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英漢光線概念結(jié)構(gòu)基本隱喻的認知研究

2016-08-02 03:26:49胡伶俐
關(guān)鍵詞:英漢對比

胡伶俐

(宿遷學院外國語學院 江蘇宿遷 223800)

?

·外語研究·

英漢光線概念結(jié)構(gòu)基本隱喻的認知研究

胡伶俐

(宿遷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宿遷223800)

摘要:本研究以基本隱喻理論為基礎(chǔ),從認知語義的視角對英漢光線概念結(jié)構(gòu)語義延伸機制及體驗基礎(chǔ)系統(tǒng)地進行對比分析,分析發(fā)現(xiàn):光線概念結(jié)構(gòu)為其他概念的體驗和認知提供參照,并且英漢兩種語言在光線概念隱喻投射機制中存在同質(zhì)性和異質(zhì)性。由此進一步印證隱喻的體驗普遍適應(yīng)性及擁有自由意志的個人對隱喻的主動構(gòu)建性。

關(guān)鍵詞:光線概念;基本隱喻;英漢對比

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更是一種認知現(xiàn)象,是人類的一種基本思維、認知和概念化方式,其本質(zhì)是通過一類事物來理解和體驗另一類事物”[1]5。隱喻是從始源域到目標域的映射,即用熟悉的具體的事物去感知體驗未知的抽象的事物,這一映射能夠得以完成基于人們對外界事物的體驗。“脫離體驗,任何隱喻都不能被理解或充分闡述?!盵1]19王寅也曾指出:“我們完全可以假設(shè):人類的祖先起初主要是通過身體在空間中的體驗來逐步認識世界的?!盵2]456基本隱喻就是來源于我們基于身體的對外界事物的體驗。Grady[3]47-48將隱喻分為基本隱喻(primary metaphor)和復雜隱喻(complex metaphor),并指出:“基本隱喻相對而言較為簡單,是有直接的體驗基礎(chǔ),是可預測的成組語料產(chǎn)生的誘因,許多復雜隱喻可以通過基本隱喻的組合來理解。” 例如,某人因為亂說話導致別人翻白眼、冷嘲熱諷而陷入不快,先是獲得了豐富的視覺體驗,又聯(lián)想到火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引火燒身,繼而產(chǎn)生了言語(舌頭)會像火一樣傷人,形成了“舌頭即火”(the tongue is a fire)這一概念基礎(chǔ)。Lakoff 和Johnson 也列舉了一些基本隱喻概念,如“affection is wormth”“important is big”等。簡言之,“基本隱喻是將日常的感知經(jīng)驗自然地、自動地、無意識地映射到概念結(jié)構(gòu)中的結(jié)果”[2]473?;倦[喻具有普遍性,其主要涉及同一性中的相應(yīng)和相關(guān)。從某種意義上講,基本隱喻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因此,研究基本隱喻能使隱喻這一課題的深度和廣度得以拓展。

人在和外界事物聯(lián)系互動時,首先是通過身體去感知體驗,而眼睛是人和外界聯(lián)系的主要器官,通過視覺觀察人們看到了事物有大小高低之分、顏色形狀之別,感受到了陰晴圓缺,通過一系列的視覺到心理的體驗,產(chǎn)生了善惡、美丑和喜怒等等一些心理感受。因此,直接的實踐體驗被用來概念化其他感覺體驗,反映在語言中表現(xiàn)為光線類詞匯的語義十分豐富。對于光的概念隱喻已有部分學者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Barcelona[4]探討了光明概念隱喻的轉(zhuǎn)喻基礎(chǔ)及其一般特征,但對其隱喻投射范圍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Deignan[5]通過搜集語料庫對光明概念的隱喻投射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歸納總結(jié)出“已知是光”“美好是光”“快樂是光”。黃興運等人[6]在Deignan研究的基礎(chǔ)上對光明概念隱喻進行了修正和補充。本研究基于基本隱喻理論,擬對英漢光線類詞匯語義延伸機制進行探討,除比較兩種語言特征的異同之外,補充并豐富前人的論述,同時對光線概念結(jié)構(gòu)的基本隱喻展開進一步的探討和分析,探究其異同根源,分析其體驗基礎(chǔ)。

