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付金
毛澤東和屈原都是湘楚文化哺育出來的兩位歷史巨人。屈原生活活動于公元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毛澤東則生活活動于無產階級革命開始取得勝利的20世紀,彼此相距兩千年左右。吟誦屈賦毛詩??梢赃@么說,具有政治家氣質的詩人屈原和具有詩人氣質的政治家毛澤東,二者的作品無論從主題、內容所表現(xiàn)出來的遠大理想、執(zhí)著追求,還是立足于今的時間觀、泯仙界人間之別的空間觀,抑或其奇特的想象多姿多彩的意象都有相似的特色或內在的關聯(lián)。本文重點以屈、毛代表性作品為例證,結合有關史料,初步探究二者何其相似乃爾的幾點緣由。
緣由之一:社會上的接近性
走進歷史的時空隧道,一路撫摸歷史的血痕,一直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火紛飛,刀光劍影,這就是屈原所生活的年代,也是楚國由強轉弱的時代。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屈原的理想不止于挽救楚國的危亡,他還想讓楚國強大起來,從而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夢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舒憂娛哀兮,限之以大故?!薄皩庝鬯蓝魍鲑猓嗖蝗虨榇藨B(tài)也”。屈原想使他的祖國強盛起來并由此完成當時的偉大歷史使命,這是屈原愛國主義的一種最高表現(xiàn),符合人民意愿和歷史進步的要求。但當時的楚懷王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任用一批奸臣,形成一個腐朽的統(tǒng)治集團,對屈原之類的賢能橫加排斥打擊。當屈原滿腔愛國熱情和遠大理想不但不能施展,反而招致讒毀迫害之時,他便用詩歌將他那滿腔悲憤、寧死不屈的精神淋漓極致傾瀉出來,對當?shù)赖募槌急硎緩娏业膽嵖?,對懷抱的理想孜孜以求、萬死不辭。他在《離騷》中寫道:“......亦余兮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乎民心;眾女嫉余之峨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辈还芗槌既绾蔚墓粝莺?,不管自己遭受怎樣的厄運愁苦,寧死也不放棄自己所追求的理想。
同屈原一樣,毛澤東從青少年時代起,就立下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遠大志向,探索救國救民于水火的真理。偉大的信念一經確定,他就為之奮斗不止。毛澤東非常敬佩那些對封建勢力、舊制度具有反叛性格的革新者、改革家和革命家。凡“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具有革新思想的和革命精神的人物,都給以程度不同的肯定評價。他很推崇和贊賞戰(zhàn)國時代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在屈原精神的感召下,在那個風雨如晦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毛澤東可謂熱血沸騰、躊躅滿志。比如,縱使敵軍重重包圍,誓欲剿滅紅軍而后快,毛澤東卻始終懷抱革命的理想,充滿勝利的信心:“敵人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备锩魍炯词钩霈F(xiàn)驚濤駭浪、艱難困苦,毛澤東愈加堅毅果敢,穩(wěn)操勝券:“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苯涍^長期浴血奮戰(zhàn),終于推翻了三座大山,把最廣大群眾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了出來,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道路。到了20世紀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國際風云動蕩,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如同中流砥柱出現(xiàn)在國際舞臺上。毛澤東曾把斯大林和列寧比做無產階級專政的“刀子”,把屈原的《楚辭》比做“殺人刀”,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在毛澤東看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手里掌握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真理,是當時反對他所痛恨的“現(xiàn)代修正主義”的銳利武器。正如屈原由于“艾蕭太盛椒蘭少”,才有“一躍沖向萬里濤”的悲壯之舉一樣,在60年代初期,面對蘇聯(lián)集團和國際反動勢力大反華,國際上多數(shù)共產黨放棄了馬列主義原則,走上背離革命和人民的道路,中國共產黨不也同樣面對著“艾蕭太盛椒蘭少”的困難局面嗎?“一躍沖向萬里濤”所塑造的敢于斗爭、敢于犧牲的屈子形象,集中地表現(xiàn)出毛澤東的道德評價,也是對在反修斗爭中的中國共產黨人為捍衛(wèi)馬列主義真理而戰(zhàn)斗到底的心靈召喚。由此可以看到,毛澤東正是在斗爭最困難的時候想到了屈原,他從屈原精神中吸取了力量。毛澤東與屈原雖然相隔千載,但他們的心是相通的!
