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芳
(華東交通大學理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
便攜式車鉤高度差調整器的研制
陳文芳
(華東交通大學理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當前鐵路貨車車鉤高度差的調整工作在貨車列檢大件修中占有較大比重,且每次維修流程復雜,多人作業(yè),勞動效率低,安全性差,為此設計出一種便攜式車鉤高度差快速調整工具,一人攜帶即可作業(yè),經現場使用效果良好。
貨車;車鉤;高度差調整器
《鐵路貨車運用維修規(guī)程》之“車鉤運用限度表”規(guī)定:兩連接車鉤中心線水平線高度之差不大于75 mm。這是因為車鉤高度差超過75 mm時,列車運行中的振動或跳動有可能使車鉤在垂直方向脫鉤,或使鉤舌局部受力拉斷,造成“列車分離”事故,影響行車安全和運輸秩序[1]。
據統(tǒng)計,某車輛段運用作業(yè)場2013年共處理大件修故障460件,其中處理車鉤高度差(以下簡稱互鉤差)超限故障295件,占64%,月均24.6件,屬常見故障。由于始發(fā)列車技檢時間規(guī)定為25 min,當一列車中要處理2處及以上互鉤差超限故障時,很容易超出列檢技檢時間,造成列車晚點。目前處理互鉤差超限故障,一般需要2~3人配合作業(yè),搬運支墊枕木、撬棍、油壓千斤頂等工具材料,每調整1個互鉤差故障約需5 min,工作效率不高,作業(yè)時間長(作業(yè)流程見圖1)。如果千斤頂升程不夠時,還要墊幾塊枕木頭才能達到頂升高度,有時枕木頭、千斤頂的中心線不能完全重合,作業(yè)時還容易發(fā)生“崩鎬”,嚴重危及人身安全。
圖1 互鉤差故障處理流程圖
綜上所述,目前處理互鉤差超限故障的傳統(tǒng)頂鎬作業(yè)方式,缺點較多:一是工具多,笨重,來回取送不方便,勞動工作量大;二是操作過程復雜,需2~3人配合作業(yè),耗時較長,耽誤列檢技術作業(yè)時間,勞動效率低;三是存在“崩鎬”的安全隱患。因而急需一種輕便、安全、操作簡單的頂升工具,解決上述困難,為此研制了便攜式車鉤高度差調整器。
(1)采用螺旋式調整結構[2]。旋轉螺母使絲桿向上移動,達到調整車鉤高度的目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沒有活動配件,可以單人操作;頂升過程平穩(wěn),一步到位,頂升速度較快;不受擺放位置限制,后期維護成本低。
(2)采用直板式頂升座。優(yōu)點是加工工藝簡單,制作成本低;安裝牢固,安全可靠;操作簡單、方便,不受作業(yè)位置限制;體積小,重量輕,適合現場使用,如圖2所示。
(3)采用鑲套卡入式頂升鎬。只需進行鉆孔,加工工藝較簡單,成本低;安裝牢固,安全可靠;操作簡單,維修時拆卸方便。
(4)設計目標及參數:頂升重量不小于800 kg;頂升高度不小于100 mm;組裝后絲桿轉動靈活,焊接部位牢固;頂升操作時間不大于2 min。
圖2 頂升座結構圖
按照設計圖紙,經過準備材料、配件制作和焊接組裝,便攜式車鉤高度調整器制作完成[3-4],如圖3所示。
圖3 便攜式車鉤高度調整器成品
成品重量為7.4 kg,可以1人攜帶,操作使用。測試結果如下:頂升重量810 kg時無變形等損壞,頂升高度108 mm,組裝后絲桿轉動靈活,焊接部位牢固;1人操作,頂升平均時間為58 s,均達到設計目標。新舊2種作業(yè)方式對比如圖4所示。
(a)傳統(tǒng)作業(yè) (b)采用新品作業(yè)圖4 便攜式車鉤高度調整器實際工作圖
該便攜式車鉤高度調整器從2014年12月1日起開始在某列檢作業(yè)場投入應用,截至2015年3月30日,共處理互鉤差故障89件,未發(fā)生一起列車晚點事故,使用新品效果明顯,受到現場操作員工的一致好評。
[1] 劉柱軍.車輛構造及檢修[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2] 孫麗媛.機械制造工藝及專用夾具設計指導[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7.
[3] 劉和平,丁寶英.城軌車輛車鉤高度調整研究[J].沿海企業(yè)與科技,2012(11) :28-32.
[4] 胡彥玲.車鉤高度調整的速算法探討[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4(12): 67-68.□
(編輯:林素珍)
2095-5251(2016)06-0041-02
2016-05-20
陳文芳(1977-),女,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從事載運工具運用研究工作。
項目來源:華東交通大學校立基金14LX02
U279.3+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