英語中表示光線明暗強弱變化的詞匯主要有“bright/light”“dark/black”“gloomy/dim”,與之對應(yīng)的漢語詞匯有“明亮/光明”“黑/暗”“陰/灰”。這些詞匯不僅可用作形容詞,有些也可用作動詞和名詞。為了方便表現(xiàn),文中把它們歸為一組詞進行研究。本研究語料庫主要來源于英國國家語料庫(BNC)和北大中文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CCL)以及權(quán)威的英漢語工具書——《朗文當代高級英漢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四版,2010年2月)、《漢語辭?!?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一、英漢光線概念結(jié)構(gòu)隱喻延伸的共性特征

作為萬物認知主體的人類,不論身處東方還是西方,都擁有相同的視覺器官,相同的視覺器官給予我們相似的視覺體驗和視覺感受,因此英漢語中光線概念隱喻的延伸具有許多共性。

(一)光線→看見→心智

視覺是人們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我們用眼睛觀察對象時,視覺效果與自己所獲信息的質(zhì)量密切相關(guān),并進而對下一步的判斷、推理等高級心智活動產(chǎn)生影響。因此,通過光線這一外在觀察條件到觀察結(jié)果的轉(zhuǎn)喻,如果“清晰”,則對事物的理解也“清楚”,反之,如果光線模糊、不清楚,則對事物的理解也“模糊”“不明白”。此類英語表達如“These facts shed a new light on the matter”(這些事實有助于說明事件)。漢語表達如“千言萬語說不盡,我的心你能明了嗎”?例句中的“l(fā)ight”和“明了”均是表示清楚、理解的意思。此類表達還有“see the light”(頓悟)、“come/bring something to light”(使知曉)、“by the light of nature”(本能地、自然而然地)、“打開天窗說亮話”“心里亮堂”“說明”“明達事理”“明辨是非”“黑白分明”等表述。

相對而言,在光線不足的狀態(tài)下眼前則一片黑暗,人們從外界很難獲得信息,對外界的狀況也不了解,從而無法做出判斷。所以,“dark”在英語中表達“不了解、不清楚”之意,如“We were completely in the dark about his movements”(我絲毫不知他的行動),“dark saying”表示“意義不明的話,或者不易理解的話”,“The Dark Ages”表示思想未啟蒙、未發(fā)展的歐洲中世紀/黑暗時代;漢語中則一般用“暗”表示“不理解”,類似的表達有“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暗角”“漆黑”。

心是人們進行思考和感受的器官,人在光亮之處看清事物,頭腦被照亮,心靈也被照亮。心智敞亮的人辦事總會受到別人的贊許,因此光被喻為“聰明”。反之光亮不足,思考便會遲鈍,人就會糊涂。智慧作為人的內(nèi)在能力,是人們認識和理解事物的客觀必需,就如“光是人們看見事物的客觀必需”。此類英語表達如“A bright boy learns quickly”(聰明的孩子學的快)、“brilliant intelligence”(聰明智慧)、“bright idea/mind”(好主意)。而缺乏智慧的人則暗淡無光,如“dim-witted man”(糊涂之人)、“react dimly to the question”(對問題反應(yīng)遲鈍)。漢語言中多用“明”表示聰明,如“明人不說暗話”,此處明人指聰明的人,懂道理之人;《詩經(jīng).大雅烝民》中有“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指聰明的人善于保全其身,也指為保全個人利益而回避原則。還有“明敏”“英明”“明智”等表達。

