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蘭恩發(fā)
淡雅清勁 不薄不冷
——大器晚成的于非廠作品欣賞
文圖/蘭恩發(fā)
算起來,于非廠也算是大器晚成的畫家。
46歲那年,于非廠才開始研習繪畫,執(zhí)筆不畫寫意,而是攻工筆花鳥畫。起步雖晚,但成就極大,其名聲與張大千不相上下。
于非廠的成功,與他幼年所受的教育有關(guān)。早年在家讀私塾,喜書畫,誦詩文,蒔花種草,釣魚養(yǎng)鳥。1908年入滿蒙高等學堂,1912年入北京師范學校學習,翌年任教于北京市二小,再后任職于北京《晨報》藝圃美術(shù)周刊,為華北著名記者。豐富的人生閱歷,讓于非廠活得恬淡悠然,這樣的性格恰恰與他所喜愛的工筆花鳥暗合。
他的工筆花鳥從陳洪綬入手,上溯唐、宋,勾勒、造型逼真,用色鮮艷,富麗典雅,特別是能再現(xiàn)一草一葉瞬間的動態(tài)特點,而不似靜物的拘板,喜畫牡丹、鴿子,白描蘭、竹、水仙亦見清逸。晚年作品在技法上更加多樣,或厚實豐艷而不刻不俗,或淡雅清勁卻不薄不冷,靈活的思維和豐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充滿著健康飽滿樂觀向上的審美情趣,深受行家里手與普通觀眾的贊許,對現(xiàn)當代工筆花鳥畫產(chǎn)生重要影響。
于非廠的工筆花鳥畫,主要吸收了三方面的營養(yǎng)。一是從古代繪畫遺產(chǎn)中吸取傳統(tǒng)精華。初學陳洪綬,繼之研究宋元諸家,對趙佶工筆花鳥畫法用功尤深。二是注重從寫生中體察物理、物情、物態(tài)。三是借鑒民間繪畫中優(yōu)秀的技法。比如裝飾風格,強烈的色彩對比與統(tǒng)合協(xié)調(diào),以及樸素祥和的題材與審美習慣。這些都使他的作品獲得了廣大的接受群體,收雅俗共賞之效。代表作有《玉蘭黃鸝》《白牡丹》等。
欣賞于非廠的作品,需要先讓自己靜下心來,然后細觀細品。以他的代表作《蝴蝶與瓜》來說,首先在于構(gòu)圖精巧,以重墨繪瓜葉,以細線淡色呈現(xiàn)瓜形主體,整體風格是舍其繁雜,取其精華,巧于經(jīng)營虛實、疏密、動靜,達到以小見大,以少勝多的藝術(shù)效果。而蝴蝶的表現(xiàn),著色或深或淡,鮮活飽滿,層次分明,讓整幅畫充滿機趣。
細觀于非廠作品,你會感覺到,工寫結(jié)合,筆筆精到是于非廠工筆花鳥的又一特色。線條的勾勒是工筆畫的基本功和主要技巧,這種看似簡單平淡的中國畫工筆線條已不僅僅是輪廓,它既可表現(xiàn)“質(zhì)”也可表現(xiàn)“氣”,既可表現(xiàn)“形”也可表現(xiàn)“神”,要達到這種境界,三年五載是難見功力的。于非廠作品線條簡潔,纖細中求勁健,縈回中見方圓,無論長、短、粗、細,筆筆凝重,既充滿力度,又不失秀逸,同時,根據(jù)表現(xiàn)對象的不同而變化多端:牡丹的線條是婀娜的,蓮葉的線條是舒展的,葡萄的線條是柔潤的,竹枝的線條是堅韌挺拔的,梅干上勾斫的重線似金石的雕鑿……從于先生畫作上精美的線條,可以看出他所下的苦功是非凡的,那深具個性的筆法無處不透著藝術(shù)的靈性與才氣。
蘭恩發(fā):男,發(fā)如雪,眼如鷹,心如鏡,文化界坊間皆呼之白發(fā)老蘭。新浪名博大V,資深媒體人,跨界藝術(shù)文人畫畫家。談笑點評娛樂萬象,閑暇勾勒世相雜陳。有傲骨性,無媚俗心。持簡單道,通世俗音。有道之人,明理辨真。這個人,活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