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杰
自1973年英國正式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以來,“脫歐”就時不時地見諸報端并引發(fā)廣泛討論。盡管6月底公投結果公布后引發(fā)各方爭議,民眾態(tài)度也有反復,但木已成舟,英國“脫歐”對本國經濟的影響業(yè)已凸顯,對歐盟及歐元區(qū)的打擊更是雪上加霜。
“脫歐”的短期影響
6月24日,英國“脫歐”不啻為近幾十年來最大的政治意外事件。英國市場隨即做出反應,當天英鎊貶值至31年來最低水平,這也是自上世紀70年代早期英國采取浮動匯率制以來英鎊最大跌幅。與此同時,十年期英國政府債券收益率從23日的1.38%跌至1.06%;英鎊對美元匯率跌幅超過10%,英鎊兌美元跌破1.35,當天最低達1.32,是1985年以來的最低值;倫敦證交所24日開市即下挫8%,富時100(FTSE100)指數下跌500點,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懊摎W”結果也讓倫敦大為震驚,銀行股下挫30%。為了穩(wěn)定市場,英格蘭銀行行長卡尼24日發(fā)表聲明并宣布拿出2500億英鎊穩(wěn)定金融市場。
在今年早些時候,針對反復的公投民調,英國財政部、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英國工業(yè)聯(lián)合會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表現(xiàn)研究中心四家機構先后公布研究報告,評估英國“脫歐”的經濟后果。這四份報告采用了不同的經濟模型和政策分析框架,但達成的結論卻十分接近:一旦英國脫離歐盟,經濟損失可能達到英國GDP的1%~9%。
這種損失表現(xiàn)為各種形式。當前有200多萬英國公民在歐盟其他成員國生活、學習和工作,而英國還吸引著來自歐盟國家的外商直接投資,占到總額的48%左右。根據OECD的預測,“脫歐”后的英國將在未來3~5年面臨大量的資本外流,而這將嚴重威脅英國占GDP7%之多的經常賬戶。英國財政部對“脫歐”長期影響的預測指出,貿易和投資的下降將進一步導致生產率下滑,繼而威脅國計民生。實際上,對英國的經濟信心驟降已經帶來實實在在的負面影響:英國統(tǒng)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季度英國GDP增長率為近四年來最低;而在金融市場,自去年秋天起,英鎊對歐元和美元持續(xù)貶值。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驟升不僅影響投資,更對貿易、就業(yè)和移民等打擊頗大,而英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下跌更在題內意料之中。
英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首推歐盟市場,其次是中國和美國。作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英國可能會享受到英鎊貶值帶來的貿易優(yōu)勢,然而,新的貿易談判可能并不支持這樣的預期:“脫歐”不僅意味著英國將失去歐盟單一市場帶來的貿易便利,還意味著失去作為歐盟成員國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的便利。英國長期以來的巨額經常項目赤字也可能使英鎊跌至與歐元平價。
歐元先天不足,此后雪上加霜
歐元自1999年推出以來,在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性不斷增加。與美元一樣,歐元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儲備貨幣之一:2015年,歐元占到了超過五分之一的全球外匯儲備;在外匯市場,歐元是交易量第二大的貨幣,占到全球每天交易貨幣量的33%左右;歐元也被廣泛用于發(fā)行政府和公司債券,2015年全球市場中以歐元結算的債券占總額的40%左右,幾乎與美元結算的債券份額相當;超過50%的歐元區(qū)進口和超過65%的歐元區(qū)出口皆以歐元作為結算貨幣;此外,歐元還被第三國廣泛作為本幣掛鉤的對象,用于與歐元區(qū)進行的貿易和彼此進行的貿易之中。
然而,歐元作為歐元區(qū)各國的統(tǒng)一貨幣具有設計上的缺陷——將統(tǒng)一的貨幣施加于極為異質化的各成員國身上。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統(tǒng)一的貨幣有利于促進歐元區(qū)內外貿易發(fā)展,降低宏觀交易成本。然而,當經濟不景氣、債務危機凸現(xiàn)時,歐元區(qū)各國受制于統(tǒng)一的貨幣政策,無法通過本幣貶值來縮小債務規(guī)模和提振本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而可用的緊縮財政政策往往通過提高稅收、控制公共支出等壓縮總需求的方法提高償債能力,反而會使原本不景氣的經濟再遭打擊。新近的例子是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走出來的希臘,由于實行高福利體系,社保支出居高不下,而財政收入入不敷出。暫不提希臘2000年加入歐元區(qū)“做假賬”,希臘政府很可能無力償還債務,而成為歐元不得不應對的下一個重擊。面臨相似境況的,還有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歐洲南部國家。
7月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歐元區(qū)2016年增長預期從1.7%下調至1.6%,2017年增長預期從1.7%下調至1.4%。IMF認為,全球經濟增速下降可能進一步拖累歐元區(qū)由內需主導的經濟復蘇,加之英國“脫歐”的影響逐漸彰顯,難民危機,安全問題,以及銀行業(yè)疲軟,種種因素都可能給歐元區(qū)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同時,IMF歐洲部門部副主任Mahmood Pradhan還表示,如果英國“脫歐”協(xié)商拖延,并繼續(xù)導致金融市場風險承擔意愿下降,則歐元區(qū)經濟增長還有可能進一步減速,而“要恢復對英國和歐洲的信心,現(xiàn)在還為時過早”。
隨后,歐盟經濟金融事務委員皮埃爾·莫斯科維奇7月11日宣布,歐盟委員會也將下調歐元區(qū)增長預期。他認為受英國公投結果影響,到2017年,除英國外的歐盟27國經濟增長有可能降低0.2%-0.5%。這是在今年五月份歐盟委員會對今明兩年歐元區(qū)經濟增長1.6%和1.8%的基礎上提出的。另據歐洲央行(ECB)估計,相較于之前做出的未來三年的經濟增長估計,英國“脫歐”將導致歐元區(qū)經濟增長率累計下降0.3%~0.5%。
除了嚴峻的經濟形勢,近兩年來日趨惡化的難民問題和安全形勢也讓歐洲前景黯淡。盡管有觀察者認為難民遷入有利于提振歐盟經濟,但現(xiàn)階段不明朗的難民安置政策和當地社會融入性前景都有待觀察,IMF的報告也認為現(xiàn)階段難民問題給歐盟帶來的挑戰(zhàn)巨大,僅從經濟角度來看,安置難民的政府預算支出已經從2015年占歐盟GDP的0.05%提高到0.1%。而與難民相關的負面報道層出不窮,諸如難民對接收地民眾的暴力案件等?,F(xiàn)在很難排除難民問題對歐盟各成員國造成的心態(tài)和立場上的割裂最終導致歐洲一體化進程停滯甚至走向分裂的可能。此外,接二連三的恐怖襲擊和安全問題也讓投資者對歐盟國家社會可持續(xù)性和政策穩(wěn)定性產生疑慮,其經濟后果不可忽視。(作者為天則經濟研究所、法國高等歐洲研究國際中心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