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萍
以往的閱讀教學,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重視字詞句段教學而忽視文脈思路教學的傾向。其實,我們的閱讀教學,如果只在字詞句段上動腦筋,不在文脈思路上下工夫,其結果,勢必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引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境地。閱讀文章,我們總能夠摸索出作者用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來寫文章,他怎樣一步一步地、一層一層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這個一步一層,就是文章的思路。
以《草原》教學為例。作者寫作的思路就是根據(jù)事情發(fā)展的空間順序來敘述的:初入草原—喜迎遠客—熱情款待—聯(lián)歡話別。作者通過這樣的敘述,贊美了草原的景色,歌頌了草原的人民,反映了作者熱愛草原,更熱愛草原人民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蒙漢情深、民族團結這個中心。教學就要讓學生先掌握文脈(即思路),在文脈的統(tǒng)帥下,再逐段理解義理,在學生理解義理的基礎上,最后讓學生領悟文章的主旨(即中心)。這樣,學生對文章主旨的領悟才能透徹和深刻。這是籠統(tǒng)地講,具體地講可以這樣做。
一、深入預習,確定思路
我在抓住文章思路這個設想中,一是要求學生認真自學課文,弄明白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這就向?qū)W生提供了一條探索文章思路的線索。學生根據(jù)這條線索去預習,其質(zhì)量也就可以得到保證。如,學生扣住景與情這個重點來閱讀、欣賞、體會。第一自然段,作者總的寫了草原的景,并且“借景抒情”。第二自然段,寫了“初入草原”“喜迎遠客”,從寫景轉(zhuǎn)入寫情,是“由景入情”。第四自然段“蒙古包里”,著重寫情,并結合寫了由事物構成的境。第五自然段“告別草原”,既寫了情,又寫了景,是“情景交融”。根據(jù)預習檢查的情況來看,學生通過預習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能夠正確地概括出段意,實際上就是文章的思路。
二、理清結構,摸清思路
對于段落結構,我是這樣幫助學生理清敘述層次的。比如第一自然段,講的是草原的景色。我指名朗讀這段課文以后,先讓學生把作者寫感想的兩句話找出來。這樣就把這段課文中的寫景和抒情兩個部分劃分開了。接著就指導學生劃分寫景部分的層次。作者是按從上到下(天空—天底下)的順序來描寫草原景色的,天底下又有草原、小丘和羊群。接著我出示一幅草原景色的水彩畫,讓學生觀察、欣賞,使學生對草原的景色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后通過領讀“那里的天……”“在天底下……”“羊群……”“那些小丘……”這樣把敘述的層次理清以后,就逐層指導閱讀分析。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獲得了有關草原的感性知識(因為學生過去從來沒有見過草原),豐富了想象,發(fā)展了思維。他們的思路也必然會被這草原特有的奇麗景色所吸引,與作者同享這詩情畫意的境界所給予的美感,從而產(chǎn)生了贊美草原、歌頌草原、熱愛草原的思想感情。
三、巧妙提問,激活思路
學生根據(jù)我的提問讀,通過提問打開并引導了學生的思路。比如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問學生課文中哪些動詞表達了激情洋溢的會見?等學生作出回答后,我就緊扣文中動詞,進行一連串的啟發(fā)性提問。握是怎么樣的握?怎么會也不知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這時大家的心是怎樣的呢?笑是怎么樣的笑?笑了再笑,大家的心是怎么樣的?說是怎樣的說?怎么會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呢?他們雖然語言不同,可是有哪一點是相同的呢?這一連串的提問,猶如層層剝筍,一層一層地剝進去,到最后得出了結論:他們的心是相通的,所以會握了再握,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因此,這是一次激情洋溢的會見。我追問:這次激情洋溢的會見說明了什么呢?學生回答,總的一點說明了民族團結互助。這樣進行層層剝筍式的提問,就把學生的思路帶到了激情洋溢的現(xiàn)場,因而也就引導到作者的思路上來了。
四、抓住重點,開拓思路
比如在抓“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這句話進行講讀分析時,有的說,“歌聲比語言更響亮”,有的說,“歌聲能表達人的心情”,有的說,“他們的語言雖然不同,但是有時候歌能使人會意”。“會意”用得多么貼切,這說明學生的思路打開以后,他們儲蓄在語言倉庫里的詞匯,也就能破庫而出,準確地運用起來。
應該說,抓住文章思路,展開巧妙構思,這堂課上得靈活、細致和扎實。這也再一次說明了抓住文章思路組織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想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對整體把握思路這個問題能夠重視起來,幫助學生過好篇章關,這對完成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顯然是至關重要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