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慧 陳恩霞
【學習內(nèi)容】
(1)人教版八年級(上)第六單元詩四首《歸園田居》(其三)。
(2)“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八年級(上)5冊第2頁田園情懷《歸園田居四首》。
【學習目標】
多角度了解陶淵明,深層次走進陶淵明的精神世界。
熟讀五首《歸園田居》,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組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約客趙師秀)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過故人莊》孟浩然)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陸游)
紅紅白白花臨水,碧碧黃黃麥際天。(《過楊村》 楊萬里)
之后請學生說一說自己了解的陶淵明。
2.出示課件。
陶淵明(公元365年—公元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晉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別號“五柳先生”。東晉最杰出的詩人。陶淵明41歲時,結束了仕隱不定的生活堅決走了歸田的道路,把自己參加勞動后的感受和對農(nóng)事豐歉的喜憂,都反映在他的詩中。為人們呈現(xiàn)出一幅幅恬靜幽美的村居圖,揭開了中國詩歌史上新的一頁,被后人尊稱為“中國田園詩的始祖”。
二、誦讀詩歌
1.請同學們認真聽讀,注意字音和停頓。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直至讀熟,之后試讀詩歌,齊誦詩歌。
三、讀出內(nèi)容
1.這五首詩描繪了詩人回歸田園后豐富充實的生活和新鮮的感受,說一說:反復誦讀詩歌后你對陶淵明田園生活的印象。
陶淵明的田園生活____________,你看(聽“____________”。
2.出示課件并小結。
陶淵明描寫的一切,都是極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但正是些這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幅恬靜幽美、淳樸自然、清新喜人的圖畫,有沒有他《桃花源記》的光景?
(出示課件:“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保?/p>
四、讀出意境
好的詩歌是讀不盡的,它還需要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去體會意境中那美麗的畫面。詩中有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再讀古詩,然后這樣說話:“____________”一句,使我仿佛看(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舉例: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使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榆柳飄飄、桃李芬芳的平靜的田園景色?!皫г潞射z歸”,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歸耕圖,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田野遠處,村落隱隱,炊煙裊裊,深巷狗吠,桑樹雞鳴,寧靜恬適,幽邃深遠,自然和諧。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寫出了鄉(xiāng)村生活中鄰里關系的融洽和諧,于平凡處見幽遠。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愿”的是歸隱田園,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幾句簡單的耕作生活詩中,讀出了詩人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心境,悟出了灑脫飄逸的韻味,卻不失真摯淳樸的感情。
小結:陶淵明用樸素的語言,真率質(zhì)樸地抒發(fā)出平淡的心境,描繪出幽遠的意境(似涓涓細流,潺潺而來,清澈自然,平淡幽遠),達到了“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的極高境界。
五、讀出品格
1.俗話說:文如其人,言為心聲。透過這五首詩,你了解了一個什么樣的陶淵明呢?結合下面這個句式說一說。
我從“_______________”中讀出了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陶淵明。
2.一直以來,人們對陶淵明辭去官職回歸田園評價不一:有人說他消極避世,有人說他失意隱居,有人說他追求本真,你認為呢?
陶淵明的經(jīng)歷:
(1)青少年時期受儒家學說影響,充滿建功立業(yè)的幻想;
(2)29歲到41歲,為反復出仕和歸隱時期。出仕是為了實現(xiàn)“明主賢君”的社會理想,歸隱是因為官場黑暗污濁,理想難以實現(xiàn)從而采取潔身自好的態(tài)度;
(3)41歲到63歲是歸隱時期。對統(tǒng)治階級不再抱任何幻想,把詩歌作為反抗黑暗現(xiàn)實的武器,極寫田園的清新靜美,反襯官場的污濁丑惡,構想出理想的王國“桃花源”。
3.陶淵明辭官歸隱的原因:
官場黑暗,政治上無法作為;
田園靜美,精神上自由閑逸;
遠離塵世,道德上抱樸守拙……
(抱樸守拙:安于愚拙,不學巧偽,不爭名利,不為外物所誘惑,持守本真)
4.把握主題。
作者的歸隱是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追求內(nèi)心的自由寧靜,是出于內(nèi)心的意愿,并非消極避世。
于丹教授這樣評價陶淵明:陶淵明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脊梁。他是一個不阿諛奉承、不諂媚求榮,始終保持著獨立思考精神和獨立人格的鮮活的生命,是一顆不慕榮利、不受世俗羈絆、敢于追求本真與自我的率真的靈魂。
六、鏈接叢書,拓展主題
1.陶淵明不屑在污濁的官場上阿諛奉承,選擇在幽美田園中保持著自己的本心,感受著“種豆南山下”的悠然??v觀歷史,很多仁人一直保持著對本心的追求。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回“貧賤不能移”,堅守本真。
范仲淹被貶離京,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借著洞庭湖的美好景色,抒發(fā)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文天祥在國家危亡關頭,誓與敵人抗爭,被俘后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不肯投降,發(fā)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慨嘆。
2.討論“亂花漸欲迷人眼”,面對今天這個紛繁的物欲世界,我們要如何守住自己的本心呢?(不沉迷物欲,崇尚精神,不隨波逐流,堅守本性)
3.小結: 陶淵明不僅因此留下了很美的詩文,而且也塑造了最完美的人格,他獨特的藝術成就和偉大品格深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課后可查找他的有關資料,讀《歸去來兮辭》。
作者簡介:山東省沂南縣城關實驗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