緣由之二:心理上的接近性
司馬遷稱屈原“推其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郭沫若稱屈原激昂悲憤擲地有聲的詩句為“原子彈式的詩”。屈原憂國憂民,為楚國的強盛而置個人安危榮辱于不顧。屈原被放逐以后,實際上生活在人民中間,郢都破滅后,他事實上已成為難民中的一員。屈原在《哀郢》中描寫了秦兵伐楚而給楚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因戰(zhàn)亂使人民背井離鄉(xiāng)、妻離子散。在篇末屈原嘆息道:“曼余目以流觀兮,冀壹反之何時!鳥飛返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之所以偉大,就在于他雖出身高貴卻寧折不彎,其位高爵顯卻情系百姓,其身陷逆境卻不屈抗爭,其偏居一隅卻心憂天下。尤其是在苦難中,他時刻沒有忘記楚國,沒有忘懷人民,始終熱愛楚國、熱愛故鄉(xiāng)、熱愛人民,仍念念不忘為此而效力、而呼叫、而獻身。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由于社會動蕩和毫無指望,使毛澤東也產生了有如屈原一樣憂國憂民的理想。比如,屈原在《離騷》中說:“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屈原在此抒發(fā)了自己對腐朽的楚國朝廷的憤懣和絕望。毛澤東1925年所作的《沁園春·長沙》詩中,也有“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湘江之問。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處在緊要關頭,反動軍閥、官僚買辦、地主階級及國民黨反動派都在爭奪國家的領導權,毛澤東心急如焚,憂國憂民之情油然而生。毛澤東與屈原在此均用反問句式,強烈地抒發(fā)了憂國憂民之情,以及對國家和人民的前途命運的憂心忡忡。
此外,屈原在政治生涯中,曾任楚國左徒。左徒是僅次于宰相的官職。屈原與毛澤東的政治經歷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毛澤東在遵義會議前,亦曾有“失寵”“被疏”的經歷,由此,相同的經歷,產生了類似的政治思想。他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讀蘇聯(lián)《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說:“屈原如果繼續(xù)做官,他的文章就沒有了,正是因為開除‘官籍,‘下放勞動,才有可能接近社會生活,才有可能產生離騷這樣好的文學作品??鬃右惨驗樵趪沂芰舜煺郏呸D過來搞學問?!泵珴蓶|在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中,借用屈原被“疏”“放”的經歷,通過開除“官籍”“下放勞動”,促使部分人深入基層,體察社會生活,得到政治思想上的改造。1968年,毛澤東倡導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或許就與這種啟示有關??傊衽d楚國的遠大志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深深地影響著毛澤東。直到晚年,毛澤東對屈原的仰慕之情依然不減,對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仍持續(xù)不斷。
緣由之三:地緣上的接近性
毛澤東與屈原在生長地理上的相近,更增加了他對屈原的感情。毛澤東誕生在與湘江相鄰的湖南湘潭韶山沖,清代乾隆二年《韶山記》記載:“韶山,南楚一名山也?!鼻Q生在長江之畔的秭歸樂平里,誕生地均與江、山相連,可謂山清水秀、人杰地靈,而且誕生地均屬楚國疆域。屈原作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留給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最主要的貢獻,是那二十五篇瑰麗的愛國詩章。這些篇章,絕大多數(shù)是在流放汨羅江畔的九年歲月寫成的。九年的時光,是這位老人最凄涼的暮年。面對戰(zhàn)亂之苦的百姓,面對破碎的山河,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他無不懷念自己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常常出現(xiàn)在他的夢里,那么迷茫而遙不可及。他知道今生今世再也回不到故鄉(xiāng),于是就把汨羅江、把玉笥山當成了第二故鄉(xiāng),并作為終老之地。因為這里當時居住的是羅子國貴族的后代三大姓羅、屈、楚。晚年居住在玉笥山的屈原并不孤獨,他經常披發(fā)行吟江岸,與農夫促膝談心,共話人生滄桑,揭露奸臣丑惡。有時興盡所至,與漁夫駕舟捕魚,期待君王重振朝綱。無奈朝政腐朽,病人膏肓,屈原的美好愿望終于在秦軍攻破楚國首都那一瞬間破滅。絕望的他,決定選擇以死表白對故國的忠誠。正如毛澤東所說:“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里......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本拖瘛芭|不周之山”的共工,屈原沒有死,他是勝利的英雄,《七絕·屈原》就是毛澤東對屈原人格精神前無古人的評價。