(二)光線→心理→情緒

情緒指“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以及相應(yīng)的行為反應(yīng),包括刺激情景和對其解釋、主觀體驗、表情、神經(jīng)過程及生理喚醒等內(nèi)容”[7]。就其本質(zhì)而言,情緒是認知主體的心理體驗因受外界條件的刺激而表現(xiàn)在各種身體活動和心理反應(yīng)上。中醫(yī)說,人們高興時屬陽盛,心理上呈現(xiàn)鮮艷的顏色,悲傷時屬陰盛,心理上呈現(xiàn)一種灰暗的色調(diào)。人們都有這樣的體驗——陽光明媚時心情舒暢,而在陰天或漆黑的夜晚則感到壓抑,甚至沮喪、悲觀。因此,“l(fā)ight”“bright”“sparkle”“sunshine”由光線映射到情感,喻指讓人愉快、明亮、高興。此類英語表達如,“The light died out of her eyes”(她眼中的光彩消失了),此處的“l(fā)ight”表喜悅,其和認知主體的眼睛有關(guān),光消失則喜悅消失。“Her voice was bright and cheerful”(她的聲音很歡快),此處的“bright”用于描述聲音的亮麗,映射到心情則指歡快。還如,“see the bright side of things”(對事物抱樂觀的態(tài)度)、“feel bright”(生活充滿陽光)、“bright smile”(愉快的微笑)、“l(fā)ight up”(使明亮、煥發(fā)喜色)、“a light heart”(輕松的心情)、“You are a ray of sunshine to me”(你是我生活中的一縷陽光),可見人們往往都將歡樂和光明聯(lián)系在一起。漢語中表達心情歡快的有“陽光”“滿臉紅光”等。另一方面,光線缺失則使人心情黯淡,英語表達如,“Don’t look on the dark side of the things”(不要抱悲傷的態(tài)度觀察事物)、“give sb. a black look”(怒視某人)、“black moods”(不悅的心情)、“dark days”(灰暗的日子)、“l(fā)ook gloomy”(看起來很沮喪)、“a gloomy face”(一張陰郁的臉)。漢語中表示心情沮喪的有“心情陰郁”“暗無天日”“陰影”“臉色陰沉”等。

同時,光線給予人們希望。人們長期身處黑暗之中會感到焦急、慌亂,甚至是絕望,當光亮出現(xiàn)時,則滿懷期望和信心,就像生命充滿了希望。光和希望都賦予人們同樣的心理感受,所以光線被用來象征希望,英語表達如“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喻指經(jīng)歷長期磨難之后終于看到希望)、“be full of bright hope”(滿懷希望)、“brilliant future”(光明的前途)、“at the coming of the light”(曙光,喻指光輝前景)。漢語類似表達如“希望的曙光”“希望之燈”等。另一方面,沒有光線或光線不足則象征沒有希望、希望渺茫,英語表達如“future is dark”(前途一片黑暗)、“feel gloomy about the future”(感到前途黯淡)、“dim hope”(希望渺茫)。相應(yīng)的漢語表達如“前途黯淡”“灰暗的歸宿”等。

(三)光線→社會利益

陽光普照大地使萬物得以生長,給人類帶來恩澤,對人類有用,即有益,所以光線也映射延伸到利益域,“l(fā)ight”與“光”可喻指有用的利益或好處、恩惠,如經(jīng)濟利益、政治地位等。英語表達如“stand in one’s light”(站在別人的光里)喻為“妨礙別人的利益”、“the light of sb’s countenance”(圣經(jīng):恩惠,贊許)。而漢語有“借光”“沾光”“光榮”“光宗耀祖”等類似表達。另一方面,光線不足則表示對人們的用途不大,或表無益、有害,英語表達如“blacken one’s name”(抹黑、毀謗)、“black sheep”(害群之馬)、“black mark”(污點),相對應(yīng)的漢語表達如“抹黑”“黑點”等。

