、趙孟頫。著有《海棠仙館文集》《畫人軼聞》《清畫家詩史》《新太平軒書畫論》等著作。
此頁扇面,內容摘抄趙孟頫《蘭亭十三跋》。第一句為十三跋中的第十三跋,中間為十三跋中的首跋,后一段為其中第四跋。此書用筆飽滿矯健、流暢灑脫,確有趙孟頫行書之遺風。
扇面另側,右上角朱文篆字鈐印模糊不清,疑為“云閣”。文字內容如下:
樂善所以樂天也,貧賤患難不憂所以知命也。日天賦與萬物無不盡善,譬若父母養(yǎng)育幼子,少與飯(原文:飲)食衣服,多與飯(原文:飲)食衣服,皆是愛惜,固是嗔責教訓使之成人。亦是無不是底父母,無有錯了的天。自古老天造化豈有錯了處,只有人錯了。天與富貴福澤教人行善,天與貧賤亦教人行善,是天降大任之說。若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勞而不怨,順性一于為善,此是樂天者也。樂天者樂性中之善也,知命者,是知(原文無此字)天道流行之命。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知有天命不敢違,雖得貧賤患難亦不為憂,可謂以順受也。樂天便是知命,知命便(能)樂天也(原文無此字),此說君子之事也。
甲子年夏四月,峪抱居逸人壽純。
鈐白文印“峪抱”。
此扇頁內容摘錄自元代大儒許衡的《魯齋遺書》(《四庫全書·別集·集部一三七》)。許衡(1209-1281),號魯齋,中國13世紀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歷法學家,其學廣泛,遍涉經(jīng)傳子史、禮樂名物、星歷兵刑、食貨水利之類,學問淵博,無所不通。其著《魯齋遺書》(又稱《許文正公遺書》)八冊十二卷傳世,內中以《大學直解》《中庸直解》《讀易私言》《小學大義》《大學要略》等為其代表.陛著作,《元史》有傳,述其生平歷程?!暗缹W君子”位居相位者,許衡為古今唯一一人。此段文字以小楷抄錄,字跡工整,筆鋒流暢娟秀,極具功底。書寫之人史料無載。
吳大澈、譚鐘麟款
絹面漆柄團扇(圖二)
雙面絹質扇面,彩緞修邊,柄部有鏤空、束形,與外框均髹黑漆,上描金繪花鳥紋。
扇頁一面繪水墨山水畫,右上角墨書:“丙子莫春仿高澹游月卿大兄屬 吳大澈”,白文鈐印“清卿”。
吳大澈,字清卿,號恒軒,江蘇吳縣人。同治七年(1868)進士,任編修,陜、甘學政。吳大澈歷任廣東巡撫、河南山東河道總督、湖南巡撫。在任期間,不辭勞苦,勤于民政,曾得到左宗棠、曾國荃等保薦,更因治理黃河水利,得賞頭品頂戴。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時任湖南巡撫的吳大澈奏請從軍,率老湘軍出關收復海城,卻因“不諳軍旅”,被日軍大敗,旋降職革職,永不敘用。吳大澈一生喜愛金石,并工詩文書畫,精于篆書,題跋行楷方正流麗,獨樹一幟。兼長刻印。作山水、花卉,用筆秀逸,嘗仿惲壽平山水花卉冊。精鑒別,喜收藏,尤能審釋古文奇字,為晚清著名金石考古家。著有《說文古籀補》《古玉圖考》《權衡度量考》《意齋集古錄》《恒軒所見所藏吉金錄》《意齋文集》等。卒年六十八。扇頁所繪山水畫,著墨清淡,布局舒朗,體現(xiàn)了惲壽平小幅山水所追求的淡墨、淺色、濕筆的清新高逸的藝術情趣。
扇頁另面朱色行書:“春嚴大兄大人屬:問訊東橋竹,將軍有報書。倒衣還命駕,高枕乃吾廬?;ㄍL捎蝶,溪喧獺趁魚。重來休沐地,真作野人居。乙亥秋闈譚鐘麟?!贝嗽娬浱拼娙硕鸥Φ摹吨剡^何氏五首》的第一段?!扒镩潯笔敲髑鍟r期各省每三年一次的鄉(xiāng)試,因在秋季,故稱。
譚鐘麟,字云覲,號文卿。同治十年(1871)授陜西布政使。譚年輕時曾游歷陜西,對陜西的風土人情有所了解。赴陜任職前不久,便著手調和了漢回之間的民族矛盾,贏得陜西回民的贊譽。他重視教育,下大力氣整頓當時幾近關閉的已有兩百余年歷史的關中書院,使其重新振興。他還注重實業(yè),督導興修水利,疏通白公渠;發(fā)放蠶種紙,鼓勵百姓種桑養(yǎng)蠶,使陜西絲織業(yè)大興。光緒元年三月十五日(1875年4月20日)實授陜西巡撫,賞一品頂戴并賞頂戴花翎。光緒三年(1877)陜西大旱。譚奏請緩征蒲城、綏德等四十九廳州縣當年未征和舊欠錢糧,急調各州縣社倉庫糧賑濟災民,嚴懲肥私官吏,使災年平穩(wěn)渡過。其任陜甘總督六年半其間,陜甘文化和經(jīng)濟均有發(fā)展,庫儲銀百余萬兩,各州縣積谷數(shù)百萬石,比他就任時增長十倍以上。譚鐘麟為人耿直正派,勤政廉潔,卻有著濃厚的忠君保國意識,對洋務維新運動持反對態(tài)度,反對戊戌維新變法,為后世學者認為是維新變法的“觀望者”,后因對慈禧太后租借香港九龍于英國事件不滿,便以年邁為由告老辭官。國民黨元老譚延闿是他的庶出三子。
