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芳 張玉敏
摘 要 根據“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教學中目前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結合本課程的教學特點和實踐經驗,提出了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探討了實地調研和講座研討教學等方法在本課程中的實例運用, 并對取得的成效進行了探索與反思,力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實現(xiàn)培養(yǎng)面向工程的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 教學改革 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1.05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aching Reform
HAN Xiaofang, ZHANG Yumin
Abstract According to a series of questions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in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teaching,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the proposed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explore the field research and lectures at seminars teaching methods examples of the use of this course, and the results achieved are explored and reflection, and strive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achiev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for teaching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aching reform; applied talents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是教育部高等學校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在《高等學校本科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規(guī)范》中明確規(guī)定的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9門核心課程之一,是該專業(yè)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該專業(yè)的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工業(yè)化進程、社會與經濟的發(fā)展,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由此而產生的大量固體廢棄物對環(huán)境的危害日益顯現(xiàn)。①而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的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xiàn),環(huán)境領域的新概念、新名詞的不斷注入都給本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所地方院校,我們圍繞本專業(yè)的學科特色,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從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教改方案、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1 教學內容的整合
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分會的要求,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的課程體系包括理論教學、課程實驗及課程設計3個環(huán)節(jié),目前,多數高校都會盡量在教學中涵蓋這三個環(huán)節(jié)。②但作為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許多高校給予這門課的學時較少,而對水處理工程和大氣污染方面的課程更加重視,因此,針對該門課程學時短的特點,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既要注重課程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同時還要兼顧本校學科發(fā)展特色。③為此,我們在現(xiàn)有教材——寧平主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做了適當整合,補充和強化了電子廢棄物和生物質能利用方面的內容。
2 教改方案的具體實施
課堂教學無疑是教學活動中最關鍵和最活躍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對于教學方法的靈活選擇和運用,直接關乎著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學生作為學習的獨立個體,其主觀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激發(f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態(tài)度,教師應身體力行,在課堂上不僅僅是教學生,更多的應該是和學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可以多提問題,也應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并及時給予回應。同時作為課堂教學的驅動者,應該尊重學生的內心思維活動,賦予學生更多的自我發(fā)揮空間,并讓其有機會在課堂上盡情表現(xiàn)。④
基于此,我們的改革理念是:(1)變課堂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的舞臺。(2)課堂不僅是對學生教學技能傳授與訓練的場所,更是探究技能的場所。(3)課堂不僅僅是對學生教學技能傳授與訓練,更是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場所。(4)課堂不僅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的展示場所,更是師生充分交流并呈現(xiàn)智慧的舞臺。
總體思路是任務驅動式,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發(fā)揮他們的主動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實地調研、講座式研討、調查問卷以及視頻錄像等多種教改方式。
2.1 實地調研
實地調研方式是根據教學內容分階段讓學生去企業(yè)調查獲得原始資料或者在校園內進行實地調研;⑤我們采用的是校園內實地調研,事先提供給學生校園平面圖和垃圾運輸車在校內的起點和終點,要求學生統(tǒng)計校園內各個教學樓內及室外垃圾桶的具體數量及其位置分布,并對不同型號垃圾桶進行標記并計算容積,旨在了解這些垃圾桶分布是否合理,其容積是否滿足需求,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優(yōu)化收運的路線設計。調研共分6個小組,每個小組需要繪制相應教學樓的簡圖,并準確標出這棟樓內垃圾桶的具體方位以及垃圾桶的容量及尺寸,然后生成調查報告。
2.2 講座式研討
講座式研討是聘請環(huán)保系統(tǒng)的資深人員和生產一線的專家給學生進行專題講座,傳授具體實踐經驗,這對學生了解固體廢物各體系的知識在實際中的靈活應用、 分析各種理論在運用中的適應性和局限性都大有裨益?;诖苏n題組邀請了武漢市排水公司的一位污水及污泥處理方面的專家給大家進行了專題演講。
2.3 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主要調查學生經過本課程學習以后的心得與體會、意見與建議,能否在固體廢物各體系的知識方面得到一定提高,調查問卷在實施校園調研后發(fā)放,旨在了解改革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這一次的調查問卷共發(fā)放48份,回收有效問卷48份,下面是問卷內容。
調查對象: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本科學生。
(1)如果這門課進行教學改革,你最喜歡的會是下列哪一種方式?為什么?
A、實地調研:根據教學內容分階段讓學生去企業(yè)調查獲得原始資料或在校進行實地調研
B、講座式研討:聘請環(huán)保系統(tǒng)的資深人員和生產一線的技術專家定期給學生進行講座,傳授具體實際經驗
C、專題研討:給出一些專題讓學生進行資料查詢和課堂的研討,比如如何進行電子廢棄物的循環(huán)再利用等
D、學生進行自主課堂教學(選取部分章節(jié)學生自己上臺來講解)
E、學生進行調查問卷的設計(例如設計一份垃圾焚燒發(fā)電對環(huán)境影響的調查問卷)
(2)如果邀請校外專家來給學生進行講座,你希望從中學到什么?你希望得到哪方面的提高?
