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中
[摘 要]《麥古迪鎮(zhèn)之虎》是印度著名英語作家納拉揚唯一的一部以動物為主角的小說。納拉揚在描述老虎拉賈與人的關系時,流露出對動物的含混而模糊的態(tài)度:一方面,他關心、同情動物,批判人類中心主義者虐待動物的行徑,且心懷眾生平等觀的理念,重視動物的精神性存在,尋求動物與人和諧共存之道;另一方面,他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批判又不夠徹底,在批判的同時又延續(xù)了人類在看待動物時通常懷有的“擬人主義”“帝國凝視”等觀念,最終又囿于人類中心主義的樊籬。
[關鍵詞]納拉揚;《麥古迪鎮(zhèn)之虎》;生態(tài)批評;人類中心主義;擬人主義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全球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問題日趨嚴重,自然災難不斷發(fā)生,人類的生存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在此背景下,一些具有生態(tài)憂患意識的專家學者們醞釀并提出了生態(tài)批評這一新型的理論話語,試圖通過研究文學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為保護地球家園作出應有的努力。生態(tài)批評挑戰(zhàn)人類中心主義、物種主義、擬人主義等思想,呼吁人類保護自然、敬畏生命、熱愛動物,主張人類應把道德關懷的范圍延伸到非人類的生物,并竭力尋求自然與人和諧共處之道。
生態(tài)批評作為一種理論話語發(fā)軔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盡管卡爾·克魯伯于1974年最早使用術語“生態(tài)的”(ecological)①,但是邁克爾·布蘭奇(Michael P. Branch)卻認為,“生態(tài)批評”(ecocriticism)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威廉·魯克爾特(William Rueckert)于1978年發(fā)表的論文《文學與生態(tài):生態(tài)批評的實驗》。盡管魯克爾特的文章極具開創(chuàng)性和啟發(fā)性,但是布蘭奇認為,在生態(tài)批評研究專家徹麗爾·格羅特費爾蒂(Cheryll Glotfelty)倡導用它來研究自然寫作之前,作為術語的生態(tài)批評一直處于蟄伏期。格羅特費爾蒂對生態(tài)批評給出的定義是:“生態(tài)批評就是研究文學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正如女性主義批評以性別意識為視角來考察語言和文學,馬克思主義批評借助生產(chǎn)方式和經(jīng)濟階層的意識來解讀文本那樣,生態(tài)批評采用以地球為中心的方式來研究文學。”②盡管格羅特費爾蒂對生態(tài)批評作出的定義有些寬泛,未能區(qū)分生態(tài)批評界不同甚至有些對立的理論話語,但卻前瞻性地指出了生態(tài)批評的基本目標,即用生態(tài)中心主義(以地球為中心)取代人類中心主義(以人類為中心)。生態(tài)批評的概念是學者們憂患地球所面臨的種種環(huán)境威脅以及敢于承擔生態(tài)使命的產(chǎn)物。關懷和憂患地球的意識不僅是區(qū)分生態(tài)批評家和自然批評家的一個關鍵因素,而且也引領生態(tài)批評家去細心考察文學所反映的生物世界?,F(xiàn)今,研究文學中的野生生物尤其是動物,已經(jīng)成為整個生態(tài)批評界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生態(tài)批評家著重探討“我們?nèi)祟愇锓N與其他動物之間模糊的區(qū)別”以及“野生動物和家養(yǎng)動物被再現(xiàn)和概念化的不同方式”①。
