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
6月是屬于父親的。我的父親年近古稀,但我從未陪他一起旅游過。這個6月,我決定陪伴他和母親來一場旅行。
經(jīng)過再三考慮,這次旅行,我選在青島,主要是嶗山。一來父親已有數(shù)十年沒曾到過海邊了,我想帶他去看看,6月的海邊應(yīng)是涼爽宜人的;二來父親年輕時在外打工結(jié)交了一位多年的好友周叔叔,他住在青島,周叔叔曾多次帶家人來看望父親,但由于多方原因父親一次也沒去過他家,他心存愧疚很久了;三就是嶗山道文化濃郁悠久,父親向來喜歡讀這方面的書籍,我想他定然喜歡道教發(fā)祥地之一的嶗山;還有一點便是,父母都愛茶,而嶗山是我國緯度最高的茶園,盛產(chǎn)綠茶,我想,水土、云霧、海風(fēng)形成的嶗山綠茶,味道肯定不一般。
就這樣,一切準備就緒,父母開心地跟著我出發(fā)了。
見到我們的到來,周叔叔非常激動,和他的夫人熱情地接待了我們。
第二天,我們就一起前往嶗山。一路上,父母都顯得非常興奮,陌生的景物,在他們看來都是新奇的風(fēng)景??吹酱蠖训暮ur,嘖嘖贊嘆。他們看風(fēng)景,我卻看著他們,覺得慚愧,我畢業(yè)工作已有整整10年,雖然偶爾也有要帶父母出游的想法,但每次老人都以不想折騰為由而推辭,直到去年,我的物質(zhì)條件明顯好轉(zhuǎn),他們才松了口氣,同意我這次的旅游計劃。此刻,我終于明白:對于老人來說,風(fēng)景,是不能等待的;而對于為人子女的我們來說,孝順,亦是不能等待的。
看到了大海,看到了嶙峋的石頭山,看到了梯狀綿延的茶園,看到了古樸的道觀——嶗山,到了。每一處景物,父母都看得戀戀不舍,可又都像是淺嘗輒止,因為新奇,又因為期待,害怕時間所限而錯過前方的風(fēng)景。我連忙告訴他們,我們可以在嶗山住幾晚的,每處景點都可以慢慢來。周叔叔夫婦連忙應(yīng)和,說:“是啊,可以在這住幾晚,我兒子在這有個茶園,我們住他那便是。”我卻堅持訂了酒店,不想過多地打擾別人,更不想父母因覺得虧欠而玩得不盡興。
就這樣,幾天的時間里,老人們一路游著,在流清游覽區(qū)乘車觀海,到太清游覽區(qū)看著名道觀,再到棋盤石游覽區(qū)賞佛教文化,又到巨峰游覽區(qū)登上嶗山頂峰……我們一次次被景色傾倒,發(fā)出次次驚呼。
海連著山,山牽著海,海與山縱橫交錯,蜿蜒延伸。海水湛藍,沙灘金黃;那山,更是奇峻絕美,劍峰千仞,山巒巍峨,各種奇石怪巖突兀在大海邊,犬齒交錯,參差不齊,面貌崢嶸。碧海,藍天,奇石,壯闊而亮麗,父親直呼“好地方”。
第二天,父親堅持要步行登上嶗山頂峰。沿途都是琳瑯滿目、形狀各異的石頭,綠樹青草鮮花長在石縫里。途經(jīng)覓天洞,周夫人考慮周到,竟然還帶了不少青島美食,我們坐在洞口歇息,吃各色海鮮小吃,還有鲅魚水餃。登到山頂,果然是“海上第一名山”,鳥瞰大海,一碧無垠,神清氣爽。父親滿足地迎著海風(fēng),念著“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原來,對此次遠行,他在心中默默期待很久了!
第三天,又是一個大好晴天,父母早早地趕到海邊看日出,然后游道觀。一座座走,仔細地看,小心地問,時不時一陣感嘆,流連其中不思歸。
周叔叔的兒子小蘇在嶗山的半山腰有幾畝茶園,茶園背靠嶗山,面朝大海,還沒品茶,景致已讓人陶醉。小蘇在海邊茶山的礁石上置了一茶席,用嶗山泉水和手工茶具沖泡自家的綠茶,果然是好山好水蘊育的好茶,濃郁,清香。藍天,白云,海風(fēng),空氣清新,我們圍席而坐,喝茶談天,觀云聽濤,這意境,不說老人,即便像我們這樣忙于俗務(wù)的中青年,也似乎靈魂被洗滌,明心見性,輕松,閑適,還有父母在身邊,于是像個單純的孩子那樣歡喜。父母與周叔叔夫婦更是談禪煮茗,云淡風(fēng)輕,很是享受。
旅行的這幾日,我見到了一生中最開心、最滿足、最天真的父母,大半輩子的操勞,仿佛都放下了;所有的憂慮,似乎都釋懷了;滄桑的面容,好像年輕了。凝視著他們,我雖身體疲憊,但心,卻無比輕松——我真慶幸自己沒有再等待。
編輯/張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