在光線的照耀下,事物好的一面及不好的一面全部都呈現(xiàn)出來,這種顯現(xiàn)喻為將隱秘的事情或信息公開出來,英語表達如“The mistake was only brought to light some years later”(這件錯事許多年之后才被公開)、“come to light”(曝光)、“see the light of day”(公開)。同英語表示公開的“l(fā)ight”詞相比,漢語中表示暴露的表達較豐富,如“公開亮相”“亮出武器”“亮底”“光禿禿”“光頭”“光赤”“光著好”“明槍暗箭”“明目張膽”“明奪”“明來暗往”等。另一方面,沒有光線時什么也看不見,不公開或隱秘的事物或信息就被理解為處于黑暗之中而不為人所知的事物或信息,此類英語表達如“keep it dark”(保守秘密)、“dark secret”(秘密)、“dark horse”(黑馬,喻指能力可能出人意料的高強之人或者隱藏的高人)、“black ball”(指在秘密投票中投反對票以阻止某人被選為會員)。漢語表達如“暗線”(指秘密為乙方進行偵察或做內(nèi)應(yīng)的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指暗中進行某種活動),還有“明人不做暗事”“暗箭”“暗號”“暗器”“暗地”“暗示”“暗訪”“暗害”“陰事”“陰謀”等。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漢語在表達秘密之意概念時所使用的詞匯比英語要多。

同時,不能公諸于眾的信息也可能是違法的、卑鄙邪惡的,一般這種行為都是在黑暗中不能光明正大地秘密交易,所以黑暗多與違法、邪惡有關(guān),相關(guān)的英語表達如“black market”(黑市交易)、“black mail”(勒索)、“black deeds”(卑鄙行為)、“black-guard”(無恥之徒)、“black heart”(黑心腸)、“black leg”(工賊)、“make dark choice”(采取卑鄙手段)等。漢語表達如“黑店”“黑道”“黑戶”“黑貨”“黑社會”“黑窩”“陰計”“陰損”“陰毒”“陰魂不散”等。

(四)光線→生命

《圣經(jīng)》中記載,上帝第一天便創(chuàng)造了光,第六天創(chuàng)造了生命,是光孕育了生命,生命離不開光。光是寶貴的、神圣的,值得人們像愛生命一樣去愛它,因此英漢語都不約而同地把光線喻為生命。此類英語表達如,“She is the light of my life”(她是我的生命之光)。漢語中用“光輝”“光芒四射”來描繪人生。沒有光線則眼前一片漆黑,而在失去知覺時人們往往也是眼前發(fā)黑。覃修桂等人把“黑暗喻失去意識”這一隱喻投射看作是基于因果關(guān)系的概念隱喻[8]。因此,“黑暗”常被喻指為“沒有意識”,甚至無生命跡象。英語表達如,“eternal night”(死亡)、“black out”(暈過去)。漢語言中多用和“陽”對應(yīng)的“陰”表示無生命,如“陰曹地府”“陰宅”指墓地,“陰壽”指舊時為已故長輩逢十周年做生日的習俗,迷信指死者在陰間過生日。

(五)光線→發(fā)光物

有光線之處人們的視覺效果清晰,而火焰、燈光等發(fā)光的物體就如同光線一樣給人以視覺效果,并且發(fā)光物本身也發(fā)出光線,所以光線概念又可以喻指發(fā)光的物體,只是在英漢語言中此類表達較少,英語表達如“Can you give me a light please”(請借個火好嗎)、“a box of lights”(一盒火柴)、“strike a light”(擦火柴)、“driving with your brights on”(打開車頭燈行駛)。漢語中這類表達如“借個火”“點個亮”。

