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小說寫于1974年,那年張煒不足弱冠;張煒曾以為這部小說給一把火燒掉了,他沒想到一位編輯家一直留存至今。“劫后余生”,最終等來了“重見天日”的結(jié)局。這部小說雖經(jīng)現(xiàn)在修訂,但還百分之九十九保留著最初的樣子。這部小說當(dāng)然不算張煒最好的作品,甚至也難稱最好的作品之一,它只是一位作家的少作,那么,小說家將它“公布于世”的用意在哪里呢?
小說家自有他個人的理由。
那原因也許就藏在藍(lán)緞子一樣的大海下面?
其實,我以為,每部小說雖然呈現(xiàn)的形態(tài)、上場的人物、事件的發(fā)展不一樣,但有一種元素是一樣的,它潛在于小說家的內(nèi)心,就是他想通過這些不一樣的人、事,找到一種東西,就是這些人、事何以成為此人此事的那個原因。如此,小說家就像一個地質(zhì)勘探者,或者考古學(xué)家,只不過,在他面前的對象不是地理、歷史或者古籍學(xué)問,他的學(xué)問更大也更廣闊一些,是關(guān)于人的一切,人何以這樣想,這樣做;何以這樣想、這樣做的,是這個人;小說家想要找到的是這個人之所以成為這個人的原因,是這個人——他——為什么愛,為什么恨,為什么敢,為什么信仰的——原因。一個好的小說家,會將這個原因呈現(xiàn)得與眾不同,多姿多彩,但說到底那只是呈現(xiàn)的技術(shù)與藝術(shù),而所要呈現(xiàn)的那個核心卻是不變的,就是——怎么會竟然如此這般。我原以為,呈現(xiàn)的不同是藝術(shù)的最高目的,但其實我的內(nèi)心一直抗拒著并懇認(rèn)著另一個,那就是藝術(shù)所呈現(xiàn)的本質(zhì),那個究竟,隨著歲月的疊加與閱讀的擴(kuò)展,你會愈來愈覺得呈現(xiàn)之外有更為可貴的東西,那就是之所以作為人的不同原因。正是這一點,賦予了文學(xué)最本源的魅力。真正有魅力的是這個,是人的不同,其次才是對這個“魅力”的“有魅力”的呈現(xiàn)。
比如那個“主角”大花貝的出場是這樣的:
一個穿了花格衣服、頭扎毛刷辮的姑娘看著旁邊一個細(xì)高個兒男孩,他正揀到一只擱淺的大海貝。“啊,大花貝!”她喊了一聲,蹲下來。
大花貝像碗口那么大,身上的彩色花紋纏來繞去,在霞光中閃著一片斑斕。鏡子灣是一處國營育貝場,它就是從里面跑出來的寶貝?!拔覀兛煨┌阉突厮锇桑蓜e讓它渴著?!毙」媚镎f。
細(xì)高個子男孩挽挽褲腳就往冰涼的水里走,盡可能走得深一點,直到褲子濕了半截,這才輕輕放下了手中的花貝。
我想,讀到這一段,誰也不會想到“花貝”會是這部六萬字小說的主人公。我也如此,那個想成為科學(xué)家的叫林林的男孩當(dāng)然應(yīng)是主人公,事實上在接下來的小說敘事中他也堪當(dāng)主角的身份,他的身影是那么明晰,讓人覺得與當(dāng)時少年的作家已融為一體。但是任何小說都有它自身的邏輯,林林在紙面上的這個主角,其實一直在尋找他生活或是生命中的“主角”,那個讓他相信,成為他支撐的某種東西,這種東西藏身于大海,不輕易現(xiàn)身,所以少年才有些“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意思,而接下來是,怎么才能讓人承認(rèn)那只大花貝才是真正支持這部作品的靈魂?
為了這“靈魂”的出現(xiàn),小說家寫了多少“肉身”呵。比如:
林林聽明白了,心里想:多少人在說“亞非拉”啊,那該是多么神圣的地方??!