毛澤東的故鄉(xiāng)從韶山到湘鄉(xiāng)、湘潭,再到長沙,都是楚風極盛之地,這也是毛澤東深愛《離騷》、終身離不開《楚辭》等屈原作品,并將自己的詩詞創(chuàng)作成新一代“離騷”主要原因。為此,使毛澤東在感情上與屈原產生了共鳴。1949年12月6日,毛澤東在去蘇聯(lián)訪問的火車上,與蘇聯(lián)漢學家費德林談起中國文學時提到屈原:“屈原生活過的地方我相當熟悉,還是我的家鄉(xiāng)。所以我對屈原,對他的遭遇和悲劇特別有感受。我們是這位天才詩人的后代,我們對他的感情特別深?!泵珴蓶|自豪地自稱是屈原“這位天才詩人的后代”。政治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的相似性,同為楚地巨才的稟賦與氣質,使毛澤東同屈原有了特殊感情上的溝通??梢哉f,屈原對毛澤東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毛澤東的政治生活、思想發(fā)展、詩詞創(chuàng)作等過程中,其影響幾乎是全方位的。也能這樣歸納,毛澤東受屈原的影響,源于青年,貫穿于終生,成就了中國。
緣由之四:詩風上的接近性
毛澤東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揮灑雄放的抒情風格,與屈原作品一脈相承。從藝術風格上看,《離騷》那種浪漫主義的藝術想象和創(chuàng)作方法,恰恰吻合毛澤東的審美趣旨和鑒賞特質。屈原作品主觀個性的強烈抒發(fā)和對現(xiàn)實的超越,與毛澤東的“人定勝天”的精神風貌完全可以相互印證、直接溝通。比如,屈原“登九天兮撫彗星”,毛澤東“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又如,屈原“奠桂酒兮椒漿”,向天神東皇太一敬獻桂花酒,毛澤東則請月宮的“吳剛捧出桂花酒”,為楊開慧、柳直茍的英靈接風洗塵;再如,屈原“吾令鳳鳥飛騰兮”“令沅湘兮無波”,他能指令鳳凰飛翔、江水止浪,毛澤東“敢教日月?lián)Q新天”,能“截斷巫山云雨,能倚靠青天,抽出身上佩戴的寶劍把昆侖山斬成三截,手持彩虹,將其當空飛舞,這樣的氣魄是出于屈原,而勝于屈原。同時,毛澤東還借助大膽想象,融神話傳說、歷史人物、自然現(xiàn)象于一體,采用想象奇特、富有激情的語言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蝶戀花·答李淑一》,全詞幾乎都是虛幻的神話境界,而且在詞中對吳剛、嫦娥兩個神話形象進行了再創(chuàng)造。屈原在其作品中也較多地靈活運用了神話傳說,尤以《離騷》《天問》更為明顯。1964年8月,毛澤東在北戴河同哲學工作者談話時提到:《天問》了不起,幾千年以前,提出各種問題,關于宇宙、關于自然、關于歷史。
與屈原浪漫主義詩人的時空觀相比較,毛澤東則更深刻地關注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未來,“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其時空感受更為敏銳強烈。比如,毛澤東戰(zhàn)爭年代的《采桑子·重陽》有“人生易老天難老”的佳句;建國后的《水調歌頭·游泳》妙用孔夫子的名言“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面對蘇共翻臉、西方一些國家反華的現(xiàn)實,其《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時間感受更為深刻,如箭在弦上,云:“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追。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泵珴蓶|稍后做注:“你要慢,我就要快,反其道而行之。你想活一萬年?沒有那么長。我要馬上見高低,爭個明白,不容許搪塞,但其實時間在我們這邊,‘只爭朝夕,我們也沒那么急?!边€有,毛澤東時間觀立足“今朝”,窮極古今。其空間觀則掌上乾坤,咫尺萬里,甚至遙視神界仙境,而其中主宰萬物之“我”,無所不在。比如,有他的《長征》詩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還有《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中的“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另外一些作品則極盡夸張之能事。比如,“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昆侖》);“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十六字令》)。前者夸兼擬人,昆侖頂天立地,橫亙空中,而“我”則倚天而立,對它評頭論足,任意使喚。后者以山襯人,巍巍群峰,是紅軍將士精神風貌的映襯——腳踏萬嶺,所向無敵。此外,毛澤東在詩詞中,不僅生動形象地展示了相信和依靠群眾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還對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氣概和業(yè)績給予了謳歌。像“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百萬工農齊踴躍,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堯舜”“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等詩句都是對人民群眾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偉大力量,所建立的輝煌業(yè)績的詮釋和稱贊。
