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王雪松
摘 要: 德育是教育的首任,全納是教育的至理,愛是教育的源泉。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基礎?;ヂ?lián)網與每個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學生品德教育中作用獨特。但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給德育工作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學生家長提網色變。作者認為在納愛教育理念下,從“承納差異增強網絡信息甄別力、拓展資源提高網絡平臺使用率、靈活形式提高網絡德育實效性”三方面實施,可以有效提升網絡德育有效性。
關鍵詞: 納愛教育 網絡德育 信息甄別力 平臺使用率 “德育實效性”
網絡德育是網絡和德育有機結合的產物,是現實德育在網絡上的延伸,是現實德育的組成部分?,F在,互聯(lián)網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成為學生獲取新知、開闊視野、交流信息、拓展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學生品德教育中作用獨特。但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給德育工作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學生家長提網色變。如何趨利避害,借助互聯(lián)網資源豐富、使用便捷等獨特優(yōu)勢,提升網絡德育的有效性呢?實踐研究告訴我們必須在納愛教育理念下,從“教育引導增強網絡信息甄別力、拓展資源提高網絡平臺使用率、靈活形式提高網絡德育實效性”三個方面實施。
一、承納差異,強化道德自律,增強網絡信息甄別力
海納一切學生、承納差異學生,是納愛教育的核心理念。針對學生性格差異、可塑性大、容易受網絡不良信息誤導的特點,教師必須從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入手,加強正面、健康信息對學生的引導和熏陶,增強學生的“免疫力”。
一是重視道德意志教育。以學生入迷、家長擔憂的“網絡游戲”為突破口,開展“健康網游、綠色網游”專題教育。首先,教師向學生投放網絡案例,組織班級討論,以集體教育的形式進行直面問題、觸碰心靈的思想洗禮;然后,給學生一周的時間,結合“身邊典型”,反觀、自查、感悟,進行網上討論,進一步鞏固教育,提高覺悟。學生對“網絡游戲”有了正確的認識之后,這塊“硬骨頭”隨之被啃下。與此同時,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示范性和影響力,組織優(yōu)秀學生成立“學生網絡”俱樂部,定期組織網上小組活動,通過網上查資料、做游戲、展示作品、開展競賽、專題討論等方式,進行網絡道德規(guī)范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覺的網絡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提高學生的道德自律能力。
二是培養(yǎng)自我保護意識。鑒于很多學生缺乏社會交際經驗和自我保護意識,更缺少安全上網知識,很容易誤入歧途或遭受詐騙,污染心靈、傷害身心。因此,學校要通過多種途徑強化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告誡學生不要在網上隨便發(fā)布個人、家族信息,警示學生不要被網友蠱惑,提醒學生不要點擊不明鏈接或引誘性網站等,一旦發(fā)現可疑信息就要及時告知監(jiān)護人。通過提高自己對網絡的甄別力,為安全、健康、文明上網構筑“防火墻”,自覺遠離不良信息的侵襲。
二、拓展資源,發(fā)揮德育合力,提高網絡平臺使用率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網絡的普及,使學校、家庭和社會突破時空,實現信息對接,網絡內容的直觀、生動性更容易被學生接納,對學生思想、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學校要致力于開發(fā)網絡資源,搭建家校溝通的橋梁。
一是開辟“德育在線”和“家長學?!睂凇J紫?,針對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在校園網顯著位置開辟“德育在線”專欄,以事理結合、圖文并茂的方式宣傳德育工作思路、措施和取得的成績等,對學生進行政治、紀律、法制、安全、人文、心理健康等教育,讓學生在感受網絡魅力的同時受到教育、受啟發(fā)。其次,在校園網開設“家長學校”專欄,為家長精選系列成功教子的案例和方法,并以“家教講座”為窗口,向家長介紹學校納愛教育成果,增強家長對學校德育工作的認同。家長在“家長論壇”留言板中可以自由討論一些具體問題,發(fā)表各自見解,互相出謀劃策。
二是建立班級QQ交流群和開通“家校”通。首先,由班主任建立QQ交流群,任課教師、學生及其家長一并加入,方便群友之間“即時通”。其次,學校與電信、移動公司合作,嘗試開通“家校通”,教師利用網絡向學生家長發(fā)送短信匯報學校新動向和學生在校表現,家長通過電子郵件反映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使學校及時掌握學生在家的情況,家校通的即時功能,較好地補充班級QQ群對網絡的要求,成為家校溝通的“對講機”。
三、靈活形式,暢通德育渠道,提高網絡德育的實效性
中小學生有興趣點易轉移、意志力不堅定的特點,為此,學校要強化教師的教育引導,靈活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德育活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意志力。
一是定期舉辦班主任論壇。將以會議桌上的班主任論壇由“線下”復制到“線上”,根據學生德育、班級管理等熱難點問題,每月確定一主題,附上具體案例由班主任投放在校園網的“班主任論壇”中,供互相討論、學習與借鑒。
二是定時開放網絡心理咨詢室。因為中小學生存在不愿意當面向心理咨詢教師咨詢的現實,所以在網上設立心理咨詢室,學生可利用網絡聊天工具進入咨詢室,以隱身人、游客的身份向心理咨詢師傾訴心聲、咨詢問題。心理老師通過網絡心理咨詢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調整心態(tài)、凈化心靈,提供必要的服務、指導和幫助。另外,在網上還可以設立“心語小屋”和“心理信箱”,學生可把自己內心的苦悶和遇到的不如意的事情,以書信的形式寫給心理老師,心理教師根據問題給以解答疑惑,提出建議,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習慣。
總之,信息網絡化的發(fā)展,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機遇,更帶來新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加大網絡德育研究力度,探索網絡德育與其他形式德育結合的新思路,充分利用網絡德育的能動性,構建立體德育體系,提升德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陳善卿,張炳生,辛國俊,著.生活德育論[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謝海光.互聯(lián)網與思想政治工作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3]柳樹森.全納教育導論.華中師大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