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荃++金菊++趙梓如
語文,母語,美哉!妙哉!既有男兒的豪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又具女子的矜持,“含辭未吐,氣若幽蘭”。如哲人之嚴謹,“言行如走棋,一動思三步”;似詩人般不羈,“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語文,無論從其音之韻、形之靈、義之博,還是字段篇之情意味,處處具有無窮的美感,散發(fā)著奪目的光芒??墒乾F實狀況是,語文有點“枯燥乏味”“支離破碎”乃或“一成不變”,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谶@樣的理解和認識,我們提出了“涵養(yǎng)語文之美”這一教學主張,意在以語言文字浸潤、滋養(yǎng)學生,帶領學生領略語文之美,讓語文教學能夠春風化雨,枯木逢春。
一
“涵養(yǎng)語文”暗合田園思想式的慢教育,旨在從容地欣賞語文的面目,平靜地傾聽語文的聲音,不在于外在的求取,而在于內在的發(fā)現和體會,具有咀嚼、品味、沉思、回憶、頓悟等屬性和品質。“涵養(yǎng)語文”與朱熹告誡讀書人的“學者讀書,須要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切己省察”意義相通,其條件是“虛心涵泳”,在于靜心體悟;其狀態(tài)強調“斂身正坐”,在于入情入境;其方式為“切己省察”,以求達到細讀慢品之效。
“涵養(yǎng)語文之美”必須立足于“語文之美”。語文是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傳承社會文化的載體,是與人的生命共存的,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語言運用能力。那么我們就需要涵養(yǎng)語文“言語之美”,讓學生在字、詞、句、段、篇中誦讀積累、賞析評論、繼承創(chuàng)作,體悟文字何等精練、寫法何等絕妙、情境何等引人。只有讓涵養(yǎng)言語之美浸潤于語文教學,學生才能以漸進的吸納方式,主動地自學自悟,感悟語言的獨特魅力?!昂B(yǎng)語文之美”,還需要考慮語文教學連帶的非功用性的因素,也就是涵養(yǎng)語文的“精神之美”。濃厚的學習興趣、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寬容的人生態(tài)度、正確的價值觀念都屬于語文學習的范疇,它作為一個人對待事物的最基本的態(tài)度與傾向,對其言語的學習具有很強的導向與制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可以說,涵養(yǎng)語文的“精神之美”以價值觀念、思維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等非功用性因素為其基礎,達成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統(tǒng)一,有機結合成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可能。
二
“涵養(yǎng)語文之美”的本質在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熱愛祖國語言的情感,并具有聽、說、讀、寫的言語交往活動能力,以適應社會交往、改造自然和社會及自身發(fā)展的需要。那么“涵養(yǎng)語文之美”有哪些價值與意義?我們認為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公民養(yǎng)成教育的使命昭然
“涵養(yǎng)語文之美”是自由的,它主張自由吐納,既有對中國經典的傳承與發(fā)揚,又立足于社會現狀以適應時代要求和學生發(fā)展。它強調學生個體在學習中的價值體現,強調師生和諧共生,教學相長?!昂B(yǎng)語文之美”是發(fā)展的,我們正處于一個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和創(chuàng)新時代,有識之士對提高國民素質的呼聲越來越高漲,公民養(yǎng)成教育也呼吁語文教育順應時代發(fā)展。時代對人們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語文教學自然也要隨之發(fā)展。“涵養(yǎng)語文之美”是多元的,它必然吸收不同文化,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造就多元文化教育的產生與發(fā)展。不同學科、文化、群體融入語文,變?yōu)檎Z文元素氧化學生,成為“涵養(yǎng)”的出發(fā)點和依據,這也是公民養(yǎng)成教育的目的之一。
2.漢語教育特點的意興使然
“涵養(yǎng)語文之美”遵循的是漢語教育固有的規(guī)律,旨在學習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從中汲取人文素養(yǎng),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它重視漢語言語之美,不僅有言語交流的知識講授和能力訓練,還強調言語表達情意的作用、遣詞造句的妙處,在解析漢語語匯之妙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鑒賞與運用能力,豐富學生對優(yōu)美的漢語言文字的感悟。以識字教學為例,教師將語音、語素、語義、詞匯、文字、文化等知識滲透到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生理心理特點和思維方式,將靜態(tài)的漢語言文字陳述性知識轉化為識字教學中的意蘊深遠的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生成科學而充滿魅力的識字過程,令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麗。這其中蘊含著漢語教育的獨特創(chuàng)造和豐厚積累??梢赃@么說,“涵養(yǎng)語文之美”致力于引導學生潛心閱讀、自主閱讀、個性閱讀,樂于寫作、趣味寫作、創(chuàng)意寫作,學語文、用語文,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發(fā)展語文運用之能,體悟情感意蘊之深,它是漢語教育特點的意興使然。
