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波++++趙永華
摘 要: 作者基于高職院校教學的現(xiàn)狀和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出了智慧型教師的重要性,并詳細闡述了智慧型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zhì)。
關鍵詞: 智慧型教師 智慧教育 職業(yè)素養(yǎng)
高職生的文化基礎功底相對薄弱,而且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僅有17.8%的學生表示在上課時能集中注意力。部分教師無論在基礎還是專業(yè)教學過程中,脫離不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總是以“知識為本位”,強調(diào)學科知識的科學性與系統(tǒng)性,強調(diào)識記,忽視對學生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學生得到的知識和技能很多是片面和孤立的,這樣的知識結構很難使他們適應具體項目任務的操作流程規(guī)范,造成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厭學的情形。對此我們不禁要追問:當下課堂究竟缺少什么?教師究竟在哪里出了問題?筆者認為一個重要的答案就是:課堂缺乏智慧,職業(yè)院校的課堂在急切地呼喚智慧型教師。
一、時代需要智慧型教師
受傳統(tǒng)教育影響,不少教師在課堂中依舊堅持只顧“傳道授業(yè)解惑”——這是教育的基石,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但更多時候卻忽視了教師自身的體驗、感悟、反思和實踐而形成的教育智慧作用。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不斷深化,教師亟待轉變身份,由“經(jīng)師”向“人師”轉變。在此大潮下,教師本身的教育智慧顯得彌足珍貴。不論古今,教師都被送上了一個道德制高點,“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訓導人盡皆知。在網(wǎng)絡發(fā)達的今天,有無更確切的方法使師生關系更融洽呢?
筆者認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和學生要做到以下方面:第一,互相尊重。師生雙方都要有包容的心,相互尊重,相互愛護,相互體諒。愛生是尊師的基礎,尊師是愛師的結果。第二,加強理解與合作。不管是課堂上還是課堂外,師生之間都要互相理解。和諧的師生間非正式交往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的,需要通過師生間的“情感互動”實現(xiàn)。師生交往要敞開心扉,以真實的面目坦誠交流,才能達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形成良性和諧的教育氛圍。第三,要有積極互動的愿望。師生間的積極期望有利于師生間產(chǎn)生良性的激勵機制,促使雙方互相合作,建立和睦、融洽的人際關系,從而推動和促進教學的發(fā)展。
網(wǎng)絡時代,師生間的關系有了一些變化,但總是不能脫離“以人為本”的原則?!耙匀藶楸尽笔紫纫⒃谄降鹊幕A上。平等是人格的平等,教師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尊重他們的存在,尊重他們對文本的理解,使他們各有所獲,體驗成功,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信心。其次,平等是教學地位的平等。教師要當好顧問,引導學生大膽闡發(fā)個人觀點,提出問題,盡情表演,嘗試體驗自主學習的愉悅。教師對文本理解應注意多元化,更多地與學生理解相近,讓師生對文本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相互融合、相互補充,啟迪學生在更多方面、更多層次創(chuàng)新發(fā)展。
師生間的關系還應該建立在積極互動的基礎上。在課堂上,師生間的交流必不可少。課外,師生間的交流也要積極主動。對于那些難管理的學生,教師更應積極主動找他們交流,多開啟他們的心扉,多交流他們最關切的信息,讓他們找到集體歸屬感。對于那些有進步的同學,教師要積極主動表揚他們,讓他們找到奮斗后有收獲的感覺,讓他們繼續(xù)努力繼續(xù)奮斗,并以自己的行動感染周圍的同學。對于行為習慣不好的學生,教師更應主動找他們談心。在談心過程中要找到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談話方式,并且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可以以本班級中的優(yōu)秀學生做榜樣,讓學生之間互幫互助,互相提高,共同進步。
師生間的交流不要僅限于課上,課外時間更是交流的好機會。教師要抓準時機,找到和學生交流的契合點。學生總是單純的孩子,只要老師主動些,學生總是愿意和老師交流。這時候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zhì),有耐心、恒心和毅力,對學生的各種問題都有所掌握和了解。教師要盡快處理學生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不能拖延以免后患。總之,教師就是在用生命感染生命,教師工作是一項極不容易的“工程”。
師生間的真摯感情,必定會取得神奇的教育效果。尊重學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愛學生,愛學生必須走進學生的感情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在網(wǎng)絡時代背景下,師生關系要建立在平等、民主、積極互動、融洽和諧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促進教育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二.智慧型教師特質(zhì)分析
