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鐵
“讀、想、議”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自主學習的方法,是教與學有效結合的手段,是學會學習與教會知識的策略融合。
讀。讀是學習的基礎,是學習的第一步,一切學習都是從讀開始的。人們通常把讀書與學習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讀書即學習。在教學中,應注重“讀”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掌握好“讀”的策略是確保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關鍵,同時,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實現(xiàn)學生讀書效果的最大化,是教學永恒的主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抓住文中重點詞句讀,利用標點讀等是常用的策略。如在數(shù)學課中學習“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時,導入新課后,讓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內(nèi)容,并提出:通過看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又反復閱讀,回答出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再提出:你能用學過的知識來證明它嗎?如此安排,讓學生在閱讀中產(chǎn)生疑問,為解決疑問再進行閱讀,提高了讀書的效率。
想。想是對學習的思考,是學習的一種提高過程,是確保學習效果的重要一環(huán)。沒有思考的學習是一種無效的學習,有效、高效的學習一定是帶有思考性的學習,這種學習過程能有效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需要為學生的學習思考創(chuàng)設“想”的環(huán)境,誘發(fā)學生思考的激情,使學生更樂想,想得更深入、更合理、更有效。如三步計算的式題教學,本是非常枯燥無味的,學生也不情愿去想。我利用故事導入: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要不要聽?(生:要聽。)那就得認真聽,聽完后還有問題等著你們?nèi)ソ饽?。話說唐僧師徒四人,一路西行。一天走到一個山口時,突然狂風大作,狂風過后,大道中間站著一妖怪,擋住了唐僧師徒西行的去路,并大聲說道:“要過此地,需解此題?!毖峙e起一牌,你們想不想知道上面寫的是什么?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激情飛揚。
議。議是對自學內(nèi)容的一種再思考、再認識過程,把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感悟和理解與他人分享,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和不解向別人請教,這是有效學習中的提升過程,在“議”的過程中可以更加透徹地理解所學知識,把所學知識進一步內(nèi)化,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時,教者出示圖形后,便問學生想知道有關這兩個圖形的什么問題,學生紛紛舉手提出問題:①它們的角有什么特點?②它們的邊有什么特征?③正方形和長方形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④怎么知道兩個正方形的大???學生提出問題后,教者馬上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將各小組“議”的結果進行交流。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來自于對成功的體驗,讓學生“議”有所得,感受“議”的成功,體驗自主學習成功的樂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增強學生參與“議”的意識和激情,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讀、想、議”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終身學習意識、團結協(xié)作意識及其相關的能力,而且是一種高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與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