屈原除浪漫主義的時空觀以外,其奇特的想象力而產生的奇妙意象也可謂無奇不有。僅《離騷》中屈原第一次仙游,便見咸池飲馬、龍鳳圖騰、若木拂日、云霓幽蘭等,真是奇想聯(lián)翩,意象紛呈。郭沫若曾分析屈原想象力產生的原因一一他“是產生在巫峽鄰近的人,他的氣魄的宏偉、端直而又娓婉,他的文辭的雄渾、奇特而又清麗,恐怕也是受了些山水的影響”。是的,萬里長江,驚濤拍岸,飛流東去;巫峽峻嶺,直聳云天,兩岸呼嘯猿啼,奇異多變的生活環(huán)境,還有楚地巫歌的影響,便產生出如此奇異瑰麗的想象,誕生出奇?zhèn)ダ寺拇笤娙?。同樣,毛澤東降落生于巍巍衡岳七十二峰的韶峰山麓。南岳鐘靈毓秀,湖湘文化熏陶,特別是屈原浪漫精神的感染,使他自青少年時候起,便愛讀奇書、觀奇景,特立獨行,當年被湖南一師師生稱之為“奇才”“怪杰”。其詩詞妙想疊出,令人耳目一新。不僅有人間美景,更有天上仙境——諸如吳剛獻酒、嫦娥起舞、鯤鵬展翅、蚍蜉撼樹等,神話傳說,信手拈來。毛澤東承襲屈原浪漫主義詩風又不失大膽創(chuàng)新,形成了其詩詞新奇瑰麗的特質。
緣由之五:學識上的接近性
史料表明,毛澤東學習《楚辭》最集中的時期,是他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和新中國成立直至去世之前。如果說他青年時代學習并崇敬屈原是為愛國的話,那么他在建國之后學習和崇敬屈原,則是為了安邦和“美政”,并完善偉人即他自己的人格風范。
共和國的歷史記載: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在莫斯科舉行世界和平大會。這是世界人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反思,也是對美國侵略朝鮮的抗議。為此,在毛澤東的提議下,中國保衛(wèi)世界和平委員會向大會贈送了一幅屈原畫像。1972年9月27日晚,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了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外相大平正芳和內閣官房長官二階堂進。會見結束時,毛澤東將一部裝幀精美的《楚辭集注》(《楚辭》共17篇,以屈原的作品為主)作為禮物,贈送給田中角榮首相。中國古往今來的所有歷史人物中,享如此殊榮的,獨屈原而已!
毛澤東淵博的知識,主要來自書本和實踐。所以,他閑暇或旅行總要帶上不少書籍,其中不乏楚辭一類。據(jù)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回憶,他既不收藏宋版《楚辭》原刻,也不收藏明版《楚辭》原刻,而只要宋版影印《楚辭》本,目的是為吸取其精髓。工作人員還回憶說,“1957年12月,毛澤東曾要我們把各種版本的《楚辭》,以及有關《楚辭》和屈原的著作盡量收集給他。我專門請何其芳列了一個目錄,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把古今各種有價值的《楚辭》版本和有關著作收集了50余種。在那一段時間里,毛澤東比較集中地閱讀了這些書。在《楚辭》中,毛澤東尤愛屈原的《離騷》。1958年1月12日,他在一封信里寫道:“我今晚又讀了一遍《離騷》,有所領會,心中喜悅?!盵8]1958年9月,張治中隨毛澤東去安徽,毛澤東特地向他推薦《楚辭》說:“那是好書,我介紹給你看看?!薄?959年10月23日,毛澤東外出所帶書籍就有朱熹的《楚辭集注》和《屈宋古音意》”。毛澤東時年65歲,他作為比屈原稍大的“同齡人”,讀了《離騷》還有新“領會”和新“喜悅”,這就是他與屈原心靈撞擊所產生的新火花。這種新喜悅也許包含著他對屈原以及他的青年同志們以身殉國的否定,和對自己數(shù)十年漫漫求索,最后壯志終成大業(yè)的自慰。
毛澤東講到教育革命時,他時刻不忘用屈原來教育國人。1958年8月,毛澤東在審閱和修改陸定一的《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篇文章時,加寫了這樣一段話:“中國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的有教無類,孟子的民重君輕,茍子的人定勝天,屈原的批判君惡,司馬遷的頌揚反抗......,孫中山的民主革命,諸人情況不同,許多人并無教育專著,然而上舉那些,不能不影響對人民的教育,談中國教育史,應當提到他們”。講到深入生活,向實踐學習時,毛澤東說,“劉邦為什么能打敗項羽,因為劉邦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薄膀}體是有民主色彩的,屬于浪漫主義流派,對腐敗的統(tǒng)治投以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游?!庇纱丝梢?,毛澤東與屈原都是“博聞強志”的兩大歷史巨才。試問,如果說毛澤東學問不及屈原,他敢涉足“天問”,并與之產生共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