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長蘭
接觸群文閱讀已經(jīng)兩年多了,在這條路上,學習著,探索著,收獲著。
一、走近群文——打開全新閱讀視野
閱讀意味著改變,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曾講到,“一個人的教育史就是閱讀史”,“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座書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麗的城市”。很多教師強調(diào)閱讀的重要性,督促學生不斷地閱讀,但是卻忽視了引導學生如何閱讀,忽視了如何為學生打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忽視了課堂教學對于學生閱讀的重要作用,忽視了讓學生通過閱讀而愛上閱讀的初衷,使得學生離教師期望的閱讀越來越遠。這兩年,群文閱讀這個概念悄然出現(xiàn),學校語文教研活動也開展了群文閱讀課堂模式的初步探索,但事實上,教師對群文閱讀還不夠真正了解,通過學習,近距離走近了群文閱讀。所謂“群文”,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現(xiàn)場,在較短的單位時間內(nèi),要呈現(xiàn)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在多個文本、同一個議題或幾個議題教學的方向引導下,倡導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推理出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力和思考力。群文閱讀是一種全新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它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可以把語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轉(zhuǎn)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思想和專業(yè)能力。
二、走進群文——探索有效課堂模式
群文閱讀理念的提出,讓教師看到了學生閱讀的希望之光,用這樣一種全新的思想來打造閱讀課堂,將是一件特別美妙的事情。要想很好地實施“群文閱讀”教學,就必須弄清“群文閱讀”與“主題閱讀”、“單元整組教學”的區(qū)別,“群文閱讀”“主題閱讀”“單元整組教學”三者有諸多表象相似之處。如,三者都是突破單篇文章的閱讀,都關(guān)注閱讀主題的把握和處理等,都是以“群”的形式出現(xiàn)。但深究之,不難發(fā)現(xiàn),三者源自不盡一致的教學理念?!爸黝}閱讀”的文本組合,往往建立在一個十分清晰的閱讀主題之上;而“主題”,只是群文閱讀的一種結(jié)構(gòu)——在“群文閱讀”的語境中,閱讀文本以一定的邏輯關(guān)聯(lián)組合在一起,這種邏輯關(guān)聯(lián)可以外現(xiàn)為一定的“主題”,也可以內(nèi)隱為一個多元的“議題”。主題的“退隱”,可以讓學生以自己的視角,在比較、分析、判斷中去提升閱讀能力,相對“主題閱讀”,“群文閱讀”更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皢卧M”呈現(xiàn)的文本均出自“教材”,只是把教材中的課文“整組”了;而群文閱讀的文本來源卻跳出了教材的束縛,它既可以教材為基礎(chǔ)進行補充,也可完全出于教學者的精心選擇。群文閱讀的出現(xiàn),賦予了語文教師“編者”的身份,讓教師擁有了“選擇”的自由和責任。教師研究群文閱讀,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以自己對語文的認識與理解,組合起一定數(shù)量的群文,實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語文課堂。
三、展望群文——行進中的思考
中學階段的閱讀對于人的閱讀能力的形成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而閱讀與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緊密相關(guān),沒有閱讀就不會有個體心靈的成長,就不會有人精神的發(fā)育。不管用什么樣的方式來閱讀,教師都應(yīng)該從學生的立場出發(f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不止閱讀文章,更是閱讀生活。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通過閱讀可以感受更多人的生命。比如,學生讀《秋天的懷念》,可以了解殘疾人的生活體驗;學生讀《臺階》,可以了解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父輩的艱辛。在閱讀中,學生可以有也應(yīng)該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當他們面對生活時可以運用閱讀時所學到的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不是由教師、家長來決定他們的想法和行為,甚至代替他們作出選擇。哪怕他們的選擇不夠完美,可能他會走一段彎路,但他收獲了快樂,誰能說彎路上就沒有讓人期許的風景呢?臺灣教授林文寶對閱讀有獨到的詮釋:閱讀的本質(zhì)是一種互動,一種休閑和游戲,是一種盲人摸象式的探索與嘗試,更是一種終生的本能行為或閱讀習慣。細細研磨這段感言,不難得出,學生的閱讀關(guān)鍵在于有協(xié)助能力的“大人”。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閱讀方法的嫻熟,閱讀時間的把握,要靠“大人”來引領(lǐng)。教師在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要組織多種活動,讓學生充分釋放自己的閱讀積累,展示自己的閱讀收獲,使學生感受到課外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成就與快樂,從而形成和諧、合作的課外閱讀氛圍。
群文閱讀是閱讀教學的補充,不是閱讀教學的顛覆,堅持閱讀,一直在路上。只要對學生有益,教師就樂此不疲。讓閱讀教學閃耀創(chuàng)意的星光,閱讀會使學生的心靈豐富多彩,姹紫嫣紅,一定要相信,堅持閱讀,定會讓語文教學春色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