(3)你希望這門課設置相應的實驗課嗎?如果可以,你想做的是哪方面的實驗?是照著教科書做,還是自主設計一些和實際相結合的實驗?
(4)你對本門課程目前進行的教學改革滿意嗎?
2.4 視頻錄像及多媒體
傳統(tǒng)教學和多媒體教學、視頻錄像應相輔相成。本課程的內容繁雜,很多內容枯燥與繁瑣,可在傳統(tǒng)教學之外穿插視頻,比如垃圾各種分選工藝的動態(tài)視頻,垃圾填埋處理場中從垃圾破碎、分選到最后焚燒和填埋的完整視頻,這些視頻的注入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加深學生對相關設備及處理工藝的直觀認識,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⑥
3 教改方案取得的成效
3.1 校園調研結果
在校園實地調研方面,每個小組繪制了相應建筑物的簡圖,并準確標出這棟樓內垃圾桶的具體方位以及垃圾桶的容量及尺寸,然后生成調查報告。各小組派代表上臺講解他們的調查結果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同學們也相互探討。通過這次的校園調研,了解校園內垃圾桶的分布與規(guī)格、校園垃圾的收運路線等情況。學生們之間密切合作,培養(yǎng)了大家的集體觀念,更激發(fā)大家自主探究問題的興趣,也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3.2 調查問卷
針對第一份調查問卷的48份有效問卷,筆者進行了數據統(tǒng)計和分析,結果如下:第一題中,有66%選A,大多數人選A的理由是認為實地調研可以讓他們親身實踐與體驗,學到更多實際知識;第二題中,大多數人希望專家能夠為他們帶來更前沿的專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以及專業(yè)前景及方向,希望在社會實踐及工作方面的能力得到一些寶貴經驗。第三題中,有93%的同學希望這門課設置相應的實驗課,而其中90%以上的同學希望自主設計一些和實際緊密結合的實驗。第四題中,絕大多數同學都對完成的校園調研結果比較滿意。
3.3 講座式研討
聘請的專家實踐經驗豐富,講解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傳授了許多工程中的實際經驗,講解了污泥處理與處置技術面臨的實際問題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熱情與興趣。學生們一致認為專家的講座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既傳授了污泥處理方面的許多寶貴經驗,又增強了他們的感性認識。
3.4 視頻錄像及多媒體
傳統(tǒng)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結合,可以加深學生的直觀認識。但多媒體教學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仍表現(xiàn)出一定的弊端,如幻燈片的播放速度比較快,學生有時候想進一步對內容理解消化時已經跳到了下一頁,沒有充分的時間抄筆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選用多媒體教學,在比較重要的章節(jié)講解處,應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記錄。總的來說,多媒體教學只能作為傳統(tǒng)教學法的一種補充,二者應有機結合。⑦
4 教學方法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體會
通過問卷調查筆者深入了解到學生對這門課程教改方法的認可和支持,教學方法的改革應該要從過去單純的“以教師為中心,使學生知道了什么”的傳統(tǒng)觀念,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學會怎樣用”的新觀念。具體來說,可以結合某個實際項目,把學生分組,幾個專業(yè)教師聯(lián)合指導,讓學生通力合作去完成該項目。其實這種教學模式在美國大學已經非常普遍,筆者在美進修的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每逢老師上課結束以后,都會有許多學生圍繞在老師周圍探討問題,聆聽之下得知是老師會結合實際需求給學生一些相關課題,學生以小組的名義參與,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專業(yè)知識和培養(yǎng)綜合能力,學會對知識進行整合,學會處理一些突發(fā)事件,更重要的是學會團隊成員之間的配合等。⑧
總而言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的教學應審時度勢,在各方面做出相應調整。通過課堂上不斷地改革和探索實踐,充實和完善這門課程的教學,以期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出真正有能力的,對社會有貢獻的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高級人才。
注釋
① 谷晉川,梅自良,江元霞等.“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課程短學時教學體會[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4):37-39.
②④謝越,王艷,肖新等.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5):147-150.
③ 盛廣宏,郭麗娜,張新喜.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課程的教學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9(6):69-71
⑤ 李啟彬,劉丹,曾建萍.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四川環(huán)境,2012.31(2):85-87.
⑥ 孫曉杰,王敦球,曾鴻鵠,張學洪,肖瑜,林華.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群建設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1(5):18-20.
⑦ 鄭立慶,朱桂芬,王學鋒.大學環(huán)境專業(yè)“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8(4):52-53.
⑧ 竹濤,徐東耀,舒新前,何緒文.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課程教學改革思索與變革[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0(1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