納拉揚(R. K. Narayan,1906—2001)是印度現(xiàn)代最著名的三大英語作家之一,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其代表作有《文學士》(The Bachelor of Arts,1937)、《黑房間》(The Dark Room,1938)、《金融專家》(The Financial Expert,1952)、《向?qū)А罚═he Guide,1958)、《麥古迪鎮(zhèn)之虎》(A Tiger for Malgudi,1983)等。納拉揚大部分的作品均以虛構的印度小鎮(zhèn)——麥古迪鎮(zhèn)為背景,該鎮(zhèn)是“印度社會的縮影”②?!尔湽诺湘?zhèn)之虎》不僅是納拉揚唯一一部以麥古迪鎮(zhèn)來命名的小說,而且也是唯一一部以動物為主角的小說。迄今為止,關于《麥古迪鎮(zhèn)之虎》的研究在國內(nèi)仍極為稀少。小說的主角是一只能像人類一樣思考、感受和行為的老虎,它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了自己在人類社會復雜而凄慘的遭遇。僅就以動物作為主角兼敘述者這一點,就讓人很想從生態(tài)批評的角度來關注該作品。由此,本文以生態(tài)批評作為研究視角,通過細讀文本中老虎與人的關系,發(fā)現(xiàn)納拉揚對待動物的態(tài)度之含混模糊:一方面,他關心、同情動物,批判人類中心主義者虐待動物的行徑,且心懷眾生平等觀,重視動物的精神性存在,尋求動物與人和諧共存之道;另一方面,他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批判又不夠徹底,在批判的同時又延續(xù)了人類在看待動物時通常懷有的“擬人主義”“帝國凝視”等觀念,最終又難免囿于人類中心主義的樊籬。
一、敬畏動物,質(zhì)疑并挑戰(zhàn)人類中心主義
《麥古迪鎮(zhèn)之虎》以納拉揚對野生動物的真切關懷作為開始。在引言中,作者談到了創(chuàng)作靈感的由來。最初,他讀的一則報道說,在印度最隆重的宗教節(jié)日——圣水沐浴節(jié)上,有一只無惡意而又很平和的老虎陪伴著一位隱士。后來,他也偶遇過其他一些關于老虎與人類長期友好相處的例子,尤其是當他看到書簽上那幅關于老虎懇求“走進一部好書”的圖片后,他最終下定決心要創(chuàng)作一部以老虎為主角的小說。實際上,當納拉揚選擇一只虎作為小說的核心角色并為之辯護時,他就已經(jīng)開始承擔起生態(tài)批評家的任務,即通過文學來批判人類中心主義。誠如作者在小說前言中所說:“我突然想到,除了……少數(shù)的例外,人類已經(jīng)壟斷了小說家的注意力。自命不凡的人類從未想過,盡管其他生物可能不會用聲音講話,但它們也可能具有自我意識、價值、觀點和交流能力。人類想當然地就認為自己是至關重要的,其他一切創(chuàng)造物的存在目的僅是為了滿足人類的游戲、消遣或營養(yǎng)……如果我讓一只老虎作為小說的核心角色,我想觀察一下,結(jié)果會是怎樣的?!雹?/p>
上述表白已彰顯了納拉揚作為生態(tài)作家的立場。在總結(jié)小說情節(jié)時,他進一步表達了自己對渴望自由的野生動物的關心:“我的故事以一只臥在獸籠中的老虎沉思過去開始。這只虎先回憶了自己小時候在叢林中度過的狂野日子,然后回憶了當馬戲團明星時的囚禁生活。后來,它從電影拍攝篷中逃離出來,獲得自由,而后又迷了路,誤入一個小鎮(zhèn)。受了驚嚇的的公眾試圖槍殺它,但是后來一位到場的苦行者保護了它,并把它視為伴侶。”④該引言部分勾起了讀者的興趣,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小說將會講述一個生態(tài)故事,最終教育人們?nèi)ピ鰪姳Wo野生動物的意識。
小說前半部分主要記述了虎結(jié)識伴侶、共育幼崽、失去家庭成員以及淪落到馬戲團的經(jīng)歷。虎最初的家園是一片寧靜而濃密的叢林。在那里,它和家人一直過著安寧平和、無憂無慮的日子。在棲居叢林的歲月里,虎自認為是叢林之王,一無所懼,并常常令他者心生畏懼,“在這樣狂野十足的時期,暴力和喪失理性的殘忍被施加在弱小的生物頭上”①。然而在人類面前,它卻淪為被主宰和被剝削的對象,其本應享有的一切平和與寧靜也被獵人摧毀了。納拉揚有意以不小的篇幅來描述虎在叢林中無拘無束的灑脫、合家歡樂的快意和永不喪失的尊嚴,其實就是表明他在頌揚虎自由自在的叢林生活,他在向往著為老虎找回失去的一方凈土。
