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昌清
【摘 要】 課堂活動教學中要體現(xiàn)學生的參與和教師的導,學生在參與中的學是關鍵,教師的導是契機。
【關鍵詞】 政治;教學;淺論
【中圖分類號】G6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5-00-01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平等對話的參與者。教師的主要職責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有效地組織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踐行,自求理解,自獲結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是以平等的態(tài)度參與對話,更多的發(fā)揮多種對話的組織作用和啟發(fā)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充分地發(fā)表意見。政治課新《課標》強調(diào)不但要重視學習的結果,而且要重視學習的過程,要研究和關注學生在什么樣的過程中、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學習,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政治課堂不應是老師的課堂,而是師生互動,使學生全方位參與的課堂。
師生互動,使學生全方位參與的課堂教學包含以下幾點:
(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包括課前準備和預習參與、課中的學習參與、課后的作業(yè)參與和評價參與)教師的參與和學生參與,真正體現(xiàn)“教”和“學”的雙向互動,尤其對學生參與更為詳細具體,突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2)變過去重知識傳授為重學法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不光是要傳授文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如何更好地學好、接受和掌握文本知識。因此,“參與式的活動教學”就是教師重在參與“導”,學生重在參與“學”
(3)“政治課參與式的活動教學法”注重學生學習政治課的過程及學習的方法,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中,理解知識,促進思維,提高能力;在長期的潛移默化、逐步內(nèi)化中形成一整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行之有效的獨特的思維形式,從而終身受益。
下面就課前學生課前準備的參與、課堂學生參與活動、學習、課后的踐行作業(yè)參與和評價參與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感受。
1.課前學生準備的參與。從心理學角度看,有意注意往往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率,集中思想,專注注意點,效率一般比較高。為此,在教學某一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好導學提綱,有時要進行資料的收集,有時要進行小品的演練等。使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有綱可依,有事可做,有的放矢,從而提高預習的效果;否則學生在預習時只能瀏覽一下課文,不作深入,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這個環(huán)節(jié)比較重要,它往往決定著課堂教學的速度和深度,老師除了要作好指導外,還要花時間強化的行為訓練,使學生知行統(tǒng)一。
2.學生在活動中合作探究。課堂活動教學中要體現(xiàn)學生的參與和教師的導,學生在參與中的學是關鍵,教師的導是契機,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動起來,要授之于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這一方面一定要強化?!罢蔚膮⑴c式的活動教學法”可以說體現(xiàn)了這一點,在課堂活動教學中注重了三個層面的對話關系: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這樣的多重對話,并不是并列的關系,而是以學生個體為主體與文本直接對話為中心的關系,其他的對話都只是為了給學生的個體“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在對話中注意師生共評,合作探究,雙向互動。當然教師的設計(預設)也尤其重要,要設計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深入了解課文的知識,進行探究、認知、踐行。從而理解全文的要旨,展示自我,明辨是非,提高智慧,達到政治課的目的。
3.課后學生延伸拓展(踐行)。課堂教學中往往也要注意延伸拓展,但是課后的作業(yè)也要注意這一方面,許多老師的作業(yè)都是機械性的,而“政治課堂參與式教學法”的課后作業(yè),一面讓學生參與作業(yè)的設計,一面要體現(xiàn)思維性,要把作業(yè)看作既是課堂教學效果的功過,又要把它當作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踐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當然“政治參與式的活動教學法”也有其實踐的經(jīng)驗積累,從我們教師自身的經(jīng)歷來說,你的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不就是你自身參與的結果嗎?從我們的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來講,他們成功不就是靠自主、探究學習的嗎?所以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這樣說:接受間接經(jīng)驗要有一定的直接經(jīng)驗做基礎,如果知識傳授得不到個體經(jīng)驗的認同,便不能在個體的心理生根、開花、結果。
因此,對于參與式的活動教學,我們必須進一步地學習、研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深化、拓展。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必須牢固樹立三個觀念:
(1)主體觀: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手段的運用和實施都要本著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
(2)開放觀:課堂教學要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要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開放的課堂教學情景,要蹲下身子和學生平等地對話溝通,要真正做“課程的設計者,情景的創(chuàng)造者和學習的促進者”。
(3)評價觀:在多元化的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要多元化和多樣化,要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出發(fā),多鼓勵多賞識,讓孩子在你的評價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在你的評價中收獲豐收的快樂。讓孩子在你的評價中愛學、善學。
參與式的活動教學,讓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當然是一個很好的理想,但是我想還要注意三個前提:
(1)重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參與式教學要讓學生真正地積極參與,前提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只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參與才會有保障,否則僅僅只是形式上的參與和少部分的學生參與。所以建議在起始年級和學期開端教師要花一點時間在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上。
(2)重指導。對一些學生陌生的知識或技能,教師要作好指導,要授之于漁;要用教材去教學生,要教給學生以方法,然后通過內(nèi)化,激活學生思維,挖掘?qū)W生潛力,提高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3)重體驗、重活動、重過程。參與式的活動教學是教師學生共同參與教學過程的雙向互動,這些“互動”要與學生的實際相吻合,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在體驗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政治參與式的活動教學,讓學生真正在活動中參與教與學,可以這么說:有了學生的參與,才有課堂的精彩;放開手腳,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一起參與,讓鮮活生命之花綻放在互動開放的課堂,使政治課的課堂教學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