老天爺,這支櫓太壞了,怎么也不聽話,偏要亂擰。船在海里漂著,不光不往前走,還斜著往一旁去了。林林氣壞了,臉上大汗淋漓。盧叔不慌不忙地抽煙,看著他手忙腳亂的模樣,嘴里又發(fā)出:“嗯哼!”林林終于明白了,他是想看笑話。林林差點哭出來,把櫓還給了他。
“你得這樣,”老人教林林怎么把住櫓柄,怎么甩它的前頭和尾巴。林林照他說的試了一下,雖然那櫓還遠(yuǎn)遠(yuǎn)算不得聽話,但卻不再那么別著勁兒胡亂擰動了。
林林氣壞了。舊社會真是漁霸和老財?shù)奶煜掳?,連山崖和妖怪都和他們結(jié)成了一伙!
“要不說得革命嘛,一革命,妖怪和漁霸全完了,再也不神氣了,一個個跑的跑,滅的滅!咱這里的漁霸你猜怎么了?”盧叔盯著林林。
“怎么了?”
“先是被‘拿了,然后就消滅了!”
林林松了一口氣。
到處長滿了野荊子、酸棗棵,還有無數(shù)的野兔和鳥。鳥見了人就嘎嘎叫,還往他們頭上拉屎。林林說:“它們真壞,怎么能這樣壞?。俊北R叔哈哈笑:“它們不高興咱來啊,以為這里只是它們的地盤。它們不知道這里早解放了,如今歸咱革命人民了!”
“我小時候常在海邊上轉(zhuǎn)悠,老想碰上一個好的妖怪。因為我聽說有的妖怪喜歡小孩兒,給他們糖吃,還撓他們的癢癢……它一撓孩子就笑,笑得喘不上氣來,就憋死了?!?/p>
林林瞪大了眼睛:“那妖怪還是壞?。 ?/p>
“這不能怨它們,因為它們只為了讓孩子高興,就忘了喘氣這回事了?!北R叔大口吸煙,為妖怪說好話。
讀到這些段落時,盡管其中交織了張煒小說常見的肅穆和難見的喜感,但你仍會忍俊不禁、嘆喟不斷,不只為那個逝去的時代,也為少年時作家的心思。那是一個“壞”、“革命”、“老財”組成的時代,它的二元對立,它的標(biāo)準(zhǔn)單一,它的價值評判,一切都打著時代的烙印,都源于“好/壞”兩極,黑白之間,沒有蔚藍(lán)的、柔軟的、收藏一切的大海。
直到:
那是三四月的時候,天還很冷,春天遲遲沒有來到。林林正在岸邊用彩色卵石擺起一個圓圈兒,忽然看到海里飄來一塊舢板大的冰坨,它在浪涌里顛簸著,慢慢悠悠湊過來。他看著,放聲喊了起來:“看呀,上面有個什么東西……呀,是個大海貝!”
那個大海貝比手掌還大,渾身長滿了金的銀的條紋,在陽光下發(fā)出耀目的光輝。
這是大花貝的第二次出場。它悠游自由,勇敢無比,仿佛在一切人間是非之外。
這樣的“被看”,是一定要有故事出現(xiàn)的。果然,小說為我們講了一個關(guān)于愛的故事。這個故事中有三個人,兩男一女,卻說了三種愛:漁人的愛是“人”的愛,是心心相印,彼此相愛;漁霸的愛是“霸”的愛,是占有不成即遺棄;姑娘的愛則是“神”的愛,是愛而不得也不去愛所不愛,而寧可葬身海底也不委曲求全的堅貞。這個故事也許概括了一切愛的故事,人的故事?
