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玲 張婷 趙景欣
有些心理問題,緣于不同的監(jiān)護類型,所以,有學者認為,親子分離未必會引起不可挽回的后果,關鍵問題不在于分離本身,而在于替代父母(監(jiān)護人)對兒童的關心程度能否補償、代替親生父母……
母親監(jiān)護型
父親外出打工,主要由母親在家照顧兒童。在這種家庭中,留守的母親需要獨自承擔起干農活、打理家務等重任,對孩子的學業(yè)和成長的關注會相應減少。另外,由于成長過程中缺少父親的陪伴,可能會對孩子的性格發(fā)展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
但是,與其他監(jiān)護類型相比,母親監(jiān)護也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比如,母親能對留守兒童的飲食起居進行更為細致的照料;留守兒童與母親更容易交流溝通,母親可以更全面地關注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發(fā)展。不少實證研究也發(fā)現,父親外出母親在家的兒童在情緒適應和行為表現等方面與父母均在家的兒童幾乎沒有差異,可見父親單獨外出打工對留守兒童帶來的影響相對較小。
父親監(jiān)護型
母親外出打工,主要由父親在家照顧兒童。由于心思不細膩、不夠耐心等原因,父親獨自照顧孩子可能會出現較多生活上的問題,如飯菜做得不好、孩子衛(wèi)生狀況差、意外傷害頻發(fā)等。在這種家庭中,父親對待孩子可能比母親更為嚴厲,孩子遇到事情一般不愿意向父親傾訴,這使得孩子在留守生活中體驗到更多的負面情緒。同時,由于“男主外,女主內”這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母親外出打工所導致的“女主外,男主內”的狀況,也很容易導致家庭的破裂。
當然,父親監(jiān)護與其他監(jiān)護類型相比也有一定的優(yōu)勢。父親作為家中的主要勞動承擔者和“頂梁柱”,可以避免增加留守兒童的勞動負擔,當遇到突發(fā)變故時,父親也更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隔代撫養(yǎng)型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照顧孩子會面臨諸多挑戰(zhàn),比如由于老人的文化水平較低,難以在學業(yè)上給予兒童指導;老人年紀大且精力有限,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使他們在養(yǎng)育兒童上力不從心;祖孫之間在情感溝通交流上存在各種障礙。同時,祖輩可能會溺愛孫輩,在孩子犯錯誤時舍不得嚴加管教。
然而有研究表明,在父母親情相對缺失的情況下,祖輩作為兒童應對外界壓力的重要社會支持,他們對兒童的照顧和情感聯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緩父母外出給兒童帶來的負面影響。
親友代管型
這類留守兒童被寄養(yǎng)在姑姑、叔伯或其他關系較為親密的親戚家。對于監(jiān)護人而言,他們一方面擔心管教過度容易造成誤會,另一方面可能還有自己的孩子需要照料,所以對孩子的監(jiān)督力度會比較低。對于留守兒童而言,寄人籬下的生活可能會使他們產生一種被拋棄的消極感知。
不過,親朋監(jiān)護人一般比隔代監(jiān)護人年輕,更容易與兒童溝通。親朋監(jiān)護人的家庭如果是一個擁有“父親”和“母親”角色的家庭,對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是有益的,只要“代理父母”有足夠的責任心和耐心,能像留守兒童的親生父母一樣照顧和關心孩子,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親子分離的消極影響。
所以,家長應該認識到“父母雙全”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盡量不要雙方同時外出打工,尤其是母親要盡可能地留在離家比較近的地方工作。當父母雙方不得不同時外出打工時,應盡量選擇能真正承擔起撫養(yǎng)孩子重任的人來托付—隔代監(jiān)護人要有一定的勞動能力,親友代管要找有責任心,并且愿意接受孩子的家庭,盡量不要讓孩子獨自留守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