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林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寧靜致遠;學習狀態(tài)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21-0064-01
為了一味追求小學語文課堂的活躍,出現(xiàn)了“假對話”“濫合作”等現(xiàn)象,如何拒絕這種假熱鬧真膚淺?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還語文課堂的“靜界”,讓學生在“靜寂”中去讀、聽、思、寫,達到寧靜而致遠。
1.靜讀“思”之遠。
課堂上學生與文本之間需要靜默式的朋友對話,默讀是這種對話的最好方式。特級教師張祖慶老師在執(zhí)教蘇教版六上《詹天佑》時引導學生靜靜地默讀課文,在靜讀中讓學生放飛思緒,營造靜讀致遠的課堂。
師:請默讀課文第4至6自然段,思考: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中的哪些細節(jié)讓你深有感觸?邊讀邊在自己特別有感觸的詞語下面做一些批注。
師:誰來說說哪個細節(jié)給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生:“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一不小心會有墜入深谷的危險?!蔽覐倪@一段可以感覺到詹天佑身體力行,不怕危險。
師:這叫同甘共苦!
生:“遇到困難……還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蔽覐倪@一細節(jié)感受到他非常愛國。
師:你讀出了愛國情懷。課文說“遇到困難”,詹天佑在修筑鐵路的過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難?請再次讀課文。
(學生再次默讀)
…………
十分鐘的“靜”,表面上看課堂缺少生氣,顯得沉悶,但在這種“靜”中學生的智慧在萌芽,思維在發(fā)展,精彩在積聚。
2.靜聽“智”之遠。
教師應是一名忠實的“聽眾”。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的課堂上,當學生發(fā)言的時候,于老師總是舉目凝視發(fā)言的學生,時而含笑點頭,時而側(cè)身相迎……短短幾分鐘的安靜等待,送給學生的是寬容、尊重、自信。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更多的是喜歡“聽我說”,而不太愿意做“聽眾”,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靜聽“別人說”。老師的鼓勵,讓學生在寧靜中學會了理解和分享別人的學習成果。
3.靜思“辨”之遠。
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在教學蘇教版四下《第一次抱母親》中的“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一句時,讓學生在靜思中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翻山越嶺”一詞,生成了精彩。
師:“翻山越嶺”連起來說怎么講?。?/p>
生:走過很多的路。
師:這是字面的意思,別著急,再靜下心來想一想,你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師(大約2分鐘后):有新的理解嗎?
生:指母親多少年來如一日,肩上挑著家庭的生活重擔。
…………
這樣的“安靜”,促進思辨的深遠,文章的語言靜靜地走進了學生的心田。在學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時“靜一下”,換來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4.靜寫“意”之遠。
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在教學蘇教版四上《江雪》一課時,在讀熟了詩句后,并沒有引導逐字逐句理解,而是很快幫助學生梳理出詩中描繪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四要素,然后要求學生靜靜想象,圍繞著這四要素把古詩所描繪的畫面寫下來。在“安靜”中,引導學生寫下自己的獨特體驗和思考,使寫話、寫段的歷練融入文本理解過程中。
阿爾卑斯山的一條路旁豎立著一塊標語牌:慢慢走,欣賞??!人靜、心靜、課靜,慢慢欣賞,這應該成為小學語文課堂真實的狀態(tài)。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官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