3.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追求應然
“涵養(yǎng)語文之美”與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著必不可少的聯系,它們有著共同的目的。語文教學作為母語教育,需求得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昂B(yǎng)語文之美”就是在語言文字所營造的“潤物細無聲”的獨特境界中,讓學生成為自我學習的設計者,成為積極參與的學習者,在自身積極地嘗試和學習中,在漢語言文化的滋養(yǎng)與熏陶中,提升閱讀、表達、思維等能力與人文修養(yǎng),形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
4.教學方式轉變的理所當然
“涵養(yǎng)語文之美”強調關注學生的多元發(fā)展,滿足學生的真實學習與發(fā)展需要,追求教與學的方式的根本變革,以實現語文教學的華麗轉身。如此,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向四面八方打開,才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言語實踐的場所,任其自由地馳騁,享受語文學習帶來的無窮魅力。
5.學生身心特點的順其自然
“涵養(yǎng)語文之美”這一教學主張重視人的發(fā)展。它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根據學生不同發(fā)展階段的身心特點,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以最大程度地展現語文之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它還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根據學生發(fā)展的自然之道,循序漸進,讓語文知識在“涵”中自然沉淀,讓語文能力在“養(yǎng)”中應然提升。當然,它還照顧到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根據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提倡“個性化”教學,盡量滿足學生的共同需要、特殊需要、個別需要。這樣,語文之美才能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里打上永恒的烙印。
三
讀萬卷書,是涵養(yǎng)語文學問的功夫;行萬里路,是涵養(yǎng)語文歷練的功夫。那么,到底該如何涵養(yǎng)語文之美,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的語文素養(yǎng)呢?
1.拓寬語文視野:開放心態(tài)中的融合與蛻變
(1)語文教學要與現實生活融合。語文教學活動是一種與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連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一定不能與生活分離。
(2)語文教學要與民族文化融合。語文作為文化的載體,承擔著民族文化的傳承、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也應當義不容辭地滲透民族文化的精華,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3)語文教學還要與其他學科融合。如今知識的增長速度、科學技術的發(fā)明與成果的綜合性、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都提示著我們語文教學不能閉門造車,需要與其他學科有效整合,從而進一步加快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步伐。
增強語文意識,開拓語文空間,拓寬語文視野,無論是跨學科資源整合,還是跨領域協(xié)同發(fā)展,都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為宗旨。以工作室成員趙梓如、趙卉、金瑤的個人課程“我是小拍客”試作說明,她們這樣描述:
大千世界,周圍事物形形色色,變化萬千,只有留心觀察,才能在腦海里留下記憶的痕跡。學生習作素材多數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多彩生活中的那些記憶痕跡,當學生需要時,就會從大腦中擷取出來并努力追憶。讓學生形成“拍客”視角,利用手機等設備拍攝照片或視頻,就是將學生所觀察到的人、事、物定格化、永久化。它的呈現能喚醒學生觀察生活的“睡點”,將情景定格、放大、喚回當初的記憶,幫助學生記錄生活,積累生活。學生形成“拍客”視角,是幫助其養(yǎng)成觀察能力的一種重要、有效且易于讓學生接受的途徑之一。
這樣打破常規(guī)的語文課堂,就是語文與生活、信息技術有機融合的表現。引導學生形成“拍客”視角,既能加深學生對周邊生活外在感官的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察力,又能引導學生擁有內在的思維運作,擁有獨特的個人感受,達到活化思維的功能。將“低頭族”“手機黨”的功能放大,融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為一體,優(yōu)化我們的語文教學,以獨特的視角、開放的心態(tài),讓平凡變得華麗輝煌,讓生活破繭成蝶,涵養(yǎng)出語文無窮的魅力。
