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軍 杜陽陽
“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的構建與思考
■呂紅軍杜陽陽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類已然跨入“互聯網+”時代。對于教育而言,這意味著沖擊、挑戰(zhàn)、革命和重生。
2015年5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提出:“因應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推動教育變革和創(chuàng)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yǎng)大批創(chuàng)新人才,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薄八幕龑W”的新教育勢在必行。這與2012年9月5日劉延東副總理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的建設“三通兩平臺”的教育思路相吻合。
時下,“寬帶網絡校校通、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兩通已基本實現,但“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卻還一直停留在構建階段,并未形成體系,也未能達到“優(yōu)質資源服務和空間建設服務一體化”的要求。
一、構建基礎與條件
“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是實現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的基礎和必要條件。構建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新模式是打通教育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周村區(qū)北門里小學《構建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新模式》是在已有良好終端環(huán)境、網絡環(huán)境和認知環(huán)境的基礎上,順應BYOD時代新形勢,著力教育信息化高級應用的新探索。
1.良好的終端環(huán)境:全校所有班級全部配備電子白板或一體機?,F階段,應用于教學的終端形式除兩個網絡教室的臺式電腦外,還有15個電腦班、6個平板電腦班。70%的班級實現了“一對一”常態(tài)數字化教學。終端的家庭使用率更已達到100%。
2.全覆蓋的網絡環(huán)境:全校能夠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電腦班的有線網絡均為百兆,平板電腦班搭建了千兆光纖下的無線網絡環(huán)境。
3.較高的認知環(huán)境:經過十年信息化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師生對新媒體、新應用的認知水平得到提升。教師都具備較高的信息化素養(yǎng),能夠在熟練掌握多種教育技術手段,并合理運用于教育教學中。學生信息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入學的第一天開始,不同的年級都有相應的訓練目標和內容。
二、構建設想與目標
宏觀上,在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和演變過程中,變革的都是教學空間,但新的學習科學指出“既要注重教,又要注重學”,教學空間依然偏向教。新的教育空間如何呈現學生的信息的即時分享,如何優(yōu)化信息的呈現方式,如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要解決“學”的更高階段提出的要求就必須構建以學為主的“學習空間”。
微觀上,隨著學校信息化教學的創(chuàng)新實踐及教學活動的開展,各學科教學所借助的一些常用軟件和網站與學生的重復操作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北門里小學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構建,旨在組織專業(yè)力量結合教育教學實際開發(fā)出一套學生綜合學習平臺的程序,將學生常用的所有學習資源包括各種平臺、網站、軟件、課件、學件、資源等都集成到統(tǒng)一的學習空間里,就像安裝完成的app應用規(guī)則分布在手機中一樣。
為實現“把網絡學習空間建成網絡條件下從事教學活動和教學管理的基本平臺;建成一個實名制的、組織化的、可控可管的體系;建成教師們網上教學活動或教研活動的陣地;構建教學活動管理、組織和服務的基本體系”的最終目標,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的構建過程中設定了“三層”目標。
1.時間層:學校通過建立這樣一個整合性平臺,學生點擊圖標即可進入學習,省時省力,高效快捷。每個學生或自主點擊學習平臺圖標,或設置系統(tǒng)的開機選項,進入自己的學習界面,用哪個平臺或網站、課件就點擊哪個,無需再浪費時間在電腦桌面查找或網絡搜索上,從而大大節(jié)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2.空間層:借助學校服務器和網絡在線存儲功能,“人人通”給每個學生都在學習平臺上建立起“我的成長”檔案,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儲存,并分設不同板塊加以管理。所有自已儲存資源連同在各個模塊的學習記錄,一起構成了學生完整的個性化的電子檔案,每一個學生都學會對自己的獨立空間進行自我建設、自我管理、自我培養(yǎng)。
3.應用層:根據不同的班級所持有的終端設備、操作系統(tǒng)的差異,“人人通”空間中分別制定個性化的智慧課堂系統(tǒng),存儲數字化資源,使教師和學生都可以通過平臺獲取信息、交流互動,并探索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下新的教學模式。
三、構建內容與過程
“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網絡學習和交流平臺,而是基于一種結合了云計算、移動學習等多種新技術的新的系統(tǒng)架構和商業(yè)模式的組合,是架構在“校校通”和“班班通”的基礎上,整合各種學習服務,使整個“三通兩平臺”在該體系下無縫銜接?!叭巳送ā苯ㄔO的落腳點是要增強或改變學生的學習效果,最終指向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學生個人學習空間的建設是推進“人人通”的關鍵。
1.空間管理。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中為每個學生留有一片“學習自留地”,鼓勵并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空間,收藏整理自己的作品,描繪自己的生活。
(1)展示空間:云平臺的互動性給每個學生做自己秀自己的機會。只要是學生想表達的都可以展示在這里,他們可以更自由地感受“互聯網+”時代“開放、平等、協(xié)作、分享”的精神?;ヂ摼W思維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學生的主導思維方式。