面對虎的伴侶及幼崽的尸體,人類的態(tài)度和情感與老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痛苦不堪地哭著——但是這時我看到遠處的山谷下面,有一排行人在推拉一輛無遮掩的馬車,橫放在車上的竟是幼崽和它們的母親??吹酱颂?,我靜默下來,蹲伏著,以防他們看見我。這些男人在嘶聲歌唱、叫嚷,他們聽不到我在哭泣。直到此時,我仍然以為,我們的叢林家園是人類無法接近的地方,是攻不可破的。直到此時,我才是第一次見到這些怪人?,F(xiàn)在,人類的雙腳已踏入我們的地盤,這讓我預感到奇異的災難即將降臨……試圖遮掩而又無法抑制的怒火攪亂了我的內(nèi)心:我只想沖出去,撲向每一個人,撕咬、爪擊、毀掉他們……正當我想沖出去的時候,一輛坐著一伙人的奇怪的車到來了,后來我才知道這種車叫吉普車……無人知曉我在那兒。我藏匿起來,注視著他們把尸體轉(zhuǎn)移到吉普車的后面,然后開車走了?!雹谕ㄟ^上述對比,納拉揚既表現(xiàn)了虎對人類的驚異無奈和巨大憤怒,又尖銳地批判了人類的自私貪婪和冷酷無情。
然而,失去家人只是虎不幸的開始。為了找回家人,走出叢林的它已無路可退。它隱藏在一個村莊中,開始偷襲村中的家畜。一次,它不幸被村民捕捉,好在又僥幸逃脫。在逃跑的途中,村民們瘋狂地叫囂追逐,人類的邪惡本性又一次令虎震驚:“我從未見過人類如此狂怒地叫喊。我從不知道人類竟會如此地邪惡。在我拼命想活下去的時候,他們?nèi)紟е淦?,朝我扔長矛,射箭?!雹圩髡呷绱嗣枋龌⒌钠鄳K處境,為的是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動物的內(nèi)在價值和生存權利是如何被貪婪、麻木、無情的人類踐踏和抹殺的。
虎后來淪落到“麥古迪鎮(zhèn)一流馬戲團”,在那里經(jīng)歷了更大的屈辱和磨難。一位被稱為“首領”的動物訓練師是一位赤裸裸的人類中心主義者,他依據(jù)自己的名字,給虎取了個名字“拉賈”——“拉賈”在印度文化中的寓意是王侯或首領。殘酷的首領通過讓虎挨餓來迫使它完成各種各樣的表演技巧,進而達到供人類消遣和盈利的目的。對于已習慣了靜謐的叢林的拉賈來說,馬戲團是一個異常嘈雜的地方④。為了活下來,拉賈試著消除自身原有的野性,無奈地忍受監(jiān)獄般的鐵籠、無聊至極的表演以及馴養(yǎng)員冷酷無情的訓斥和鞭笞。在50周年慶典表演中,拉賈被迫和一頭山羊共飲同一個罐子里的牛奶,但它不僅沒有按要求去做,反而咬掉了那只羊的頭顱。這次演出失敗后,導演馬登雇它去拍攝電影。在拍攝地,拉賈被要求去完成一些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技巧。首先,它被要求在看到電影男主角杰古后,把尾巴夾在兩后腿之間。盡管杰古身體魁梧結(jié)實,但仍十分畏懼它。之后,拉賈又被要求用后腿站立,并把前腿搭在杰古的肩膀上。為了確保拉賈能安全地完成這些動作,馬登建議首領在拉賈身上使用電擊棒,如有必要,甚至可以事先拔掉它的趾甲或者暫時縫住它的口。所有這些非人道的建議無不證明了彼得·辛格(Peter Singer)所提出的物種主義觀,即人類對動物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偏見和歧視。
首領最初反對馬登的建議,但是由于要履行合約,最終還是逼迫拉賈用后腿站立。面對此種極端的要求,拉賈極為憤怒,野性爆發(fā),粗暴地殺死首領,然后逃出拍攝地,躲進一所學校里。拉賈闖入校長的房間,惶恐的校長逃到了房屋的閣樓上,同處危難的拉賈和校長就這樣對峙在同一屋中。聞訊而來的人們集聚在校園里,想著各種營救校長的點子。他們的種種點子再次凸顯了人類的物種主義觀。一位名叫阿方斯的優(yōu)秀獵人被召集過來捕殺虎,但是隨后趕來的“老虎拯救委員會”成員阻止了他槍殺虎。從阿方斯那兒得到一些賄賂后,這些委員們假惺惺地抗議幾分鐘后,就武斷地宣布拉賈為“食人者”,進而為獵人捕殺虎找到了合情合理的借口。納拉揚通過諷刺和挖苦的寫作手法,無情地揭露了“老虎拯救委員會”的虛偽和做作,這既證實了作者對動物的關懷之情,又讓我們看到他在履行自己在引言中所作出的保護動物的承諾。
