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放
【摘要】語文是一項基礎學科,也是一項人文學科,對于學生的基礎知識積累以及實踐技能提升都有重要的促進價值。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語文知識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注重對于學生進行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鍛煉,正如同《語文課程標準》所說的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睂嵺`也充分證明,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本文筆者就教學中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及其策略入手,談一下我對語文實踐教學的一點思考。
【關鍵詞】小學 語文 實踐 技能 培養(yǎng)
都說“學以致用”,語文對于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意義重大,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在做好理論知識教學之余也要關注學生的實踐技能發(fā)展,以便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理解語文知識、運用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多積累,而忽略了學生的實踐運用,單調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于語文內容的學習感知不足,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學習的有效性。在新時期就需要教師能夠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策略,通過有效的實踐活動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知識學習。實踐表明,通過語文實踐活動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應,具體表現(xiàn)在:
1.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小學生情感豐富、外顯,喜歡豐富多彩、形式靈活的活動。他們不像中學生能以理智的眼光去觀察分析問題,也不能對深奧的問題作持久深入的鉆研。而語文實踐活動因其具有集知識性、活動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特點,能夠化枯燥為有趣,化深奧為淺易,從而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感知
提高學生的語文、交際能力?,F(xiàn)代生理心理學認為,語文能力和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人所必需的七種能力的兩種。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能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交際能力在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活動中得到提高。如開展“我與新聞”活動,通過讓學生看新聞、聽新聞、寫新聞、講新聞,能有效地培養(yǎng)他們的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在采寫新聞的過程中,又能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交際能力。
3.能夠實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很好的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現(xiàn)代教學論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語文實踐活動,強調的是“活”與“動”,避免了教學的單調呆板。靈活多變的學習形式、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又能有效地緩解學生的緊張、畏難心理,從而促進其主體作用的充分發(fā)揮。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又能使語文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開展“小小賀卡寄深情”活動,要求學生通過設計一張賀卡,表達自己對親人、朋友的祝愿之情。設計賀卡的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造性,開展這一活動,能點燃學生深藏于內心的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二、語文實踐活動的策略
實踐活動是一個龐大的教學體系,既要引導學生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課外拓展,還要處理好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更要關注形式與效率之間的均衡,所以在教學中想要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真正取得實效,還有賴于活動過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調控,尤其要辯證地處理好以下四個關系:
首先是要處理好課外與課內的關系。在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防止和克服“只重課外,不重課內”的錯誤傾向。誠然,語文實踐活動多數(shù)可以在課外開展,但有些活動也應在課上適當聯(lián)系,如辦手抄報等;有些則可以直接引進課堂教學中來,如課外閱讀指導與交流、開故事會、即興演講、模擬采訪、制作讀書卡片、表演課本劇等。如此,可以避免課內與課外人為的割裂,加強課內外的聯(lián)系、溝通與整合。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能夠很好的引導學生將學習的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進行聯(lián)系、拓展,豐富學生的學習感知,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
其次要處理好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語文實踐活動無疑必須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教師切忌越俎代皰。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任不管,讓學生隨意“實踐”?;顒忧暗脑O計,活動中的引導、點撥,活動后的總結、點評,都離不開教師的參與。關鍵的問題是教師要增強自己的“導演”意識,在“引導”上下功夫,而不要把自己易位為“演員”,在“表演”上白費力。教師只有認識到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才能夠更好的實現(xiàn)實踐活動的有效性。
另外也要注重教學形式與教學效率之間的關系。語文實踐活動無疑應該講究生動形象、活潑有趣,但決不能因此去片面追求形式的趣味生動,而忽視語文學習的扎實有效。要考慮什么樣的語文教學內容適宜采用什么樣的活動形式,怎樣的活動過程對學生提高語文能力有促進作用,使實踐活動既有聲有色,又實實在在,使每個學生既樂意參加,又各有所得。特別是在三年級階段,正處于學生基礎知識積累與綜合技能發(fā)展的銜接階段,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處理好教學形式與教學效率之間的關系,以便能夠在豐富學生學習形式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習的效率,讓學生能夠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要加強實踐與改革評價的關系:沒有評價改革的教改是沒有生命力的。以往那種知識概念和課文內容復現(xiàn)式的語文考試方式,使教師不得不死教一冊書的二十來篇課文,死灌教參上擬定的結論,使學生不得不抱著課本和習題疲于奔命。要使語文實踐活動扎實、持久地開展下去,必須大刀闊斧地改革語文評價方式。要牢固確立“突出能力,強化積累,注重運用,聯(lián)系生活”的命題思路,以“課標”和教材所規(guī)定的三維目標要求為依據(jù),在學生的生活中選取鮮活的語言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從“應試”的苦海中解救出來,使他們撲進學語文、用語文的生活海洋里,盡情遨游,奮力弄潮。
綜上所述,想要做好新時期語文教學工作,就需要我們能夠巧妙的運用教學實踐活動,通過教學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的學習感知度,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語文知識的價值、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綜合認知,實現(xiàn)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張愛民,適度模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應有的情懷[J],《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002年第10期。
[2]劉明遠編著,劉芳主編,21世紀,誰來教綜合課—談新課程結構的重建[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