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備教材——系統(tǒng)而準確的研讀教材
教材中隱含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語言知識點。教師不僅要完成教學目標,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順序可進行改動。那么作為一線的教師必須掌握初中教材的整個體系。先吃透教材,仔細閱讀新課程目標、考綱要求,查閱有關參考資料。了解學生的不同層次,科學地制定各單元的教學目標、要求、重難點等。
對于各單元之間的知識點,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同樣,各冊之間、各年級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以教材的概念、知識點原理為中心,從縱橫兩方面進行處理,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點串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時要從點帶面,舉一反三,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在備教材過程中,不能簡單理解為備這一節(jié)課的教材,而是應該在鉆研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通讀教材,必須通讀全冊教材,增強對教材的理解,駕馭教材,真正理解這堂課的教學目的,教學任務和要求,明確本課在教材體系和內容上的主次,才能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二、備學生——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鉆研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對學生進行了解,也就是“備學生”,這既是備課中的重點,更是備課的難點。一般地,我通常是通過課堂觀察來了解學生,有時找學生個別談心,問話,再或者要求學生不記名地在紙上寫下對教師的教學要求和建議,他們對英語及英語課的看法和想法,綜合這些因素來進行備課,才能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原則,也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心理特點不一樣,關心每個學生的成長,包括學生的健康狀況、家庭情況、性格特點、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根據(jù)學生的特點、特長,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要用激情去感染每一個學生,如在教學過程中可用幽默的語言、夸張的動作、巧妙的開場白,激活學生的求知欲。
三、備教法——教學方法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我們在備課時還應備教法。教學方法有很多,如講授法、發(fā)現(xiàn)法、問題法、討論法、觀察法、體驗法、實驗法等等。每一種方法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但是并非每節(jié)課都要把所有的方法用上,也并非所有的方法都適合每節(jié)課。因此,在備課時要根據(jù)新上課的內容,課型來取舍,注重研究所選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體現(xiàn)愉快教學的原則,是否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設計出靈活、適用、奏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的服務。我們的教學方法應選擇從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為依據(jù),更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會學習、自主學習。
四、備課中的注意事項
1.精心撰寫教學設計。我們在撰寫教學設計時,應注意四點,第一是通讀教材中的課堂教學內容,需要精準的理解;第二是把握備課內容中的重點與難點;第三是將每個STEP都列出來,并且規(guī)定一下每個STEP所需要的時間,完善每個STEP的細節(jié);第四是熟悉具體的備課案模式,包括課題、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工具、教學步驟。教學步驟應包括Warming-up、Greeting and reporting、Lead-in、Learning in、Games(在規(guī)定或者是現(xiàn)實場景中將新學的內容學以致用)、Summary(雖然每個STEP都要有個小結,但是這個總結是指課程的,也就是說要總結重點,提出難點,讓學生回顧自己剛剛學的并領悟到哪些是重要的)、Homework、Pondering (教學反思,一定要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無論是講課的問題,還是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的問題,以便日后更好的掌握如何教學)和Blackboard design。這樣的教案只是個模式,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點和風格,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同的STEP里有著不同的內容,本文所給的只是框架,可以借鑒。備課最難的地方就是不知道學生在課堂上會臨時出現(xiàn)什么狀況,打亂你的講課進度。所以備課的時候少講多練,圍繞重點,突出難點,這才是最重要的。
2.不斷加強學習充電。教學相長,教到老,學到老。作為一線教師必須終生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常常聽專家優(yōu)質課、上網(wǎng)查資料,汲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豐富自己的教案。在兼收并蓄的同時,還要彰顯自身的特點。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化、多元化、專業(yè)化的教案特色。
3.遵循英語學科特點。在備課過程中還應遵循英語的特殊規(guī)律備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超越學生現(xiàn)階段的認識能力和學習過程,要循序漸近。比如,可以由舊單詞引出新句型,用舊句型引出新詞匯;還可以在教授新詞,新句和新課過程中使用實物和圖片等;由易到難,把握英語的語言特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4.教案視為教學預案。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再詳細的教案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師還必須提前設計一些應對策略,如學生會怎樣回答你的提問,可能有什么困難會出現(xiàn),你該怎樣在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的情況下去解決課堂上的突發(fā)狀況。這樣課堂教學才會始終充滿活力。因此,教師備課生成的不是最后的定案,而只能是預案。教學過程不是限制預案的重新生成,而是為了使它更加具有生成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總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既要注重教學對象的可接受性,也要考慮到自身的實際,還要注重教學活動的教育性;教學不單是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更要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有效的備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一方面教師要處理好教材、學生、老師、社會的關系。另一方面,要始終貫徹十二個大的環(huán)節(jié),即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重點、教學難度、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小結、學生作業(yè)和教學反思,長期堅持下去,一定會使自己的英語教學走上高效速成的道路。
作者簡介:楊侃,安慶市宜秀區(qū)五橫初級中學教師,中學一級,目前在宜秀區(qū)大龍山初級中學交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