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華
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提倡“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從課程設置的游戲化、教學活動的游戲化、一日生活的游戲和游戲活動的生活化論述了讓孩子快樂學習的秘密,即帶領孩子進入一個游戲化的生活情景,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并收獲知識和經(jīng)驗。
關鍵詞:游戲;快樂學習;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2-26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jīng)驗的需要。”[1]
一、課程設置的游戲化,為幼兒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游戲是幼兒最為喜愛的活動,在游戲中孩子能夠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并能輕松愉快地與同伴交往。其不僅可以獲得情緒上的滿足,還能夠在游戲中獲得相應知識技能,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開展幼兒園教學活動時,我們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引導孩子以游戲活動為主,在游戲中學習。在課程設置上也要遵循“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個總原則,根據(jù)3~6歲幼兒的發(fā)展特點合理安排活動。[2]
小班孩子由于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暫,所以在課程設置方面也主要是以游戲為主,一日活動中除早上的一節(jié)15分鐘的集體教學活動,其他的都是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中班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和心理比小班的孩子要成熟一些,所以在課程設置上在小班基礎上略作調(diào)整,學習活動增多,游戲活動適量減少。大班則因為考慮到幼小銜接問題,所以區(qū)域活動會增多,角色游戲會適當減少,學習活動增加至10個,下午游戲為學習性區(qū)域和專用活動室。
從小、中、大班課程安排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幼兒園的課程主要還是以游戲為主,給孩子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快樂地參與學習。
二、教學活動的游戲化,幫助孩子感受學習的快樂
課程設置的游戲化是保障孩子快樂學習的基礎。在輕松的氛圍下,孩子才會樂意學習。教學活動的游戲化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是孩子第一次接觸正規(guī)的學習。但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所以幼兒園的教學活動還是要創(chuàng)設游戲化的環(huán)境,讓孩子愉快地參與進來。
例如在學唱歌曲《走路》時,教師一改以往先朗讀歌詞,再示范演唱的形式,先請幼兒欣賞課件,引導他們觀察畫面,感受歌曲內(nèi)容。幼兒個個聚精會神地看著不時變換的畫面,他們被畫面中的小動物所吸引。隨著畫面的切換,孩子們的臉上始終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他們還會跟著畫面一起做動作,如唱到“小鹿走路跳跳跳、小鴨子走路搖搖搖、小烏龜走路爬爬爬”時,幼兒就會跟著課件里面的動物做相同的動作。
將音樂、畫面結合在一起,讓幼兒一邊聆聽音樂,一邊觀看畫面,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同時,圖、文、聲融于一體,渲染了課堂氣氛,為幼兒更好地理解歌曲內(nèi)容提供了特定的情境。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很快學會了新歌曲,從中感受到學習是簡單、快樂的事情,由此慢慢喜歡學習活動。
三、一日生活的游戲化,引領幼兒快樂地學規(guī)則
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也是孩子學習的一部分,生活活動中的一些規(guī)則和要領如果以指令性的語句和孩子交流,孩子是不太樂意接受的。所以我們也盡可能地將這些規(guī)則和要領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或游戲的形式。
比如上廁所時,如果你用指令性的語言提醒孩子:“不要跑,要靠右走進去。上廁所的時候不要講話,上廁所之后要洗手?!焙⒆佣紩纱水a(chǎn)生反感情緒,有的還會故意跑或者故意靠左走。為此我們將這些規(guī)則和要領先轉換成圖標,然后用兒歌的語言提醒孩子:“走路要學小花貓,輕輕輕;進門看箭頭指示靠右走;上廁所時不說話,上廁所之后輕輕把手洗;洗好小手甩三下,擦干手靠右往外走?!痹谶@樣游戲化的情節(jié)、朗朗上口的兒歌提示下,孩子都能夠安靜、有序地上廁所。
再比如漱口,提醒孩子不要把漱口水吐到鏡子上,不要用生水漱口等等,“不要……”的句型似乎給了孩子更多的限制,一些孩子更會搞些惡作劇。為此,我們用一首漱口兒歌再配上好聽的音樂,讓孩子了解漱口的整個流程后再次去漱口的時候,就很少出現(xiàn)違規(guī)現(xiàn)象。
可見,孩子們更愿意在游戲化的情景中學習,因為生動有趣的語言、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可以引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由此自覺自愿地遵守生活活動中的一些規(guī)則和要領。
四、游戲活動的生活化,指引孩子快樂學習
寓教于樂,在游戲中學習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同樣,讓游戲貼近生活也是孩子學習的最好回歸。所以在游戲活動中我們要盡可能地讓游戲貼近我們的生活,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并運用到生活中去。角色游戲就是回歸生活獲取經(jīng)驗最好的游戲,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生活體驗,我們將區(qū)域游戲角色化,給孩子提供更多角色體驗和角色互動,讓孩子們在互動中學會交流、謙讓和合作。
如初期組織游戲時,角色游戲(“娃娃家”“娃娃餐廳”“娃娃超市”)是孩子們的首選,不一會兒“娃娃家”和“娃娃餐廳”“娃娃超市”的孩子便開始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在游戲過程中,“娃娃家”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動手整理起家中物品,照顧“娃娃”,“娃娃餐廳”“娃娃超市”的孩子也在整理店里的物品,準備一天的招待工作。
針對孩子喜愛角色游戲的特點,為此,我在區(qū)域游戲活動中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讓每個區(qū)域游戲中的孩子擔任一定的角色,讓他們和角色游戲中的角色聯(lián)系起來,然后組織幼兒進行游戲。如原本在美工區(qū)、建構區(qū)、閱讀區(qū)的孩子們讓他們做幼兒園游戲中“娃娃”的爸爸或媽媽,組織成一個家庭。在去美工區(qū)、建構區(qū)、閱讀區(qū)前讓他們帶領“娃娃”去上學,然后他們各自去美工區(qū)、建構區(qū)、閱讀區(qū)工作。工作一段時間后,引導他們下班后去幼兒園帶孩子,然后回到家中或是去超市購物,去餐廳就餐等,回家休息。第二天開始,請孩子再重復前面的角色內(nèi)容。在游戲中,由于區(qū)域活動中孩子們擔任了一定的角色,孩子體驗到扮演角色所帶來的樂趣以及角色身份的重要性,因此在具體“工作”時非常認真,沒有一個離開或無故亂跑的孩子。
通過一段時間的游戲,孩子對區(qū)域游戲角色化這一形式很感興趣,在整個游戲中互動得很好??梢姡瑓^(qū)域游戲角色化可以滿足孩子扮演角色的需要,同時也讓孩子進行更多的互動,讓游戲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會生活。
游戲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孩子們喜歡游戲而且百玩不厭,每天都有新的內(nèi)容、新的情節(jié)。我們只有找準孩子的興趣點,用孩子喜歡的方式組織一日活動,讓孩子在游戲中快樂地學習,才能使孩子收獲更多快樂,學到更多知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通告[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7/201210/xxgk_143254.html,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9/200412/1506.html,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