(六)光線→時間

時間的消逝集中體現(xiàn)在晝夜交替,其具有短暫性和易逝性,光線同樣也具有短暫易逝的特點,尤其是古人還通過觀察太陽移動的位置來估算時間,因此慢慢地陽光便被隱喻為時間。英語表達多使用“l(fā)ight”,如“We set off at first light the next day”(我們第二天黎明出發(fā)),此處“first light”指“破曉、黎明”;“It’s/gets light”(白晝、天亮了);“l(fā)ight year”(光年)等。漢語中多用“光陰”“光景”喻指時間,如“時光如梭,一寸光陰一寸金”“好光陰”。在古代漢語中,“陰”可單指時間,如“夫君子爭寸陰而棄珠玉”(《左傳》)。

(七)光線→身體狀況

光線充足時萬物茁壯生長,人也是如此。經(jīng)常呆在沒有光線、陰暗潮濕之處,人便容易生病,反之病人如果多曬太陽也會促進身體病愈,人離不開光,所以光線概念又延伸到身體狀況。健康的人神采奕奕、滿面光彩,如漢語中常用“容光煥發(fā)”喻指人身體健康,“印堂發(fā)黑”則喻指身體有大病,因為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首先表現(xiàn)為舌頭發(fā)紫、眼圈發(fā)黑,最后發(fā)展到印堂。英語中如“black eye”(眼睛淤青)、“black and blue”(青一塊紫一塊)、“black death”(黑死病)、“black water fever”(黑尿熱)等。

二、英漢光線概念結(jié)構(gòu)隱喻延伸的個性特征

(一) 英語“l(fā)ight”“bright”“gloomy”“dark”“black”特有的隱喻意義

1.光線→方式/觀點

光線可以從不同角度照射到物體上,這一物理現(xiàn)象被隱喻到人的思維的不同層面上,因此,英語中多用“l(fā)ight”(光)來表達看待事物或做事情的角度或方式。如:“I can not view your conduct in a favorable light”(我不能贊成你的行為)、“In light of the discovery, they focus their research on ways to fight AIDS virus in newly infected patients”(基于這個發(fā)現(xiàn),他們將研究的焦點放在在任何剛被感染的病人體內(nèi)找到對抗艾滋病的方法)。

2.光線→顏色→重量/程度

沒有光,世界便沒有色彩,在光照到物體上時,一部分光被物體反射,一部分光被物體吸收。透過的光決定透明物體的顏色,反射的光決定不透明物體的顏色,不同物體,對不同顏色的反射、吸收和透過的情況不同,因此會呈現(xiàn)不同的色彩。呈現(xiàn)亮麗顏色的物體視覺上給人以輕和薄的概念思維,深顏色尤其是黑色物體刺激人的大腦后產(chǎn)生厚重概念,所以光線概念延伸到重量/程度概念體現(xiàn)“輕”“輕薄”“厚”之意,如:“as light as a feather”(像羽毛一樣輕)、“the truck was quite light and easy to drive”(卡車很輕便易開)、“l(fā)ight sweater”(輕薄毛衣)、“traffic is lighter before 8 am.”(8點前交通流量小一些)、“a light attack of illness”(不嚴重的疾病發(fā)作)(此例中l(wèi)ight 不僅僅是重量/程度上的輕,其又延伸到了“輕微”之意)、“make light of”(輕視)、“black frost”(黑霜、嚴霜)、“black despair”(深深的絕望)。

3.光線→房屋→窗戶

房屋在設(shè)計時都會留有窗戶以便讓光線照射進來,沒有門窗,房屋便漆黑一片,因此“l(fā)ight”便通過轉(zhuǎn)喻由事物功能喻指事物(窗戶),如“I lived in a room with lights on two sides”(我住的房子兩面都有窗戶)、“a sky light”(天窗)、“l(fā)eaded light”(鉛框小玻璃窗)等。

(二)漢語“光”“亮”特有的隱喻意義

1.光線→景色

人們觀賞景色的主要條件是光線,沒有光線再美的景色也沒法欣賞,所以景色常被比作光。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有“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對景色的表達。其他類似表達如“山光水色”“風光無限”“觀光”“湖光山色”“春光明媚”等。