二、心懷“擬人主義”,囿于人類中心主義的藩籬
盡管納拉揚真心關愛動物,并嚴厲抨擊人類對動物的虐待,但他仍未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的樊籬,也未消除對物種的偏見。整部小說似乎時不時地在表明,納拉揚本人一直深受“擬人主義”思想的影響?!皵M人主義”,又稱“擬人論”,該術語是在英國哲學家瑪麗·米奇利(Mary Midgley)的影響下流行起來的。當人類把自己的外形和品格運用到神身上的時候,這很可能是擬人論的早期萌芽。在米奇利看來,擬人主義意味著人類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身的態(tài)度、心理、喜好、情感、性格、品質(zhì)和行為轉(zhuǎn)移或強加到非人類動物身上。在為動物“福利主義”辯護時,米奇利之所以批駁那些動物熱愛者,是因為正是他們才導致動物脫離自己的家園,正是他們才把所謂的人類教育強加到動物身上。她寫道:“忽視某一個人的種族身份是完全可以感知到的。忽視他們的物種是一種目空一切的凌辱。讓大猩猩或黑猩猩脫離森林家園及其親屬,讓它們在人類社會中獨自長大并接受人類眼中的那種教育,這對它們來說,不僅不是一種特權或榮幸,反而是一種巨大的不幸?!雹僖蚨?,自以為是在關心和愛護動物的人類,實際上是在接受和實踐擬人主義思想,最終也是在誤解乃至傷害動物。
米奇利的主張得到了杰弗里·馬森(Jeffrey Masson)和蘇珊·麥卡錫(Susan McCarthy)研究理論的支撐,后兩位堅決認為用人類的詞匯來描述動物的情感是十分不恰當?shù)摹T谒麄兛磥?,一只猴子永遠不會“生氣”,它只會“攻擊”;一只鶴并不知道“情感”,它只曉得“親代的行為”,他們甚至認為,給動物命名的風俗也是擬人論的體現(xiàn)②。
在這樣的語境下,小說《麥古迪鎮(zhèn)之虎》無可非議地成為了擬人論思想的代表之作。納拉揚筆下的虎不僅有人類賦予的名字,而且在整部小說中時常被迫要像人那樣思考和行為。小說中,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更加證明了這一點,拉賈自身的想法也突顯了這一點:“我們這些叢林棲息者完全能夠像人類那樣進行無言交流——我們不僅能夠以人類的方式彼此向?qū)Ψ綔蚀_地表達同情、警告、辱罵、嘲諷、凌辱、熱愛和仇恨,而且在必要的時候,我們也會像他們那樣在醒著的時候甚至在睡眠的時候說話?!雹?/p>
在參與電影拍攝的過程中,納拉揚筆下的虎像人類那樣顯示出極大的羞辱感?;⒅跃芙^按照人類的要求用后腿站立,是因為這種姿勢不僅會讓它感到不舒服,更會讓它“太暴露”①。人類害怕暴露,因而虎也被強加上了害怕太暴露的意識。在虎走投無路之時,納拉揚筆下的另一重要人物——圣人出場。圣人把拉賈從獵人阿方斯的槍下救出后,沒有讓它回歸叢林家園,因為他想當然地認為此時的虎已無法適應叢林生活了。在圣人的“教導”下,拉賈失去了本有的銳氣和王者雄風,學會了沉思冥想的藝術。它甚至認為,倘若自己真的掌握了靠甘蔗和大米來生存的藝術,那么它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好②。把一只威風凜凜的野獸徹底轉(zhuǎn)變?yōu)橐恢粶仨樆谶^的遁世者,從中可以看出擬人主義思想及印度哲學對納拉揚的深刻影響。
英國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其代表作《看》的第一章“為什么我們要看動物”中,分析了人類以“帝國”的目光“凝視”動物的現(xiàn)象,并提出這樣的觀點:動物是伴隨著19世紀城市化和工業(yè)化的進程而逐漸消失的,動物的原始經(jīng)歷和秘密都被清空,隨之出現(xiàn)的是公立動物園。動物園是殖民勢力的象征,成了動物生存權和生命權的墳墓。人類以一種欣賞博物館展品的心態(tài)來看待動物園中的動物,它們成為了被觀察者,喪失了物種的活力,彼此孤立,毫無互動可言,它們的自由是人造的。動物被捕獲、圈養(yǎng)宣告了動物的邊緣化,也揭示了人類自身的冷漠。倘若人類只是以“帝國”的目光“凝視”動物,不懂得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對方,那么人類也不能體會自身的存在,在觀看動物后只會感到孤獨③。
