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勇 鄧永成
小學“整合+拓展”的生活教育課程開發(fā)與實踐
——以青州市西苑小學為例
■孫俊勇鄧永成
青州市西苑小學從一年級開始,就專門學習一些生活小技能,比如系鞋帶、洗襪子、疊被子、炒菜等。而在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也經常把學生帶到生活中,使書本知識與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學校把這種教育稱為“生活教育”。
一、把“會生活”作為首要育人目標
五年前,學校對六年級的學生進行了一次“自主生活技能”大調查。結果是:不到四分之一的學生有“每天洗腳”的習慣;只有五分之一稍多的學生能夠“規(guī)范整理書包”;只有一成多的學生會“疊被子”;不到一成的學生能“洗襪子”。
這就是即將從學校畢業(yè)的學生嗎?學校教給了他們什么?即使他們都是學科知識的“巨人”,但他們也是不折不扣的生活的“矮子”!
可見,教會學生生活的本領是學校當然的使命。為此,青州市西苑小學把“會生活”作為育人的首要的、基礎性目標,決定通過建構并實施“生活教育”課程實現這個育人目標。
二、以“整合+拓展”調整學校課程結構
在青州市西苑小學,一場關于學校課程變革的大討論就此展開:小學生的“會生活”應包括哪些主要目標?我們應創(chuàng)設哪些生活教育內容?怎樣培養(yǎng)學生“會生活”的能力?如何評價小學生的生活能力?生活教育課程與國家、地方課程是并列關系還是兼容關系?現有國家、地方課程的結構應做怎樣的調整?……
隨著討論的逐步深入,學校越來越認識到:
生活教育應成為學校育人目標的核心內涵,成為全體教育者的共同價值追求;用“整合+拓展”的策略,搭建學?!吧罱逃闭n程框架,實現學校課程結構的完美蛻變。
三、揭開生活教育課程的“面紗”
(一)生活教育主題課程
以三年級為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就有10多門。課程門類過多、分科過細帶來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課時碎片化、師資安排緊張、課程實施缺乏實踐性等等。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是,不少課程存在著目標和內容交叉、重復的現象。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青州市西苑小學的辦法是給課程“做減法”,即對部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進行學校統整——課程整合,而整合的載體就是生活。他們把與“生活”聯系密切的國家課程(科學、品德、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安全教育、環(huán)境教育、健康教育)和校本課程(生活技能教育)整合到一起,形成了一門課程——生活教育主題課程。它包括三部分:生命科學、生活技能和生態(tài)文明。
1.生命科學
“生命科學”部分的課程目標,旨在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律,領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樹立正確的生命觀。該部分共包括36個主題。如三年級“多彩的生命”主題,該主題是由三年級《科學》第二章“尋找有生命的物體”,《健康教育》第三章“人的生命周期”“人體內臟的功能”,《安全教育》中的“生命只有一次”整合而來的。見下表:
整合前整合后課程課題課程目標主題課程目標實施建議三年級科學尋找有生命的物體了解有生命物體的特征。健康教育人的生命周期了解人的生命周期。人體內臟的功能了解人體內臟結構和功能。安全教育生命只有一次理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學會珍愛生命。多彩的生命1.了解有生命物體的特征,了解人體結構和功能。2.了解人的生命周期。3.理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學會珍愛生命。4.培養(yǎng)愛惜身體的意識?!裰笇W生學會看人體內臟結構圖。●組織學生到社區(qū)開展“我眼中的生命世界”等主題活動。●采訪調查,了解基本的人體常識。
2.生活技能
“生活技能”部分的課程目標,旨在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學會自理、自立。該部分共包括44個主題。如五年級“安全文明護我行”主題,該主題是由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中的“走進網絡時代”和“多彩的現代傳媒”,《安全教育》中的“安全文明網上行”“遠離學校安全突發(fā)事件”“游樂場里講安全”“健康上網快樂多”“學會避讓行駛中的車輛”“防盜有妙招”,《健康教育》中的“游泳的安全與衛(wèi)生”和“毒品與毒品的種類”整合而來的。
3.生態(tài)文明
“生態(tài)文明”部分的課程目標,旨在引導學生了解生態(tài)文明知識,提高生態(tài)文明意識,形成初步的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習慣和能力。該部分共包括24個主題。如三年級“愛護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主題,該主題是由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中的“環(huán)境好,我快樂”和“垃圾帶來的煩惱”,《健康教育》中的“生活垃圾要分類”整合而來的。
(二)學科生活拓展課程
“學科生活拓展課程”就是以生活為各學科課程建設的核心,深入挖掘各學科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結合點,將各學科課程實施拓展到實際生活之中。
