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潔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我不僅喜歡他這種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更敬服他這種從容淡定的風(fēng)姿,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能夠用一顆不變的心來詮釋自己的追求。
很多人惋惜蘇軾一生“黃州惠州儋州”的坎坷,“烏臺詩案”使他遭遇人生低谷,可他在命運手掌的翻云覆雨之間選擇堅守?!耙凰驘熡耆纹缴笔撬碾[忍,“休將白發(fā)唱黃雞”是他的抗?fàn)?,他被貶黃州后,首次復(fù)出當(dāng)了登州知州,在那“地瘠民貧,商賈不至”的沿海之地,他沒有抱怨、懈怠,而是體察民情,巡視邊防,五日兩上書,一惠民一憂國,可謂勵精圖治,政績頗佳。
當(dāng)我們回望那個極北的蠻荒之地時,依稀可見蘇軾年逾五十仍然奔波忙碌的身影,是“生正逢時”的信仰,讓他從未有半句怨言,不管環(huán)境、地位如何,只安心做好自己。積極豁達(dá)如蘇軾,讓我們不禁感慨,大材小用又如何?他一生被貶,可沒有人忘記那“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沒有人忘記那“一尊還酹江月”的豪情,沒有人忘記那“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的恬淡,沒有人忘記那“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fēng)”的灑脫。他“偏安一隅”,卻并非不積極進取,而是在環(huán)境所限的情況下不加抱怨,只求忠于職守,問心無愧。蘇軾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平凡的崗位都值得堅守,任何不稱心意的環(huán)境都能成為人生的磨練。
有很多人覺得大材小用是在浪費青春,可是,沒有“小用”的磨礪和鋪墊,便不會有讓你一展抱負(fù)的“大材”,當(dāng)我們不再覺得小用是“小用”,而是只問攀登不問高,或許某一天,自然能得到“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的收獲?!八窗l(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漁鹽”的事例,同樣揭示了“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道理。他們本是一個個或辛勤耕作于田間,或努力工作于房前檐下的勞動者,卻最終都遇到了自己的伯樂。我感動于他們那份問心無愧的熱忱,只問自己有沒有付出,卻不在意有沒有得到賞識;我敬佩他們那種虛懷若谷的風(fēng)姿,縱使才華滿腹,依然能和勞動人民一起在艱苦環(huán)境中揮灑汗水;我更羨慕他們那種“誰說草叢無鳳凰,淺處無妨有臥龍”的自信。真正的美酒,清香總能飄過深巷,飄到懂得品酒的人那里。而也正是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從不懈怠的精神,造就了他們更為堅韌自如的品質(zhì)。
有一句哲語說:“耐得住寂寞,才撐得起繁華?!边@里的“寂寞”其實就是修煉,就是才華,也就是“材”,而“繁華”就是“大用”,你的才華還沒有修煉到相當(dāng)火候,即使被“大材小用”,又何必抱怨呢?只要一刻不停地向上攀爬,沿途的風(fēng)景與磨礪,也會成為你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要想生命“繁華”似錦,請先耐住寂寞,修煉才華吧!“大用”隨時恭候你!
【借而鑒之】
一個人如果覺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要么是因為社會原因,要么是因為自視甚高,但如果一個人真正做到了“只管攀登不問高”,恐怕就沒有這種心理負(fù)擔(dān)了,即使暫時真被“小用”著,也一定會有脫穎而出、成為“大材”的一天。蘇軾被小用了,但他安于現(xiàn)狀,敬業(yè)愛崗,寫詩作文,沒有人認(rèn)為他不是大材;舜、傅說、膠鬲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極致,終被大用。本文材料充實,說理透徹,引用、對偶俯拾即是,表達(dá)優(yōu)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