2.彰顯語文特質:精準把握中的遵循與突顯
語文教學要精準把握語文課程的特點,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其次,小學語文姓“小”,它的實施對象是兒童,又是兒童的語文。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了解兒童、研究兒童,遵循兒童文化的特點,從而提升兒童的文學素養(yǎng),凸顯語文特質。請看工作室成員盧昱潔執(zhí)教《徐悲鴻勵志學畫》的教學設計:
A.下面請大家運用圈畫關鍵詞的方法,自學課文第4、5、6自然段。畫出關鍵詞句,感悟徐悲鴻勤學苦練、為國爭光的精神。
B.集體交流(以第5自然段為例):
(1)運用“換詞”“刪除”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潛心”“畫呀,畫呀”等詞句對
表現徐悲鴻勤學苦練精神的
作用。
(2)運用“聯系生活”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每逢節(jié)假日”對表現徐悲鴻奮發(fā)努力精神的作用。
盧老師既堅守了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那就是“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也遵循了兒童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規(guī)律,重在培養(yǎng)學生必要的品析詞句的能力。課堂努力營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以及視、思、評能力的語文實踐現場,引導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運用“換”“讀”“刪”“聯”等方法,體會關鍵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感悟徐悲鴻勤學苦練、為國爭光的精神。突破過去單一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以帶得走的能力,也做到了眼中有兒童、心中有兒童。
3.營造語文氣場:教學情境中的喚醒與詮釋
氣場,是對人散發(fā)的隱形能量的描述;語文氣場則是對語文課堂散發(fā)的隱形能量的描述。一堂具有濃濃氣場的課堂,能如磁石吸鐵般地吸引住學生,激發(fā)他們對學語文的熱愛。
請看工作室成員執(zhí)教的口語交際課《我們來討論》片段:教者巧用讀者劇場中的戲劇教學策略“墻上有耳”組織教學,首先請一位學生扮演圖片中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小朋友,接著請其他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扮演馬路上不同的角色,如紅綠燈、汽車、斑馬線、路人、圍欄等,于是有了下面精彩的一幕:
紅綠燈:小朋友,等一等,我現在是紅色呢。(紅綠燈急得在原地直跺腳。)
斑馬線:小朋友,你知道過馬路要走在我身上,說明你們還是懂交通規(guī)則的。但是……
圍欄:你們不能不聽紅綠燈的話呀,看看紅綠燈,都快被你氣哭了。
汽車1:是呀,我們都得按照信號燈的要求來呀。紅燈停,綠燈行,剛才要不是我緊急停車,你們現在還能安然無恙?太不像話了!
汽車2:就是就是,看看我的車輪,都快磨平了。
路人:不顧紅綠燈橫穿馬路很危險的,下次你們要注意哦!
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假想成路面上的紅綠燈、汽車、斑馬線、圍欄等,并賦予這些事物以生命,創(chuàng)設別具一格的情境,換一種學習語文的角度和方式,引發(fā)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在相互言說、抒發(fā)自己的感受中有效地落實了語文的教學目標,形成了強大的語文氣場。整個教學過程融情境性、趣味性、交際性、互動性于一體,學生就地取材,親歷現場,或言談,或傾聽,促進了低年級學生表達與交流水平的提升。
營造語文學習氣場,培養(yǎng)閱讀內在興趣,讓學生在新鮮的情境中學習、體驗、運用,從而喚醒學生對文本閱讀中相關知識的更新及經驗,達到對新知識的意義建構,這也是涵養(yǎng)語文之美的意義所在。
4.強化語文自覺:主動學習中的滋養(yǎng)與反哺
自覺,自己有所認識而覺悟。從自覺語文到語文自覺,源自學生在語文聽、說、讀、寫活動中如何運用語言文字的自我認識、自我覺悟。言語內容生成于言語形式,言語形式實現言語內容,只有我們關注“怎么說”,才能準確把握“說什么”。而語文教學就是聚焦于“怎么說”,以培養(yǎng)語文自覺為自己的天職,并以此為起點形成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漸漸形成語文自覺,語文教學就走上了形成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正確軌道。請看工作室成員執(zhí)教的《剪枝的學問》片段:
師:大家完成了自主學習單2,寫下了自己的收獲與疑問,現在結合我們以往的學習習慣,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出本組最大的收獲和疑惑。
組1:這篇文章多次寫到了小作者的心情,“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形成了課文的一條線。
組1:我們小組的疑惑是,第4自然段描寫了桃花的美麗,還不如直接寫長出又大又甜的桃子,第4自然段能不能刪去?
組2:我們小組讀出了王大伯很會種桃樹,也很愛照顧桃樹,從“撫摸”“充滿信心”這些詞可以看出來。
組2:我們小組的疑惑是,王大伯剪掉的枝條真的不結果實嗎?
