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琴羅 瑛趙紅英(. 浙江省臨安中學, 浙江 杭州 3300; . 浙江省云和中學, 浙江 麗水 33600)
新考試模式下對高考選擇題的改編嘗試
鄭紅琴1羅 瑛2趙紅英1
(1. 浙江省臨安中學, 浙江 杭州 311300; 2. 浙江省云和中學, 浙江 麗水 323600)
2015年10月正式開啟了浙江省的新學考和選考模式(下文簡稱“新考試模式”)。隨著省測試卷和“新考試模式”真題的相繼面世,一線教師對地理“新考試模式”的認識也逐漸地清晰了起來。與以往的學考、高考相比,“新考試模式”的分值安排、考題難度、賦分方式等都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特別是選擇題部分,無論從考查角度還是考查難度上,都與往年的高考題差異很大。本文順應“新考試模式”的潮流,將一道高考題進行改編,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試題資源。
新考試模式;高考題
各地歷年高考題由高校專家和一線教學名師合力打造,無論是考題的規(guī)范性、科學性,還是區(qū)分度、效度都是非常好的范例,所以是一線地理教師重要的優(yōu)質試題資源。但是,隨著浙江省“新考試模式”拉開序幕,由于選擇題部分為學考和選考的共考部分,所以數量由原高考的11題、原學考的40題調整到了25題,難度系數相應地“削高補低”,考查范圍更側重于必修課本,讓大多數教師覺得曾經的教學資料不再有用,從而對教學目標產生迷茫。本文嘗試通過分析、論證和改編一道原高考試題,為我們的“新考試模式”助力。
圖1示意某地的等高線分布,從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層均由老到新。讀圖完成9~10題?!?015年福建卷】
圖1
9.圖中X地的地質構造地貌最可能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10.略
【答案】9.A
考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地質構造與地貌的判讀,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及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且對于學考練習題而言,此題取材新穎,重視多方位考查,是個不可多得的好題。
學生解題時,依據材料“從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層均由老到新”,推導出X地為背斜構造,再結合地表形態(tài),河流發(fā)育于山谷地帶,順利判斷出答案為“背斜谷”。而實際上,“地形倒置”有三個前提條件:(1)外力作用占主導作用;(2)外力侵蝕較為均勻;(3)外力侵蝕時間較長。由于向斜槽部和背斜頂部抗蝕能力的差異,導致了“地形倒置現象”。從地形角度分析,該圖非常符合“頂部傾伏的皺褶因侵蝕而形成的‘之’字形山脊”。如斯特拉勒所著《自然地理學原理》摘圖[4]所示(圖2)。
圖2
由此圖可見,無論是背斜還是向斜,皆可形成谷地。根據材料“從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層均由老到新”所述,加之a河集水面積可能較大,河流下蝕力量強,在侵蝕初期存在如下可能(圖3中實線表示地層分界線,虛線表示侵蝕后的地表線)。
圖3
由上圖可見,a河的X地地質構造地貌也有可能為向斜谷。我們在教學中總結了“中老翼新為背斜,中新翼老為向斜”經驗性結論,但它的隱含前提是水平方向上巖層年齡相比較。很多模擬題中如同本題一樣,將該結論大而化之為地表巖層年齡對比。從而不經意間,將錯誤推導普及。筆者嘗試改編如下:
圖4示意某地的等高線分布,該地長期受外力作用主導。從a河谷沿水平方向到e、f兩地的地層年齡均由老到新。讀圖完成9~10題。
圖4
9.圖中X地的地質構造地貌最可能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10.略
【答案】9.A
改編反思:高考題的科學性普遍比一般的模擬題要好得多,但是我們也不能一味地迷信高考題,“盡信書不如無書”。作為一線教師,我們一方面要為學生精選練習,做到少科學性錯誤,通過自己的嘗試改編,增加習題的嚴謹性,以避免或減少出現思維漏洞,提高試題的區(qū)分度和效度;另一方面通過分享改編的過程,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多用探究的眼光看試題,多方面尋求資源論證有疑惑的地理觀點,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嚴謹的地理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