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梅
語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應該努力提升學生對古文的理解能力,增強他們對古文的學習興趣,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為今后古文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1.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
初中語文中的古文相對晦澀難懂,學生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如果教師不能對其進行科學的引導,可能會降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利于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古文。因此教師需要為他們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古文,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古文的自信心,以達到初中古文課堂教學要求。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教師就要結合實際生活,使古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讓他們用心體會古文中的思想和主旨,并與之產(chǎn)生共鳴,找到學習的動力。
比如教師在講解《岳陽樓記》時,如果單純讓學生進入學習主題,他們很難體會到文中表達的思想情感,無法體會到登高眺望的豁達之情,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次登高活動,可以到學校的教學樓頂向外俯瞰,觀察城市中的每一處建筑物,然后寫下自己當時的心情。學生在這樣的活動引導下,很好地融入到《岳陽樓記》所描述的情景中,感受古人登高遠眺的情懷,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又比如在講解《桃花源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他們展現(xiàn)一些現(xiàn)實中的世外桃源景色,讓學生感受那種淳樸與靜謐,放松心情去體會古人對這種生活的向往,提高學生學習古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其今后的學習提供幫助。
2.豐富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古文教學時應該“立足生本”,從學生的需求角度出發(fā)選擇適合他們學習的古文內容,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古文,體會古文中的意境、情感,并引導他們自己進行古文形式的寫作,以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感受到古文知識的趣味性。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了解他們當前的古文學習狀況,發(fā)現(xiàn)問題后能夠及時給予幫助并調整教學方案,以適應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降低他們的古文學習難度,體會到古文與現(xiàn)代文之間的差別,逐漸掌握學習技巧,從而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比如教師在講解《醉翁亭記》時,應該鼓勵他們去多角度理解,既能從文章表面意思認識歐陽修,又可以通過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來認識歐陽修,體會他的那種豁達與無奈。所以,教師在進行古文教學時,應該不要局限于教材本身,還要從作者、文章寫作背景、當時社會大背景來進行闡述,讓學生對這些古文有著更深入的了解,達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此外教師還要搜集一些與《醉翁亭記》表達主題相似的文章如《桃花源記》《小石潭記》等,讓學生通過對比來學習這些古文,找到它們之間的異同,提高古文的自學能力。
3.轉變學生的古文學習理念
對于大多數(shù)初中生來說,古文學習難度較大,再加上教師過于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忽視了課堂氛圍營造,導致他們學習古文的積極性下降。所以,教師應該要轉變學生的古文學習理念,端正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提高古文學習效率。尤其是在當前素質教育要求下,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古文的魅力,通過古文學習體會中華民族幾千年優(yōu)秀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做好古文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角色,推動我國語言文化的良好發(fā)展。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桃花源記》時,就可以先引導學生融入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之中,然后讓他們感受到這種世外桃源生活的美好。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能夠逐漸激起古文學習興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會逐漸端正學習態(tài)度,轉變原有的學習理念,達到初中語文古文課堂教學目標。教師課堂上還要做好與學生的溝通工作,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給予學生科學的教學指導,讓他們找到高效率的學習方式,降低古文學習難度,確保古文學習質量。
綜上所述,初中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古文時要從字詞句入手,讓學生對古文有著一定的認識,并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古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提高初中生的古文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最終達到課堂教學目標。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他們準備恰當?shù)慕虒W內容,拓展其語文知識視野,提升他們對古文的認識,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增強初中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揚州梅苑雙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