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順揮 倪兵 高艷
【摘 要】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血清ALT、AST、HBV-DNA與肝組織病理的關(guān)聯(lián)。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20例輕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21例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血清HBV-DNA水平、肝功能以及血清乙肝標(biāo)志物進行檢測。結(jié)果: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血清ALT、AST、HBV-DNA與纖維化分期與肝組織炎癥活動分析顯示均沒有顯著的相關(guān)性(P>0.05)。結(jié)論:血清ALT、AST、HBV-DNA不能夠較好地反映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肝組織的病理改變。
【關(guān)鍵詞】 慢性乙肝病毒; 血清ALT; AST; HBV-DNA
研究顯示,通過對患者的血清ALT、AST、HBV-DNA與肝組織病理的關(guān)聯(lián)進行分析,能夠更好地指導(dǎo)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因此本研究以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20例輕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21例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研究,具體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中男34例,女16例;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21例,男12例,女8例;輕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
1.2 檢測方法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法(ELLAS)對患者的HBVM(HBcAb、HBeAb、HBeAg、HBsAb以及HBsAg)進行檢測,采用全自動熒光定量PCR法對患者的HBV-DNA進行檢測,HBV-DNA的檢測下限為1.0×103copies/ml。所有患者在進行肝臟穿刺之前均要進行凝血時間、肝功能以及血常規(guī)檢測,然后再在B超的引導(dǎo)之下采用彈射式組織活檢槍來獲取相應(yīng)的肝組織,根據(jù)《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相關(guān)標(biāo)準來制定病理診斷標(biāo)準,并由醫(yī)院病理科醫(yī)生進行閱片診斷。
1.3 統(tǒng)計方法
借助SPSS 19.0統(tǒng)計學(xué)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進行檢驗與分析。如果P<0.05,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較大,存在相關(guān)的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 結(jié)果
將G0、G1、G2、G3、G4分別計為0分、1分、2分、3分、4分,將S0、S1、S2、S3、S4分別計為0分、1分、2分、3分、4分。慢性乙肝病毒攜帶組患者肝組織炎癥活動度的均值為(1.02±0.845)分,纖維化分期的均值為(0.86±1.01)分;非活動性HBsAg攜帶組肝組織炎癥活動度的均值為(0.62±0.59)分,纖維化分期的均值為(0.52±1.60)分;輕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組織炎癥活動度的均值為(1.15±0.875)分,纖維化分期的均值為(1.05±1.099)分。通過對比分析可知,慢性乙肝病毒攜帶組肝組織炎癥活動度和非活動性HBsAg攜帶組肝組織炎癥活動度之間的差異顯著,存在相關(guān)的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對50例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血清ALT、AST、HBV-DNA與肝組織病理的關(guān)聯(lián)進行研究分析可知,ALT與G(r=-0.062,P=0.668),ALT與S(r=-0.019,P=0.895);HBV-DNA與G(r=0.054,P=0.710),HBV-DNA與S(r=-0.024,P=0.868);AST與G(r=0.064,P=0.658),AST與S(r=0.107,P=0.459)。通過對比分析可知,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血清ALT、AST、HBV-DNA與纖維化分期、肝組織炎癥活動分析顯示均沒有顯著的相關(guān)性(P>0.05)。29例HBeAg抗原陽性患者中,23例為G0-1,占81.2%,6例為G2-4,占20.7%,24例為S0-1,占82.7%,5例為S2-4,占17.3%;21例HBeAg抗原陰性患者中,16例為G0-1,占76.2%,5例為G2-4,占23.8%,15例為S0-1,占71.4%,6例為S2-4,占28.6%。兩組G2-4以及S2-4不存在差異性(P>0.05)。16例ALT在30U/L以下,13例為G0-1,占81.2%,3例為G2-4,占18.8%,12例為S0-1,占75.0%,4例為S2-4,占25.0%;18例ALT在30U/L以上,14例為G0-1,占77.8%,4例為G2-4,占22.2%,15例為S0-1,占83.3%,3例為S2-4,占16.7%。兩組G2-4以及S2-4不存在差異性(P>0.05)。
3 討論
研究顯示,大多數(shù)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在臨床上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癥狀,只是會在某些時候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疲乏現(xiàn)象[1]。對于乙肝病毒攜帶者,建議對其肝功能進行檢測,等到患者出現(xiàn)肝功能異常時再通過肝穿刺病理炎癥分級,達G2-4級進行抗病毒治療[2]。肝穿刺病理活檢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造成損傷,但是如果進行沒有目的的抗病毒治療也會成為一種浪費[3]。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乙肝病毒攜帶者中有26%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損害,有74%的患者存在著肝組織炎癥活動及纖維化變性,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和非活動性HBeAg攜帶者G2-4以及S2-4不存在差異性(P>0.05)。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的G2-4以及S2-4與輕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異不顯著。本研究顯示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ALT、AST與纖維化分期、肝組織炎癥活動分析顯示均沒有顯著的相關(guān)性,因此我們認為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的ALT、AST水平不一定能夠?qū)⒗w維化以及炎癥程度顯示出來。ALT在30U/L以下者、ALT在30U/L以上者G2-4以及S2-4不存在差異性,因此我們認為將ALT在30U/L以上作為抗病毒的依據(jù)是不科學(xué)的。ALT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夠較好的反映出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肝組織病理特點。
參考文獻
[1] 賀勁松.補腎健脾膠囊治療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的隨機雙盲實驗[J].中國實驗方劑學(xué)雜志,2015,16(06):246-249.
[2] 李樂等.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的細胞免疫功能變化及其與血清HBV DNA的關(guān)系[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5,25(06):18-20.
[3] 張鴻等.四川地區(qū)131例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肝活檢病理分析[J].四川醫(yī)學(xué),2015,30(11):1678-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