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日,我的恩師劉宗琴先生駕鶴西去,離開了她奉獻一生的舞臺,離開了熱愛她也被她深深熱愛著的觀眾。時過一年,親人們、弟子們、同行們、觀眾們?nèi)匀怀3L崞鹚先思遥崞鹚乃囆g(shù)、她的生平、她留給我們的那些深切的記憶。
我與恩師結(jié)緣于中國北方曲藝學校,1986年秋,我成為母?!伴L篇書專業(yè)”的首屆學生,受聘擔任河南墜子大書教師的就是劉宗琴先生,與我同習墜子大書的是李愛紅和徐來香,我們?nèi)忝贸跻妱⒗蠋?,那種激動興奮難以言表,因為劉老師是久負盛名的河南墜子表演藝術(shù)家,我們在家鄉(xiāng)時就久仰其大名,對她有著萬分崇拜,如今能跟從先生學藝,得其言傳身教,真是榮幸之至。
在學校學習期間,老師對我們要求嚴格并以身作則,親自帶領(lǐng)我們練早功、做早課、繞口令、使簡板,基礎(chǔ)功課從不放松。上課時更是嚴肅認真,每一句白、每一句唱、每一個氣息運用她都會給我們反復(fù)的示范,有時候嚴格得近乎苛刻,所以每次老師說到“會課”,我都要起個大早,跑到學校附近的水上公園練嗓子、背段子、溜嘴皮、練簡板,生怕表現(xiàn)不好受到她的批評。也只有在會課令她滿意的時候,我們才能看到一個非常親切和藹的老師,才敢在她面前暴露孩子的天性。正是因為學藝之初這種嚴格的要求,所以直到人已中年的今天,我每次演出都不敢麻痹大意,從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嚴格、嚴肅、嚴謹已經(jīng)成為我的習慣,這是恩師為我打下的基礎(chǔ),我受益匪淺。
在校期間,我學習了老師的大書代表作《楊家將》,畢業(yè)后分配到河南省曲藝團成為了一名河南墜子演員,又隨老師學習了她的中篇《李逵奪魚》《李自成》等經(jīng)典作品。那時候老師身體已大不如前,但是仍然像在學校時一樣嚴肅認真,她教學不應(yīng)付,我學習更是不敢含糊,那段時期的學習對我的藝術(shù)進步是一個極大的提升。尤其令我感動的是,在我的《梅花綻放中原美——陳梅生河南墜子個人專場》專輯中,恩師在重病中接受專訪,祝賀我的演出專場成功舉辦,同時提出了更多的希望,她那語重心長的話語令我感動并難以忘懷。
恩師是著名河南墜子表演藝術(shù)家、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河南墜子傳承人、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但是她只自稱“河南墜子演員”。在她心中,藝術(shù)高于一切,一部《楊家將》她說了一輩子也改了一輩子;《砸御匾》是一折精品段子,講述了謝金吾夸官路經(jīng)楊府,砸了楊家的牌坊、扒了楊家的御匾后被楊排風痛打一頓,謝金吾要去告御狀。這一段共十二句唱,十六句詞,老師用“中路墜子”“喬派墜子”“河洛大鼓”三種不同風格的唱腔巧妙融合而成,把謝金吾“惱、羞、煩、躁、刁、惡、毒”的復(fù)雜內(nèi)心波動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好不痛快。
人常說“三分唱,七分說”,老師的說表功力十分驚人,表演時對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合情合理、對人物命運的評論有情有義,她把自己在生活中的磨難、奮斗、收獲和快慰都融入到唱詞書理之中,豪放中不失細膩,壯美中蘊含深情。她留下了無數(shù)的精彩與贊譽,把一生都獻給了自己所熱愛的曲藝事業(yè)。
分離一年,恩師的教誨仿佛就在昨天,作為河南省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河南墜子代表性傳承人的我,自覺身上肩負著沉甸甸的重任。承上啟下,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繼承,是我們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責任。我要求自己不僅要傳承恩師的河南墜子藝術(shù),更要繼承恩師一生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人格 和敬業(yè)精神,讓恩師劉宗琴先生德藝雙馨之魂薪火相傳、永照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