在故事結(jié)尾,拉賈和圣人都已變老。圣人未把虎放歸自然,而是把它送進了一所動物園,因為他認為只有在那里,虎才會得到很好的照料和休息。然而,在小說開始的“動物園”一節(jié)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類是如何以“帝國凝視”的目光來看待那些被圈養(yǎng)在籠子中的動物。在動物園里,男女老少均試圖透過柵欄“凝視”動物,他們一看到像拉賈那樣的猛獸就大聲喊叫。為了引起猛獸的注意,他們還不斷制造一些粗魯?shù)脑胍簦踔猎诠芾韱T不留意時朝它扔石頭④,人們高高在上的優(yōu)越心態(tài)表露無遺。故事以拉賈最終被圈養(yǎng)在動物園為結(jié)尾,很顯然違背了作者批判人類中心主義的初衷。從本質(zhì)上來講,納拉揚仍是一位人類中心主義的作家。
三、重視動物精神性存在,尋求自然與人和諧相處之道
納拉揚筆下的圣人雖然或多或少地對動物持有擬人主義思想,但其在人與虎的矛盾達到尖銳化之時及時出現(xiàn),化解了人與自然的沖突,并通過此后與虎的友好相處,指出了一種實現(xiàn)自然與人和諧相處的方式,即重視動物的精神性存在,平等對待每一個生命。
在虎被人類重重包圍、無路可走甚至面臨被槍殺的境況下,圍觀者向獵人吆喝著,聲稱要殺死“畜牲”;而圣人反對人們叫它“畜牲”,而是稱其為“友好的靈魂”,他更反對槍殺虎,而是努力通過說服虎來保護虎?;⑸衿娴芈牰耸ト说脑?,在眾目睽睽之下跟隨圣人離開小鎮(zhèn),朝著喜馬拉雅山的方向走去。
圣人不僅不會傷害虎,還懂得虎的思想。圣人能讀懂虎并與之和諧交流的關鍵在于,他認識到動物不僅具有肉體性的存在,更有精神性的獨立存在。在圣人看來,拉賈和主人一起修行,虎與人的對立漸漸消失,虎內(nèi)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其自身的焦慮日漸消失,成為一個超越了肉身的精神存在。
圣人視眾生平等的思想潛在地影響著拉賈,讓它意識到自己已不再是一個任人利用和支配的動物,而是一個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個體,尤其是讓它意識到自己的外貌雖然與人類不同,但自己的靈魂和他們是同質(zhì)的。圣人最終成功地讓虎認識到自己的精神和靈魂的存在,認識到自己和人類沒有貴賤優(yōu)劣之分,也幫助虎消除了對人的仇恨和報復之心。那么,圣人是通過什么方式來實現(xiàn)虎與人的和諧共存呢?
首先,圣人幫助拉賈消除仇恨,放棄暴力。在被圍困之時,虎剛好意識到自己也擁有非凡的能力尤其是可以打敗強大的人。正當它準備反抗即將到來的皮鞭時,圣人到來,他的一番話讓虎放棄了暴力,懂得了文明的重要性:“你不要那樣了,不要再展現(xiàn)這些暴力的姿態(tài),它們已成為過去。每個動物天生都有內(nèi)在的暴力傾向。一個孩子甚至在學會走路之前,也會把身邊的螞蟻打死,這是存在的自然狀態(tài)。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積累很多侵略性的行為。如果他文明了,就會得到克制。暴力不會永遠持續(xù)的?!雹偌{拉揚通過對比暴力和文明,看似是在教化拉賈,實際上是在嘲諷人類,嘲諷那些在文明社會中熏陶已久卻仍然粗暴地對待動物的人類,這也對重新評價當今的人類文明具有重要的啟示。