1.具有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對教育事業(yè)無限熱愛。
教師的幸福就在學生的成功。孩子從校園走向成功,需要時間,因此,教師要甘于寂寞。教育是未來的事情,教師需要等待,要有親和力。老師要微笑,把快樂給孩子。給予孩子健康的教育,就在課堂。要給孩子尊重。教師要學會心理位移,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在課堂上讓孩子站起來的時候,要讓他體面地坐下。要了解學生的需要,滿足學生的需要。
智慧型教師并非普通教師中的異類,也不是教師中的卓爾不群者,甚至還會有失誤和失敗。重要的是處理好成功與失敗的關系。成功是精彩的,失敗是美麗的。心理上的焦慮,來自失敗。教師要善于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善于反思,走向成功。比如對課堂上的不理想,與家長交流的失敗等問題,都要反思。
2.教學不拘一格,精彩各有不同。
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師,必然是教育科學與教育藝術相結合的多面體:既要有探索教育規(guī)律的能力,更要有總結教育規(guī)律并能利用到現(xiàn)實工作中的能力,還要在教育理念、知識學養(yǎng)、教學風格、教學機智、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上有與時俱進的能力和素養(yǎng)。
教師大多投身于一線教學,腦子當中想得更多的是“教什么”“怎么教”等問題,不能時常做到及時把握工作中的感悟和反思,造成了認識方面的局限性。教育智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于問題的全面和深刻把握?;貧w到教學體系而言,如果一味忽視教育體系的多樣性、靈活性、開放性等特征,課堂只能一如既往地機械化、僵硬化。這種環(huán)境下的教師怎么會有教育智慧的生成?只有重新認識了教學的意義與價值,我們才能實現(xiàn)從“當局者”“旁觀者”的身份轉變,進而在轉變過程中獲得教育智慧。
3.真正的教育智慧必然來自教育實踐。
古今中外,稱得上教育家的,杜威也好,孔子也好,或者說創(chuàng)立曉莊師范的陶行知,他們無不是投身實踐的行動派。理論的指導作用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夠發(fā)揮意識形態(tài)對于物質(zhì)世界的反作用力。與此同時,再科學再正確的理論如果束之高閣,就必然失去積極作用。只有通過教育實踐,才能將我們掌握的教育知識轉化為教育思想,最終上升為屬于自己的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從本質(zhì)上來看是一個人內(nèi)在品質(zhì)的體現(xiàn),是一種個性的凸顯。教育智慧需要通過學習獲得,但作為學習內(nèi)容的外在經(jīng)驗只有通過教師的吸收與轉變,才能實現(xiàn)內(nèi)化的過程,最后成為屬于自己的智慧。一個人如果沒有特色和風格,只能人云亦云,就必然不可能擁有真正的智慧;一個教師如果沒有屬于個性化的特色標簽,就一樣不能得到教育智慧。教師應當用大腦思考問題,用自己的腳走路,走屬于自己的路。
4.在喧嘩與騷動的商品大潮中寧靜致遠。
隨著物質(zhì)社會的高度發(fā)展,全球化進程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學校逐漸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如果教師在這個沖擊的影響下,一味追求社會的認可,進而表現(xiàn)出一種急躁的心態(tài),其結果就只能適得其反?!暗匆悦髦?,寧靜以致遠”成為這個浮躁環(huán)境下教師迫切需要追求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只有把握好自己的心態(tài),教師在歸于寧靜的環(huán)境中自然可以自由發(fā)展教育智慧。
5.做個“學習”型的教師。
2011年12月12號,教育部公布了新的教師專業(yè)標準,其中一條就是“終身學習”。在信息爆炸,知識經(jīng)濟的當今世界,要想做一個智慧型教師,必須首先做一個終身學習的學生。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事業(yè),適應時代。讓學習成為生活的習慣。閱讀的廣度決定生活的內(nèi)涵,閱讀的深度決定思想的高度。教師決不能用昨天的知識,教今天的學生,再適應明天的社會。隨著科技的迅速發(fā)展,經(jīng)濟與社會的急劇變化和時代的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調(diào)整知識結構,理解學校和周圍世界出現(xiàn)的新現(xiàn)象。只有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汲取新的教育理念,不斷變化,不斷創(chuàng)新,教師才能成為知識和文化的化身,才能擔當起科教興國的重任。
參考文獻:
[1]王栴.智慧型教師的誕生[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6.
[2][美]海穆·基諾特,著.許麗玉,許麗美,譯.師生溝通技巧[M].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3.4.
[3]成浩.走向智慧型教師[J].教師博覽,2003.11.
[4]靖國平.論教育的知識性格和智慧性格[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