生:我想解答這個問題。課文說得很明白,這種枝條長得粗壯,不結果實。也就是說,不剪掉它們,它們就會吸收其他能結出果實的枝條的營養(yǎng)。
師:你很會思考。我們一起來看這段話,王大伯所說的枝條是什么樣的枝條?
生:這種枝條不僅粗壯,而且到了春天還會瘋長?!隘偂弊终f明長得很兇!
生:這種枝條還會奪去其他枝條的營養(yǎng),說明它很霸道,搶走了營養(yǎng)并且不結果實。
師:從王大伯的話語中我們可以明白這種枝條多可惡、霸道,要剪去。
(其他小組的匯報略)
上述課例中,先是個人自主學習,通過教師提供的自主學習單,運用相應的學法對課文進行自我鑒賞,獲得初步的認識;隨后是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成員交流自己的收獲與疑惑,在合作互助中不斷更新認識、解決困難,達到更深一層的認識。這一學習過程讓學生擁有學習方法的選擇權、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權、學習結果的反饋權,在這樣的學習滋養(yǎng)中學生才能進行“自主建構”。在課例中我們也能看到,當小組提出疑惑時,其他學生會自覺地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進而解答,這種學習是主動的、積極的、自發(fā)的;同時還能看到整個過程中,學生或關注精妙用詞,或關注段落價值,或關注文章線索,聚焦于文本“怎么說”,這就是語文自覺的體現。
5.修煉語文品質:自我超越中的提升與發(fā)展
語文品質就語言作品來說是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質量高下;就學生而言,就是咬文嚼字、推敲表達的能力高低。“涵養(yǎng)語文之美”最重要的就是引導學生咀嚼品味、觸摸感知語言的魅力,進
而去探究、揣摩、學習、運用、反思、借鑒,從而習得語文知識與能力,修煉自己的語文
品質。
請看工作室成員執(zhí)教的《愛因斯坦與小女孩》片段:
(師出示:“老人蓄著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雙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窩里,長著一頭蓬亂的灰白頭發(fā)?!睅熥屔容^愛因斯坦的照片與文中描寫外貌的句子。)
師:請你仔細盯著他,注意觀察,注意捕捉,他有什么顯著的特征?
生:我發(fā)現他的顯著特
征都被作者描繪出來了,太
像了!
師:作者三言兩語就把愛因斯坦的長相勾勒出來,高明在什么地方?
生:他抓住了愛因斯坦面部與眾不同的地方來寫。
生:我知道,是抓住了愛因斯坦的顯著特征。(板書:顯著特征)
師:是啊,沒有面面俱到。還有什么高招?作者是怎么
寫愛因斯坦的胡子、眼睛、頭
發(fā)的?
生:加了明顯的形容詞。
生:用“一撮短而硬”形容胡子。
師:用了“一撮”,還有“短而硬”,能不能用“一把”?
生:不能?!耙话选闭f明胡子比較長,比較多。
師:用“一撇”呢?
生:不能,那樣太少了。
師:“短而硬”呢?
生:說明愛因斯坦的胡子很短,而且給人的感覺是硬
硬的。
師:對,寫出了胡子的長度和質感?!耙淮槎潭病边@五個字雖然平常,但用得卻非常精準。(板書:用詞精當)那么,寫眼睛和頭發(fā),作者又是怎么用詞的?
(一生說)
師:讀了這段文字,大家有沒有疑惑?看看寫作順序,感覺到奇怪嗎?
生:是從下往上寫的。
生:我知道了,因為她比愛因斯坦矮,而且她撞上去的時候只能先看到他的胡子,所以才從下往上寫。(板書:描寫有序)
師:掌聲獻給這位同學。
上述案例,短短38個字的人物外貌描寫,教師挖掘出最佳的言語訓練點,陪著學生對文本“抽絲剝繭”“層層剝筍”,探尋描寫外貌的門道,從而提煉出“顯著特征”“用詞精當”“描寫有序”等寫作特色,彰顯作品的語文品質,也在這樣的鑒賞過程中,讓學生的語文品質螺旋上升。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需要對文本中獨特的表達方式加以關注、提煉,它可以是詞句含義的理解、感情色彩的領略,也可以是篇章結構的分析、謀篇布局的欣賞。無論是怎樣的教學內容,都應該真正用好課文學語文,這樣學生方能在不斷的“刨根問底”“自我超越”中得到提升和發(fā)展,從而修煉好自己的語文品質。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金陵中學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