2.光線→聲音

人說話的聲音有大有小,大的聲音使被聽者能清楚地接受并明白說話者所要傳達的信息,如同光線照射到的地方所照物體能被人清楚地看到,兩者傳遞的效果是一樣的。因此在漢語中光線還可以喻指聲音,如“歌聲嘹亮”“響亮”“洪亮”“亮開嗓子唱”等。

三、英漢光線概念結(jié)構(gòu)基本隱喻分析

1.英漢光線概念結(jié)構(gòu)基本隱喻既具有共性又各具個性。為了從整體上把握英漢光線概念結(jié)構(gòu)基本隱喻的共性和個性,我們把以上分析的結(jié)果歸納如下圖1所示。

圖1 英漢語“光線”概念結(jié)構(gòu)基本隱喻投射對比

從圖1可以看出,英漢語光線概念結(jié)構(gòu)隱喻延伸共有12種情況,其中7種是英漢語言共有;3種是英語特有;2種是漢語特有,從整體上體現(xiàn)出英漢光線概念結(jié)構(gòu)基本隱喻之間的同質(zhì)性大于異質(zhì)性。本研究中,筆者修正了前人用光線喻時間只屬于漢語隱喻的歸納,在大量語料基礎(chǔ)上發(fā)現(xiàn)用光線喻時間是英漢語言隱喻的共性;光線也可以喻指身體狀況;漢語中特有的用光線喻聲音及英語特有的用光線喻方式和重量。

2.作為一種身體體驗,視覺光線感知能被直接明確地表達出來,基于與光線相關(guān)的各種體驗感知,人們建立了光線基本隱喻,運用光線體驗去概念化其他感覺體驗,從而光線概念成為表達其他概念的基礎(chǔ)。同時,因為“人類具有相同的身體構(gòu)造和感知器官,而對相同的物質(zhì)世界具備相同的感知、認知能力,一定能夠獲得相似的概念結(jié)構(gòu)”[9],所以英漢語言形成了相似的光線隱喻概念。如英漢語言中均可用光線類詞匯喻指心智(包括理解、聰明)、生命、情緒(包括歡快、希望)、社會利益(包括光榮、公開、合法)、發(fā)光物、時間、身體狀況等。

3.各種文化在價值觀念、氣候特征、共存環(huán)境、思維方式、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及其觀察事物的角度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差異必然會反映到語言這一載體上來[10]。因此,英漢語言在把光線隱喻演變到隱喻現(xiàn)實的過程中選擇了不同的路徑,如英語光線類詞匯可喻指觀點方式和窗戶,而漢語則缺省。漢語言中光線可喻指聲音“洪亮”和景色“春光”,而英語則缺省。

4.英漢光線概念結(jié)構(gòu)基本隱喻具有同質(zhì)性,但它們的隱喻結(jié)構(gòu)也不完全對應(yīng)。如英語中“black and blue”意指身體狀況不好或受傷,漢語中對應(yīng)的是“青一塊紫一塊”。其次,英漢語言在表示光線概念基本隱喻的數(shù)量上也不對稱,漢語言表示秘密和私底下的隱喻表達明顯比英語多。同時,英漢光線詞匯在表述事物時被用作的詞性和搭配結(jié)構(gòu)也不對稱,如英語“come to light”(公開),此處light用作名詞,而漢語在表示公開概念時光線詞匯一般用作動詞,如“亮相”“亮底”。再如,光線詞匯表達喜悅之意時,英語中使用“bright smile”,光線詞匯被用作形容詞修飾微笑,而漢語中多使用名詞,如“滿臉紅光”,光和顏色詞紅色搭配起來表示喜悅。另外,英漢光線概念雖都可以隱喻為時間,但在英語文化中l(wèi)ight僅僅是表達一種客觀的時間概念,而漢語中的感情色彩則較濃厚。

