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莉
摘 要: 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與生命教育緊密相連。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有對生命的關注、對生存能力的培養(yǎng)和對生命價值的提升,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生命教育滲透: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在綜合性學習中滲透生命教育。
關鍵詞: 語文教材 語文教學 生命教育
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睆V義的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的教育,不僅是對生命的關注,而且是對生存能力的培養(yǎng)和對生命價值的提升”。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與生命教育緊密相連。
《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學生能珍惜生命,了解自我,具有健康的身心、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基本的自我保護能力?!币虼耍袑W語文教材用六冊書為我們構筑了一個完整的生命教育體系。那么,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呢?
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1.創(chuàng)設情境,在“讀”中感受生命。
語文學科的基本要素是語言,文章的生命意識轉化成語言,因此必須通過“讀”,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存在及生命的燦爛。朱自清的《春》,語言優(yōu)美、富有情韻,意境清新。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聽讀、范讀、跟讀、齊讀。讀著讀著,初春的山、水、太陽、草、花、風、雨……在學生心靈中幻化出一派盎然的生機,充盈著躍動的活力與生命的靈氣。學生在美麗的春光中,敞開心扉、展開想象,與生命擁抱,進行對話,在讀中升華對生命的認識。
2.合作探究,在“議”中解讀生命。
《夸父逐日》是上古神話,夸父有著很強的生命意識,馳騁天地,飲干江河。所以,我在閱讀教學中,要求學生合作,對文章結尾的意思進行生命的探究:在“棄其杖,化為鄧林”中究竟表現(xiàn)了怎樣的生命精神?學生認為夸父雖然死了,但生命并沒有因此而停止。他遺下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他希望為后來者提供一點生命的機會,他希望他的夢想能在后來者身上實現(xiàn),他希望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xù)。學生對夸父生命的解讀,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他們的生命意識正在慢慢地增強。
3.拓展遷移,在“悟”中咀嚼生命。
魯迅的《孔乙己》,我們可以從生命倫理角度思考“孔乙己”的生命:“倘若孔乙己活在現(xiàn)代,他的命運會轉變嗎?”經(jīng)過師生共同的努力,得到以下結果:在當時,孔乙己的生命受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嚴重摧殘與毒害,他的生命并未得到當時人們的尊重,人們對他的生命表現(xiàn)出來的是漠視與麻木。假如到了現(xiàn)代,孔乙己的生命會得到尊重和關懷,孔乙己的生命價值將得以實現(xiàn)。因為現(xiàn)代社會有一系列的社會保障措施,可以為他提供生活的保障;現(xiàn)代人的思想當中更多對弱者的關愛,對生命的尊重。同樣的生命,兩個社會表現(xiàn)出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洞察當時社會的人情風貌,思考當今時代的價值取向。在經(jīng)過對不同時代生命的思考后,學生最終咀嚼出:生命只有在平等的環(huán)境中才會被尊重;要善待自己和他人生命。
二、在綜合性學習中滲透生命教育
皮亞杰說:“兒童學習最基本的途徑是活動。”針對初中生的特點,通過開展有價值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加深對生命內涵的認識,挖掘生命潛能?!陡惺茏匀弧肪C合性活動,通過對自然中花鳥魚蟲、山川草木的觀察認識,通過對四季景色的獨特體驗,“理解自然的生命,體悟自然的靈性”?!堵捥诫U》綜合性學習,我開展一場辯論,辯題分別為“推崇探險”和“反對探險”。通過辯論,學生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深刻的思考:探險其實是人類認識、探索自然的一種方式,可以培養(yǎng)生存能力和獨立精神?!妒澜绾螘r鑄劍為犁》綜合性學習,我組織學生觀看戰(zhàn)爭電影《辛德勒名單》,讓學生進一步審視戰(zhàn)爭,審視生命:生命是應該尊重和珍惜的,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在綜合性學習中滲透生命教育,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跳動及生命的升華。
語文是文化的承載,是重要的傳播工具。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要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豐富語文教學內涵,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要真正做到這一點,語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馮建軍.生命教育論綱.湖南師范大學教育學報,2004.9.
[2]劉鐵芳.現(xiàn)代教育的生命關懷.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楊定勝,楊定云.論生命教育的場域——基于語文教學的視角.中學語文·教學大參考,2010.
[5]唐翠華.如何利用語文教材資源對學生進行有效生命教育.咸豐教育信息網(wǎng),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