這對學科教師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它要求教師不僅是課程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更要成為課程的設計者。請看案例:
五年級《英語》上冊“Module 7 unit 1 he can’t see”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運用“can/can’t”描述自己能做和不能做的事,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微視頻,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采取爭做小小配音員、課文情景劇表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掌握語言,運用語言,進而實現教學過程生活化。
學科生活拓展課程的實施進一步密切了學校各學科間的聯系,同一生活現象或問題成為不同學科生活化教學的共同切入點。如,學生對“家庭用水情況調查”既應用到了語文課程的撰寫調查報告之中,又應用到了數學課程生活拓展之中。生活教育真正成了推進課程整合的載體,促進了各學科教學資源與教學方式的整合。帶著這樣的實踐經驗,教師們積極嘗試跨學科生活化課程資源的整合利用。如,美術教師將語文古詩詞資源整合,開發(fā)“一詩一畫”課程;音樂課程與英語課程資源整合,開發(fā)“英語演唱”課程。
四、生活教育讓學生健康成長
(一)多元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
青州市西苑小學生活教育課程評價遵循三個原則:重過程、重體驗、重激勵。
1.實施多彩活動展示性評價。學校定期組織學生生活教育手抄報、剪報展評、生活技能大賽、生活教育主題研究成果展示、生活教育主題論壇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感受自己的進步。如,學校每學期都舉辦學生生活技能大賽,如低年級的穿衣服、疊被子比賽,中年級的洗毛巾比賽,高年級的拌涼菜、包水餃比賽。比賽中,特意邀請部分家長擔任評委,孩子們的精彩表現贏得了家長們的稱贊。
2.實施生活教育小目標評價。學校分年級、分學期為學生制定“生活教育小目標”,建立《生活技能達標手冊》。如一年級下學期的小目標:學會自己穿衣服、系鞋帶;按時獨立作息;用餐前,主動擺好碗筷;三年級上學期的:學會拖地;用餐后,主動收拾、洗刷碗筷;學會洗毛巾、襪子、內衣等小衣物;學會擇菜、洗菜。由家長配合學校對照標準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評價,學期末學校組織生活技能達標測評。
3.習慣養(yǎng)成金鑰匙評價。學校為每個班級設立習慣養(yǎng)成評價看板,以“整潔、自律、尊重、盡責”四個好習慣為中心,制定評價內容與評價要求,由教師和學生根據學生在校和在班級中的生活、學習情況隨時給予評價。
4.假期生活指導反饋評價。每個假期,學校都印發(fā)“學生假期生活教育指導反饋表”,由家長和學校共同指導、評價學生的假期生活、學習情況。
5.將生活教育納入期末評優(yōu)。每學期末,各班級結合學生在生活教育實施過程中的綜合表現,評選表彰“生活教育標兵”,并擇優(yōu)推薦參加學校評選。
(二)生活教育讓學生“知能并進”
生活教育課程體現的是“知行合一”,實現的是“知能并進”。青州市西苑小學各學科課程生活化實施,將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體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獲得的不僅是知識,更是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與綜合能力的提升。學生養(yǎng)成了善于提出問題的習慣,研究性學習的習慣,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習慣與能力,利用多種方式獲取知識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實驗與調查的能力,樂于交流的習慣等。近年來,學校有十項以生活教育為內容的實踐活動項目獲全國一、二等獎。這些成果充分體現了學生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與能力的提升。
(三)生活教育讓學生學會生活、熱愛生活
生活教育課程的實施不斷深化著學生對生命與健康的認識。如:“小早餐 大學問”主題學習中,同學們不僅積極嘗試早餐的做法,還力求早餐的美味和營養(yǎng)。采訪營養(yǎng)師;調查早餐的制作方法;調查一次性蛋糕盤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等。一次次的采訪調查,讓學生體驗和收獲的不再僅僅是學會做營養(yǎng)早餐,而是對早餐與生命和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還通過各種方式將自己的收獲與身邊的同學交流,與家長分享。
幾年來,生活教育帶給西苑小學孩子們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健康、陽光、自信、主動發(fā)展”。課上,同學們主動探究,積極合作,表現出了學習的快樂;課下,以前學習不主動的同學也非常高興地找老師交流,向老師請教。根據家長問卷調查發(fā)現,學生在家更愿意與家長交流了,交流的內容不再僅僅是家庭作業(yè)和學業(yè)成績,而是在學校和班級中越來越多的令自己感到自豪和快樂的事情。
(作者單位:濰坊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青州市西苑小學,山東濰坊2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