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歡
“濃厚的興趣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似乎是“真理”。前不久,業(yè)余時間在與同行們的閑聊中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今天從事文科專業(yè)的老師或與文科專業(yè)有關的其他工作人員,他們在十幾二十年前甚至是三十年前當學生時就對文科知識感興趣;而當年在校讀書時,對理科感興趣的學生,考上的大多是當數(shù)學老師、物理老師和化學老師或者從事與理科關系密切的其他工作。當然,也有少數(shù)人不屬于上述現(xiàn)象之列的,可見興趣對學生來說多么重要。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對于一切,只有喜愛才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樂于做某一件事或是為著某一目標而奮斗時,即使再枯燥、困苦,也會感到不知疲倦。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睂Τ踔猩鷣碚f,學習的興趣就是他們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因此,無論哪一門學科的教學都應高度重視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努力把興趣培養(yǎng)發(fā)展成為追求理想的動力。那么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呢?下面結合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簡單談談幾點體會。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信
學習信心不足,自卑心強,懷疑自己的學習潛力,這樣不可能產生學習興趣。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抽取某校18個班部分學生的名單留給學校,并說他們都是“天才”的學生,8個月后他來該校復試,結果他名單上的學生成績提升很快,求知欲旺盛,“差生”表現(xiàn)突出。事實上這些學生名單都是隨機抽取的,學生并非天才。羅森塔爾通過自己的“真實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堅定他們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在教師的信任和愛護下,這些學生更自尊、自信、自強。羅森塔爾效應說明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對學習信心不足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和鼓勵,以增強其信心。學生經常受到激烈、鼓舞會產生肯定性愉悅性的心理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優(yōu)化教學結構
教學工作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的內容,要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必須充分運用教學藝術,優(yōu)化課堂結構,上好每一節(jié)課,使課堂教學靈活而有趣。一是創(chuàng)設情境,以趣導入。教師設計一些懸念式、情境式、激情式的導言,巧妙地將教學目的與要求告訴學生,引發(fā)學生的探求心理,以趣促思。例如我在講“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這一內容時做了這樣的導入:自從“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傳出后,人們對狼無不深惡痛絕??墒墙鼛啄陙砜茖W卻向人類呼吁救救狼吧”、“美國阿拉斯加涅利欣自然保護區(qū)在飽嘗‘殺狼保鹿的痛苦之后居然又把狼請回來作客了”這些話語引得學生哄堂大笑,學習的氣氛倍增。二是引導學生主動自學,積極討論。課堂教學上教要有意識地壓縮講授時間,相應增加學生閱讀和討論的時間。在講解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初中生直觀形象思維優(yōu)于抽象邏輯思維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方式,如穿插講故事、唱歌謠、讀詩詞、看圖片、放幻燈、聽音樂等方式教學,把基本概念和原理講“活”。初中每一冊政治課本中都有不少的討論題,教師在教學中不應該輕易放過這些討論題。在組織學生討論中教師不但要事先心中有數(shù),掌握重點,而且要積極引導,以使討論做到活而不亂。
三、發(fā)展學習興趣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在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師除了利用課堂教學這種途徑外,還可以利用豐富多彩、形式活潑的課外活動,使學生躍出課本,走出課堂,融入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通過自己的多方實踐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并用所學知識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不但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而且使學生深深體會到思想政治課有用、有價值,從而真正愛學、要學這門學科。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采取成立興趣小組和開展社會小調查。在興趣小組里,我組織學生學習有關報刊,讓大家了解、熟悉國內外大事、社會熱點,并開展時事知識競賽、新聞背景分析等活動。另外,也適時地開展了社會小調查,如在講“我國現(xiàn)階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時,我要求學生調查父母所在單位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內容,并在課堂上發(fā)言交流。又如在講“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黨制度”時,我組織學生調查本校的人大代表及政協(xié)委員,請他們介紹有關情況,然后讓學生寫出調查體會,在課堂上演講。通過這些活動很多學生養(yǎng)成讀書看報、關心國內外大事、積極思考的好習慣,把對學科的興趣發(fā)展為更廣泛的興趣愛好,從而更穩(wěn)定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四、進行情感教學
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生的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初中生由于年齡小,知識根底淺,活潑好奇,偏愛形象思維,樂于接受教師的富于情趣的教學方式。為此,筆者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做到以情激學、以情明理,以情導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講“孝敬父母”的內容時,列舉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對子女的慈愛之情。又列出《游子吟》的詩句,引導學生討論:“父母是怎樣關心自己的?”學生爭先恐后地述說父母在飲食、起居、學習等各方面對自己的關心。又問:“你們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嗎?”教室里立即靜下來。一會兒,有個別同學說出了父母生日,但語氣還不大肯定。我嘆息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于是啟發(fā)大家:“想一想,怎樣報答父母生養(yǎng)之恩?不要口頭,而是要行動,一星期后向我匯報。”結果沒過三天,就有不少學生講了他們如何幫助媽媽刷鍋碗、洗衣服,給媽媽做生日卡,還有的述說怎樣跟爸爸到煤廠買煤,累得滿頭大汗把煤拉回家的事。
五、利用媒體教學
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一直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看的傳統(tǒng)模式,這種教學方式已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圖表、圖片、視頻、音樂等多媒體手段具有直觀、簡明、形象、生動的特點,這些教學方式可以集中初中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教師在講初中思想政治中《實現(xiàn)祖國和平統(tǒng)一》時,按照過去的方式,照本宣科地讀,死記硬背地記,學生顯然提不起學習精神,而如果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關于《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的記錄圖片或視頻,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到祖國統(tǒng)一的激動人心。同樣的課程,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們對所學內容的認識,更能達到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