習作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重難點,識字量則是制約習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傳統(tǒng)語文學習環(huán)境下,低年級習作一般要從一年級下學期才可以開始進行。但隨著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的構建,在線習作模塊的設置與實踐打破了傳統(tǒng)習作中識字量的限制。北門里小學學生的“習作空間”從一年級拼音教學結束之后(新生入學兩個月后)即可開始。學生有了拼音基礎,就能夠借助電腦的輸入法聯想功能用簡單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
(2)積累空間:在線“錯題本”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糾錯和積累運用的學習習慣。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出現的錯誤,學生都會通過拍照上傳的方式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共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在線掌握班級錯題的整體情況,也可以從某一個學生的錯題中了解其學習中存在的個別問題。
(3)創(chuàng)客空間: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生手中都會有大量作品。這些學習成果才是學生素養(yǎng)的體現,也是學生發(fā)展的積淀。
“人人通”體系將學習成果設置為單獨的一個重要板塊。無論是課堂學習中用搜集到的資料制作成的知識幻燈片,還是課外學習時用靈感凝結成的作品,學生的創(chuàng)客精神隨處可見。
2.資源建設。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著眼于創(chuàng)造一個從傳統(tǒng)課堂延伸出來的網絡教學環(huán)境,實現教學內容和形式的數字化。教師和學生既可以利用云平臺上的數字資源,還能在云平臺上開設網絡課程,便于學生自主選擇要學習的課程并進行自主學習,拓展了生生、師生之間學習與交流的渠道。
(1)教學內容數字化。教師將備課、課件、評課、教后反思以及其他生成的資源,全部經過數字化加工,發(fā)布到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云平臺。同時,學校還將對每個學科的支持軟件鏈接至該平臺,以便教師隨時調閱和進行個性化加工,從而形成新的教學資源。
(2)課堂教學數字化。由校園網到云平臺,由教師端到學生端,數字化教學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教育技術的應用逐步成為每位教師教學的常態(tài)?;邮趯浇虒W模式、自主學習模式、協(xié)作討論式學習模式、探究式學習模式、翻轉式課堂模式、作業(yè)信息化教學模式、項目學習模式等七種教學模式的研究、反思、實踐,實現了課堂數字化,弱化了教的因素,推進了教學民主,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網絡課程數字化。教師充分利用教育技術和網絡資源,以“優(yōu)化教材重組內容、統(tǒng)整項目開展活動、開設校本特色課程”的形式落實課程整合,開展定時或不定時的網上授課或網上互動,把課程變成了一個營養(yǎng)豐富又極具個性化的“套餐”。
3.課堂模式。北門里小學的課堂上,無論基于平板電腦的一對一數字化教學模式,還是基于交互式白板教師端的教學模式,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已滲透入課前、課中、課后的每一處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與學生的對信息化設備以及教學軟件的使用也已沒有了一絲痕跡。
以學習平臺為依托,北門里小學探索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下新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了“基于班級授課制環(huán)境下的混合式學習方式和自主選擇的O2O學習方式”。
“混合式學習方式”是在教師引導下的任務驅動學習,通常以翻轉課堂的形式出現。課前,學生根據老師布置的任務,借助網絡搜索、資源查閱,如微課、課件等完成自學;課上,通過同儕互助、小組合作、團隊交互、教師點撥解疑等強化知識的理解,并通過各種適合的形式完成知識的內化、應用、拓展和提升。
概括“混合式學習方式”的基本流程為“教師布置任務、發(fā)布測試——學生觀看微課、完成自學、提交作業(yè)——云平臺反饋學習數據——教師相機指導、發(fā)布鞏固練習——學生完成鞏固練習——云平臺留檔整理課堂生成資源”。大數據下的自我檢測是“混合式學習方式”的關鍵一環(huán),然而正是“人人通”體系的“數據處理”和“資源存儲”推動了翻轉課堂的有序運轉。
“自主選擇的O2O學習方式”是一種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自主學習方式。學習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學生自己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或學習新知,或鞏固舊知,或自我補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借助網絡或與任何人進行學習和交流,學習的滿意度也完全由自己把控,從而極大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構建成效與反思
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不僅通過網絡和云平臺將教師、學生、家長緊密聯系起來,還將備課、上課、作業(yè)、拓展、交流等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機融合。“云”集中了分散在不同系統(tǒng)、不同的業(yè)務部門,不同的存儲平臺、不同格式的數據,實現了統(tǒng)一信息化管理,有效解決了資源的碎片化問題。學習不再是生硬地識記課本上已經過時或即將過時的內容,而是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學科、選擇方式、選擇地點、選擇講師來獲取有用的信息。
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的構建真正實現了由教到學的轉變,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的自我管理,真正培養(yǎng)了學生面向未來的能力。這應該就是教育信息化帶來教育公平的體現。學生們因此獲得了個性成長的樂趣,教師們因此獲得了教學相長的幸福,教育也因此向著新時代邁出更堅實的一步。
(掃一掃)
(作者單位:淄博市周村區(qū)北門里小學,山東淄博2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