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承琴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5-0-01
學生在接受學習目標后,自己選擇適當?shù)膶W習素材進行自主學習完成學習目標,叫做學生的個體學習;在個體學習的基礎上,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講解、輔導(對優(yōu)生拓寬、拓深,對差生學懂就行),稱為教師的個體教學。個體學習與個體教學并不是獨立的兩個階段,它們貫穿于課堂內(nèi)外,甚至于家庭,兩者周而復始地相繼進行。教師的個體教學是為了學生下一步的個體學習,它能引起學生認知能力的量變;學生的個體學習則是為了掌握知識、發(fā)現(xiàn)疑點,接受教師的個體教學,它能引起學生認知能力的質變。兩者并不是針對所有學生同時進行的,在同一時間內(nèi),有的可能在個體學習,有的則可能在接受個體學習。這里的“個體”并不是只指單個的學生,它可以是一人、兩人、三五人,一個小組,甚至是全體學生一起討論、一起操作、一起完成學習目標或接受教師的“個體教學”。
一、個體教學的實施條件
1、人數(shù)不能太多
一個班最多控制在30人左右。由于是“個性化”進行,這就決定了學生學習時空的差異性、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學習激情最佳點的差異性,所以就需要教師隨時檢查、詢問、誘導,人數(shù)不能太多。
2、多媒體投入
首先要達到書籍多而廣,除了教材外,其它的科技讀物、百科知識讀物等都應大量投入,學生讀書多了,見識自然廣、思維自然靈、理解能力自然提高,那么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然容易;其次是相關教具學具應齊全,學生可以根據(jù)需要隨取隨用,教師也可以隨時取來演示操作;三是錄音機、投影儀及相關磁帶、投影片;四是電腦、VCD或DVD及CAI課件、教學光碟的配置。電腦并不要求一人一臺,一個教室配備五六臺就夠了;五是建立校園網(wǎng)站,設立數(shù)學資源庫。學生可隨時資料查詢。
3、教室的布置
教室除了配置以上教育多媒體外,另外就是課桌與講桌的擱置:盡量避免課桌幾行幾列式、講桌高高聳立在中央,可以采取自由式??傊寣W生感到學習就猶如成人在辦公一樣,感到自己與教師人格的平等。
二、個體教學的實施過程
1、布置任務——接受學習目標階段
本階段包括必要的復習、情景創(chuàng)設等。
教師在布置學習目標時(特別是學習概念)一定要將學習要求細分,這樣學生學習時才有條理性,并深入理解掌握;否則學生就會學習無序,不深刻全面。
例如在學習“因數(shù)與倍數(shù)”的概念時,我們可以這樣擬定學習目標:
(1)什么叫倍數(shù)?什么叫因數(shù)?
①根據(jù)15÷5=3,請回答( )是( )的倍數(shù),( )是( )的因數(shù)。能說15是倍數(shù),5是因數(shù)嗎?
根據(jù)4×5=20,請回答( )是( )的倍數(shù),( )是( )的因數(shù)。
②倍數(shù)與因數(shù)是在什么范圍內(nèi)來研究的?
能說1.2是3的倍數(shù)嗎?能說0是15的因數(shù)嗎?15是0的倍數(shù)嗎?
③倍數(shù)與因數(shù)在大小上有什么關系?
④1是所有非0自然數(shù)的因數(shù)嗎?
這樣學生在個體學習時就能準確理解“倍數(shù)”與“因數(shù)”的概念。
2、“發(fā)現(xiàn)學習”即“個體學習”階段
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學習主體(學生)與媒體之間的交互作用。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是自主建構,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學習也是自主建構。因此,作為一個老師,重點不是教學生,而是誘導、激勵學生自己去學習,以及怎樣學習。
學生在接受學習目標后,根據(jù)學習需要,自由選擇相關媒體,可以借助課本或教具學具、CAI課件,或上網(wǎng)查閱,或請他人與自己一起完成學習目標,從而在原有認知體系的基礎上,構建新的認知體系。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特別注意檢查學生數(shù)學學習情況,適時加以輔導。教師還要注意收集學生的新發(fā)現(xiàn)、新規(guī)律、新方法,讓學生板書于黑板上或教師加以記載,留等下步使用。
3、初測階段
這是對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的檢測,檢測題可以是書上的練習,也可以教師自己編題。此步檢測題總的原則是基礎題,切忌偏繁偏難。若難度較高將會打消學生學習積極性。
4、“接受學習”即“個體教學”階段
此階段作為“個體學習”的輔助階段,必不可少。學生畢竟是未成年的孩子,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還欠全面與深入,而教師有意義的“個體教學”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由朦朧、模糊、膚淺的狀態(tài)越上一個新臺階,全面透徹地理解概念、快速準確地進行運算、靈活選擇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認知能力既能朝橫向領域輻射發(fā)展,又能向縱向領域深入探究。
此階段一方面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疑點、誤點、漏點選擇適當?shù)拿襟w加以解釋、闡明,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學生之間的成果交流。這既能讓學生有成就感,增強學習激情,又能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相互取長補短。
5、終測階段
這是繼“接受學習”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又一次檢查,及時插漏補缺。此次檢測題必須能全面深入檢測本節(jié)學習目標,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難易程度上可分為A、B、C三卷,基礎差的學生完成A、B卷,基礎好的學生完成B、C卷。這樣就照顧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避免有的“吃不消”,有的“吃不飽”。
6、自主階段
這主要是通過終測完成學習目標后,學生可以自由安排學習內(nèi)容。安排此段主要是為了解決學得快的學生“無事做”這一問題。教師在此階段,一方面輔導差生完成學習目標,另一方面誘導尖子生深入鉆研,或者給尖子生布置新的學習目標。這樣既能拓寬知識與能力的廣度,又能加強知識與能力的強度。
三、模式總結
綜上所述,便形成了個體教學與個性化學習的開放式教學模式:
這一教學模式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與開放式教學的有效結合,高度體現(xiàn)了開放式教學的開放、自主、創(chuàng)造、激勵原則及主體性、民主性、動態(tài)性、合作性特征。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實現(xiàn)了開放學習環(huán)境、開放學習內(nèi)容、開放學習任務、開放課堂教學過程突破時空的限制、開放教學評價等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