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
摘 要:數學是一門注重思維訓練、運用和提高的學科。分析數學教學需要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因,從注意生活情境設置激發(fā)自學熱情、精心設計自主學案推動自學學習開展等方面,研究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學習;學習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6-0096-01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改變以往側重學生模仿與記憶、在不斷訓練中掌握數學知識的方法,應該讓學生激發(fā)自主學習興趣,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主動學習,主動發(fā)展。因此,要深入研究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數學教學需要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因
自主學習需要教師轉變觀念,退居幕后組織和指導學生發(fā)揮主動性與能動性進行學習探究活動。要讓學生自主地開展自我學習目標的定位,能夠針對具體內容設計學習方案,在學習中進行自我調節(jié),學會自我檢測與評價,從而獲得數學知識,提升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數學思維素養(yǎng)。例如,在六年級下冊的“扇形統計圖”學習中,以往是用講授法教學,讓學生認識到整個圓是百分之百,然后分割成幾個扇形區(qū)域,每個扇形占整個圓的百分之多少,就是這個數據占總量的百分之多少;再有就是扇形統計圖具有的特點,等等。學生并沒有意識到為什么要用扇形統計圖,對數據描述、信息轉化也是比較模糊的。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百分數的意義,在圓的部分內容學習中也對扇形與圓面積的關系有所了解。因此,如果還是教師不厭其煩地講解,學生就會缺少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實,讓他們自己去研究例題,自主學習“我國陸地各種地形分布情況的扇形統計圖”,自己去發(fā)現山地、丘陵、高原,以及盆地、平原所占的扇形比例,自己去計算它們的面積,而教師則以追問的形式引導他們怎樣從圖中看出信息和如何比較就可以了。這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也能在“練一練”中檢測自己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根據反饋情況進行適當的點撥??梢?,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知識學得牢固,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就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fā)現,自己解決問題。這樣,學生不僅參與度高,主動性強,而且也能有意識地在讀題和做題中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并在自我改正中提升學習品質。
二、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的開展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他們渴望被鼓勵、被表揚。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他們去觀察和發(fā)現數學問題,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1)注意生活情境設置,激發(fā)自學熱情。情境教學是能夠調動學生參與熱情的一種教學方法。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教學中可以聯系生活,將教學內容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展示出來,引領學生進行學習和探究活動。如第五冊第一單元“除法”的學習中,可從學生的生活著手,設置教學情境。例如,過年長輩發(fā)紅包,如果需要給6個小孩包紅包,每個孩子50元,需要多少錢?用300元包紅包,該怎么包?用600元,又怎么包?這樣,孩子們就在不經意間復習了平均分的問題。同時,“農村新貌”這一主題圖比較貼近生活,可以促使孩子們認真讀圖和相關的文字,自己思考問題怎么解決。這樣的問題解決之后,還要引導學生們自己去分析,探究其中的規(guī)律,為后續(xù)的學習打好基礎。
(2)精心設計自主學案,推動自學學習開展。在課堂教學中要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還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精準的指導。特別是孩子們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之前,可以通過精心設計自主學習學案,讓他們在相應的問題解決中找到自主學習的方向和方法。例如,在“正比例的意義”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由淺入深的問題,讓學生在預習和課堂學習中加以解決。例如,設計一道已知路程和時間怎樣求速度的題目,問學生相同速度的情況下,時間變化了,路程會怎樣變化?通過這樣問題的解決,學生就能理解正比例的意義,然后可以讓他們自主完成教材中的例題,進一步鞏固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提高運用能力。再有就是設計一些判斷題,讓學生判斷它們是否成正比例,比如人的身高與體重,三角形的底一定、面積和高成什么比例,還可讓學生舉出一些現實生活中存在正比例數量關系的例子。這樣,讓孩子們明白自主學習應該怎樣開展,如何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并利用已有的知識自主能動地解決新的問題。另外,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時候,還要引導他們在知識運用和遷移中獲得數學學習規(guī)律性的掌握,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數學品質。如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分數問題,先讓學生自主解決并掌握基本的轉化原則和方法,然后對題目進行重新設計,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理解和分析數量關系的運用轉化。當然,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時,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給他們自主實踐和反思的時間,由淺入深地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結束語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有準備地進入學習環(huán)節(jié),促使他們形成自主預習、自主解決例題、主動探尋知識的聯系和其中的數學規(guī)律,并能歸納反思與靈活運用的能力。這樣,每位學生都能主動學習,形成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增強數學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田路.小學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現狀的研究與思考[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9).
[2]郭春堂.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初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