為了消除拉賈心中對人類的怨恨,圣人未直接批判人類虐待虎的種種殘暴行為,而是通過闡釋“因果輪回”思想的方式。他讓虎懂得了自己今世之苦有前世之因:“或許你前生喜歡禁閉其他動物。一個人必須面對每種行為所帶來的后果,倘若不是在現(xiàn)世,就是在來世,誰也逃脫不了干系。當你鎖住你的犯人,并以折磨他們來取樂時,他們是什么感覺?現(xiàn)在你有機會體驗了?!雹谥魅说慕忉屖够⑾嘈帕艘蚬喕兀罱K放棄了心中的仇恨和暴力復仇的想法。實際上,圣人不僅是在向拉賈傳授因果輪回的思想,更是在向世人傳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然未報,時間沒到”的道理。當今一些人類無視動物倫理,肆意踐踏動物生命,將動物像犯人一樣囚禁、折磨甚至以此為樂,當他們的暴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必會招致非人類“人民”的集體反抗。這種反抗在生態(tài)批評家斯奈德的一首詩中得到了有力的展現(xiàn):“五月的螞蟻,五月的鮑魚,水獺,狼和麋/起來!拋開機器王國/賜予的一切。/團結(jié)。人民。/聳立 樹之民!/飛翔 鳥之民!/游動海之民!/四條腿,兩條腿的,人民!”③倘若人類仍然不停止對動物施加“惡”,那么終有一天,會遭到非人類“人民”的報復,它們將會像過去的人類無產(chǎn)者一樣,起來砸碎剝削和不義的的鎖鏈。
拉賈在圣人的教導和感化下,學會了克制肉體的物質(zhì)欲望,其捕食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以前在森林中生活時,虎為所欲為,肆意捕殺其他動物;在馬戲團時,虎為了滿足口腹之欲,不得不受制于人,過著地獄般的生活;而現(xiàn)在,他認為:“我捕食只為了填飽肚子,不再像以前一樣將其視為游戲了。我甚至想通過空氣、干樹葉來生活?!雹芾Z在圣人的教導下,控制住了自身過度的物質(zhì)欲望,對自我有了更高的精神認知,不再受制于異己的力量,獲得了內(nèi)心的自由與安寧。拉賈約束物質(zhì)欲望,追求精神豐富的行為,不正是在踐行美國生態(tài)思想家梭羅所倡導的“物質(zhì)生活簡單,精神生活富?!眴??
在《麥古迪鎮(zhèn)之虎》中,虎具有鮮明的自我意識,與人一樣有著解脫靈魂的強烈要求?;⑺伎甲约旱哪芰r說道:“在令人生畏的外表之下,我擁有一顆靈魂。我能夠思考、分析、判斷、記憶,可以做任何你們能做的事?!雹莼⒛芟袢艘粯樱哂歇毩⑺伎?、分析、判斷等能力,甚至能做人類所能做的任何事。這不僅顛覆了“思維是人類特有的能力”這一人類中心主義的觀點,消解了人類的優(yōu)越感,而且也彰顯了印度獨有的存在觀念和生命觀念,即最高存在無所不在,存在于任何生命形式中,動物和人一樣是平等的生命存在。
納拉揚細致地展現(xiàn)了虎的精神變化歷程?;⒆罱K實現(xiàn)了精神的蛻變,對自我和生命存在的認識漸入澄明之境:“一天早晨,主人在冥想,我在他身邊……覺得心輕飄飄的,物質(zhì)自我成為第二位的。我抬頭看見天空,看見光影在地上閃爍,讓我滿載歡樂,菩提樹葉像寶石一樣閃光。我覺得在我的生命中已別無所求。我的主人說,我的前生肯定是個詩人?!雹倩⒌倪@一巨大轉(zhuǎn)變,凸顯出作家生命平等的思想,所有的生命形式都來自于最高的造物主——梵,在本質(zhì)上具有同一性,而虎通過對萬物同一性的認識最終得到了解脫②。
總之,小說《麥古迪鎮(zhèn)之虎》通過記述虎與人之間的故事,表現(xiàn)了納拉揚對待動物復雜而又矛盾的態(tài)度。一方面,他熱愛、同情動物,強烈鞭撻了以“首領”為代表的人類中心主義者虐待動物的行徑,且心懷眾生平等觀,重視動物的精神性存在,試圖尋求實現(xiàn)動物與人和諧共存的方式。另一方面,他深受“擬人主義”思想的影響,在作品中把人類的態(tài)度、情感、品質(zhì)或行為等強加在動物身上,以包含偏見和歧視的目光來看待動物,最終還是沒能突破人類中心主義的局限,乃至最終虎的命運仍然處于牢籠之中。納拉揚在批判人類中心主義方面的失敗證明,僅僅關心動物是不夠的,只有從根本上改變以人類為中心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審美觀,消除把動物視為他者的心理,真正把它們視為一個個具有內(nèi)在價值的獨立個體,尊重它們的自由和權利,我們才有可能在追求和構建動物與人、自然與人和諧關系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感謝匿名審稿專家對本文提出修改意見。文責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