譚鐘麟在為政之余擅長文章,喜愛書法,造詣頗深。光緒帝喜其字,贊譽他為“書林一杰”。其傳世多為手札,正式作品少見?;B、書法絹質雙面團扇(圖三)
團扇邊框髹黑漆,柄殘缺。扇面斷裂破損嚴重。
扇頁一面以墨書:“吳君惠示文湖州晚靄橫卷,觀之嘆息彌日,瀟灑大似王摩詰,而功夫不減關仝,東坡先生稱與可下筆能兼眾妙,而不言其善山水,豈東坡亦未見。小舲十兄大雅屬
伍生輝”,下朱文鈐印“介康”。
伍生輝,字介康,陜西涇陽人,長居四川。咸豐元年以諸生參左宗棠幕,十年候補無果,后經(jīng)舉薦任綿竹知縣。伍生輝雖仕途蕭瑟,但其書法精湛,字從黃庭堅。四川成都望江樓上有其所書楹聯(lián):“古井冷斜陽,問幾樹楷杷,何處是校書門巷?大江橫曲欄,占一樓煙月,要平分工部草堂”。此扇面所書內容摘錄黃庭堅《題跋文同晚靄橫卷圖》,字體勁峭挺拔,有黃氏書法遺風。
扇頁另一面繪花鳥,左上角墨書:“小舲十兄大人正
石麟張錫摺”,朱文鈐印“石”、“麟”。
《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修訂本》有載:張石麟,清,陜北人。官四川知縣。善畫花卉,尤長博古。2004年陜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補遺一編中人名目錄(二)僅有張錫摺這個名字,再無其他資料可考。這兩本書中的后者是對前者的補充拾遺,筆者推測,張錫播應與張石麟為同一人,《補遺》一書屬重復錄入。另北京鴻正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2005年秋季書畫精品拍賣會上有一幅海外藏家提供的設色紙本博古花卉立軸,其左下角墨書:“石麟張錫摺”,字跡非常清晰,也可間接說明此問題。團扇兩面的字與畫是題給同一人,即“小艙十兄”。伍生輝生活的時代為清朝末年,所以張石麟與伍生輝為同一時代的畫家無疑,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顯示二人均曾在四川任知縣,又同是陜西老鄉(xiāng),故為同一人題繪扇面也就不足為奇。此幅花鳥畫著色清雅,筆法透逸,融工筆與寫意為一體,頗有惲壽平“沒骨畫”的韻味。
花卉、書法絹質十邊
斑竹柄團扇(圖四)
扇一面繪整幅盆載菊花,畫面右上角書:子登大兄大人屬正,耘石徐雯。下鈐朱文印兩方:“徐雯之印”、“云石”。
徐雯史料無載,應與胡鳳丹同為清朝末年人。所繪秋菊圖線條處理上率性恣意,拙趣十足;色彩搭配上又淺墨淡色,文人氣息濃厚。
扇另面以斑竹柄為界分為兩部分。右側書:“宋儒吳安瀾最喜讀書,家貧無資,欲菟羅史編而不得遂,其祖吳詞仙曾為湖南太守。戊午八月書奉。子登大兄大人雅政。愛棠宓虔。”朱文鈐印“宓”、“虔”。
宓虔史料無載,但其楷書字跡舒朗娟秀,觀賞性很強,其所書內容中所提及的吳安瀾及吳詞仙史料均未查到,筆者推測吳安瀾或即為此扇的主人“子登大兄”。
扇面左側楷書:“余老矣,最喜人說少年舊事。何蘭庭云:‘思慈母悲今日,最愛山僧說幼時。為之擊節(jié)。《游理安寺》云:‘不信客從山外入,恰疑猶(引處“猶”應為“僧”)在樹頭歸。亦真境也。子登人兄大人政挽。月樵胡鳳丹?!扁j白文印“鳳丹”、“月樵”。
胡鳳丹(1828-1889)初字楓江,后字月樵。別號桃溪漁隱,浙江永康縣(今永康市)溪岸人。光緒元年(1875),任湖北督糧道。胡鳳丹出身富家,為人儀義疏財,樂善好施,一生在文化事業(yè)方面做了許多貢獻,并有多部書作傳世,如《金華叢書》,按經(jīng)、史、子、集分類共67種,線裝340冊。此外還有《黃鵠山志》12卷、《大別山志》10卷、《鸚鵡洲小志》4卷及《桃花園志》《退補齋詩鈔》《退補齋詩文存》《永康十孝廉詩鈔》等。
此扇面所書內容摘錄于清乾嘉時期詩人袁枚所著的《隨園詩話》。胡鳳丹的楷書書體沉穩(wěn)、構架規(guī)矩方正,與右側宓虔的楷書風格上有著顯明的不同。
以上所列團扇,其上書法或繪畫的主人,多與陜西這塊土地有著密切關系,或是生于此地的陜西人,或雖是外省人士卻在陜西任職并為陜西地方事業(yè)做出過貢獻。時光穿梭,歲月蹉跎,拂去歷史的塵埃,那似乎已然模糊的人與事此刻卻清晰地呈現(xiàn)在眼前,讓人感到了遙遠時空中傳遞過來的一種親切。
(責任編輯:李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