漁人潛到了水底,找啊找啊,終于找到了一只大海貝。他撫摸她,呼喚她,說你醒醒啊,你出來??!那個姑娘一句句全都聽見,可就是不能回話了。她已經(jīng)和整個貝殼長在了一起,再也逃不出來了。
英俊青年不離左右,一直守護(hù),直至終生。
她變成了一種美麗的大海貝,那貝殼上的花紋就是原來衣服上繡的花……
這個愛情故事在我們的腦海里其實有許多種版本,從神話到童話。這一故事也堪稱人類愛情故事的“元”故事,它的確活在我們一代代人的講述與記憶里。這里有愛、怨和無奈,有愛、怨都打不開的一些東西,有愛而不得,愛而不能,有愛的界限,愛也不能完成的不能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而且,它的結(jié)局不無悲觀。但是我們還是記住了它,我們對之不能忘懷,就像它在一個叫林林的孩子的心底那樣。它就像那只不再打開的大花貝,含蘊著人類的一些難解之謎,也許就是這個難解,才使得這個故事在今天讀來仍有著無窮的意味。
事實上,讀《獅子崖》,更深地留在記憶中并讓我惦念的就是這個故事和故事中的大花貝,它終歸大海,為了它的所愛,為了不屈從,為了不委屈。大海的愛,較之人類之愛,可能更是它所適宜生活的自由地、自在地。兩個男人有他們愛的選擇,這個姑娘也有她的選擇,這一點教我動容。如果貝殼打開,姑娘再變回人,與年輕漁人兩兩相愛,洞房花燭,百年好合,也是一種不錯的結(jié)局。但姑娘卻有她的選擇,她所選擇的變成一枚珍珠的結(jié)局雖然視覺上不合許多人的心意,而且也讓她的年輕漁人傷透了心,然而畢竟這個“她”不再只是被選擇的存在物,她不是或此或彼的在兩個男人之間的“愛”的“被選擇者”。我感到愜意的是,她另有所“愛”,在無邊的愛之中,她躍出了“被愛”的身份,而成為一個“選擇者”。正是由于這一點選擇權(quán)的存在,她才由一個“存在物”,而成為一種“存在”。這就是愛的平等權(quán)利,同時也是愛的根基。
正是這一點,而不只是堅貞,讓我對這只“大花貝”及其故事另眼相看。的確,她為自己贏得了一個很不錯的結(jié)尾和去處——在藍(lán)緞子一樣的大海下面。
它們鋪開了一大片,那金色的花紋看得我眼都不敢眨!我那一會兒完全明白了,原來我們育貝場的大花貝全逃到了這里,就是這里!我敢說,它們會一直待在這里……”
“啊,那為什么?”海星問。
“因為,”林林看看夜色,“它們把獅子崖當(dāng)成了英俊青年的那個島,它們來找他了……”
也許吧。少年眼中的愛人總是要有一個具體的人。
或者是:
在微弱的光亮下,林林忘掉了大海,忘掉了無邊的黑暗,也忘掉了那不斷眨動的一個個窺視的眼睛。手電光下的大花貝閃著奇妙的光彩,這讓他一陣陣著迷。啊,她又開始移動了,在這安靜的夜晚,她正在緩緩地往前……起風(fēng)了,風(fēng)嗖嗖,水嘩嘩,天空不時傳來一兩聲鷗鳴……雪白的浪花從遠(yuǎn)方徐徐飄來,好似大海奉獻(xiàn)的一朵朵白花,是月黑的海面上唯一令人驚嘆的奇景。
現(xiàn)在的海正展開他的雙臂了嗎?藍(lán)色的緞子一般的夢境?;蛘哒缟倌甑膹垷槍懴碌哪菢?,如此地吸引著岸邊人的更可能是:
海風(fēng)似乎更大一些了。他凝神看著大花貝慢慢向前移動……水稍微有些渾,混雜著一些砂粒,大花貝的身影有些模糊了,那色彩斑斕的衣衫一會兒在水中隱沒,一會兒又浮現(xiàn)出來……
不把自己交給哪一個人,而是交給自己未知的命運,這份勇敢和決絕,才是大花貝給少年林林心中留下的最深的印痕。
我想,這也是成年的林林想將它再一遍講述給我們的那個深在的原因。
是呵,人生苦短,而大海終究,終究恒久沉默,蒼茫柔軟。
何向陽,詩人,學(xué)者,現(xiàn)居北京。主要著作有《朝圣的故事或在路上》《肩上是風(fēng)》、詩集《青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