結(jié)語

本文從認知語義的視角對英漢光線概念結(jié)構(gòu)基本隱喻進行了系統(tǒng)的對比研究,揭示了光線概念結(jié)構(gòu)基本隱喻的構(gòu)建機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對光線概念隱喻延伸進行了修正和補充,拓展和深化了隱喻研究內(nèi)容,加強了英語學習者對英漢兩種語言的深層理解,并且對英語教學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然而,要準確地發(fā)現(xiàn)和刻畫某一具體概念在不同語言文化隱喻投射中的共性和個性差異,并從紛繁的語言現(xiàn)象中總結(jié)出規(guī)律,必須要占有豐富的語料,因此本研究還待以后更進一步深入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Lakoff. C. & M. Johnson.MetaphorsWeLive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Grady, Joseph. Foundations of Meaning: Primary Metaphors and Primary Scenes[D].Berkeley:UC Berkeley Doctoral Thesis, 1997.

[4]Barcelona, A..MetaphorandMetonymyattheCrossroads:ACognitivePerspective[M]. Berlin: Mouton De Guryter, 2000.

[5]Deignan, A..MetaphorandCorpusLinguistics[M].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5.

[6]黃興運,覃修桂.“光明”的概念隱喻——基于語料的英漢對比研究[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1):17.

[7]彭聃玲.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8]覃修桂,黃興運.“黑暗”的概念隱喻——基于語料的英漢對比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8(12):11.

[9]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3.

[10]孫毅.英漢情感隱喻視閾中體驗哲學與文化特異性的理據(jù)探微[J].外語教學,2010(1):45-48.

[責任編輯燕朝西]

收稿日期:2016-03-15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科基金項目“基于語料庫的英漢視覺詞匯隱喻研究”(2013SJD740031)。

作者簡介:胡伶俐(197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yīng)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8505(2016)04-0108-05

A Cognitive Study of Primary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ight Concepts

HU Ling-li

(DepartmentofEnglish,SuqianCollege,Suqian,Jiangsu, 223800,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probes into the semantic extending mechanism and experience on English and Chinese light concep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rimary metaphor.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light conceptual structure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experience and cognition of other concepts, and there are homogeneity and heterogeneity in the extending mechanism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ight conceptual metaphor, thus further confirming that different people share the same metaphorical awareness about the world on the common bodily experience and own the free-will ability on metaphoric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light concept; primary metaphor;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猜你喜歡
英漢對比
基于最簡方案的英漢雙賓語結(jié)構(gòu)的研究
英漢網(wǎng)絡(luò)聊天語言研究方向?qū)Ρ染C述
英漢通感隱喻對比淺析
文教資料(2016年27期)2017-02-23 21:31:21
詞匯銜接在英漢互譯中的處理策略
黑河教育(2016年8期)2016-09-27 19:51:30
英漢名詞動用分類方法探究
考試周刊(2016年58期)2016-08-23 21:53:58
從《論讀書》原著和王佐良的漢譯本淺析英漢在詞法、句法方面的不同
英漢“左/右”空間方位詞認知對比
試論英漢詞匯對比分析對漢語國際教育的影響
求知導刊(2016年8期)2016-04-21 14:06:09
“火”之隱喻英漢對比的語料庫研究的目標、方法及途徑
英漢動詞“名詞化”對比
林甸县| 凤山县| 阜城县| 射阳县| 赤城县| 巨鹿县| 崇阳县| 开化县| 务川| 衡山县| 托克逊县| 防城港市| 益阳市| 吉木萨尔县| 开阳县| 马鞍山市| 西安市| 贡山| 将乐县| 铅山县| 瑞昌市| 广丰县| 旌德县| 胶南市| 将乐县| 土默特左旗| 铁岭县| 图们市| 锦州市| 苏州市| 丰原市| 比如县| 肥东县| 廊坊市| 仪陇县| 繁峙县| 瑞金市| 凤山县| 清新县| 崇左市|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