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世杰
各項體育運動都是遵循一定的法則進行的,而且它們也有各自的動作要求,這些法則和要求又都包含著許多科學原理,并嚴格遵守自然界的有關規(guī)律。了解這些,對青少年體育愛好者尊重科學,發(fā)展思維,提高運動成績,鍛煉成才,都是十分有益的。
2012年6月3日,國際田聯鉆石聯賽尤金站110米欄,劉翔以12秒87的成績奪冠。不過由于比賽時風速達到2.4米/秒,這個成績并沒有被承認為平世界紀錄和破賽會紀錄,但仍是超風速下的世界最好成績。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風向、風速對許多田徑運動項目都有較大影響,尤其是對短跑、跨欄等徑賽項目影響很大??諝庾枇υ谌伺懿綍r總是存在,并且跑的速度越快阻力就越大。但是,當順風時,風速越快阻力就越小。因此,運動員在順風中跑,不僅身后加了風力的幫助,而且身前又減少了空氣的阻力,這一加一減對運動員的幫助甚大,可使運動成績提高較多。反之,成績就會明顯地降低。
據研究,如果在靜風中運動員用10秒跑完100米,在2米/秒順風情況下只需9.84秒即可跑完,可逆風2米/秒時則需10.16秒。兩者相差0.32秒,而人類100米成績提高0.32秒需要好幾十年的時間。
所以,田徑比賽規(guī)則上規(guī)定:距離200米和200米以下的徑賽以及跳遠、三級跳遠等項目,凡順風時平均風速超過2米/秒者,所創(chuàng)紀錄不予承認。
有位叫奧廉斯的短跑名將在一次國內比賽中獲得百米冠軍,但成績提高不快。這是什么原因呢?后來教練發(fā)現他的主要毛病是雙臂擺動成“八”字形,一直難以糾正。一天,教練嚴肅地要他與自己的兒子比賽百米短跑。比賽在跑道上分三次進行,第一次要奧廉斯的雙臂屈起抬平后,采用同時前擺、后擺的姿勢;第二次要他采用屈臂同向左右橫擺的姿勢;第三次要他采用直臂前后擺動的姿勢。而要求他的兒子用正確的擺臂姿勢賽跑。三次比賽,結果奧廉斯三次敗北。發(fā)現問題后,奧廉斯從此糾正擺臂姿勢,他的短跑成績于是突飛猛進,在國際比賽中經常名列前茅。
大家知道,跑的動作主要是靠腿來完成的,即抬腿前擺、落地支撐、迅速后蹬和騰空跨步。但是,人體是個整體,腿的四個動作過程都是為了推動整個人體的運動。因此,兩臂必須配合兩腿動作協(xié)調地擺動,維持身體平衡,確保運動員用全部力量推動身體重心向前迅速移動。
物理學告訴我們,有規(guī)則形狀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位置就在其幾何中心上;可以用實驗方法與計算方法來確定;重心位置將隨物體形狀的改變而改變,它可以在物體的體內,也可以在物體的體外。
人體在外形上可以做出千姿百態(tài),因此,人體活動時的重心位置是不固定的。運動員要跑得快,就必須使身體重心在跑進過程中沿一定的直線或弧線迅速運動。這樣,就需要兩腿的跨步動作來推進重心運動,以及用雙臂擺動來協(xié)調配合。奧廉斯采用第一種雙臂同時前擺、后擺的方式,使人體的重心一會兒向前進,一會兒向后移,不僅影響了身體的平衡和重心的前進速度,而且還使腿的后蹬動作紊亂,直接減弱了腿部后蹬的力量;采用第二種雙臂同向左右橫擺的方式,也會在跑進過程中使人體重心左右晃動著前進,妨礙跑進的速度。奧廉斯用第三種雙臂直擺的姿勢,這對于重心運動的影響是不大的。實際上人們快步行走時雙臂是自然伸直的。但是,當他急跑時雙腿的跨步頻率較高,直臂擺動的頻率會跟不上急跑著的雙腿的跨步頻率。這樣,雙臂擺動不僅不能對加快腿的跨步頻率起促進作用,反而會起干擾和阻礙作用。另外,直臂激烈擺動是很費力的,將直接消耗他的體力,所以奧廉斯第三次也敗北了。
威爾遜與湯姆都是本國最出色的田徑運動員,可是,有一次在地區(qū)性的運動會上,兩人在拿手的400米競賽中都名落孫山。他們在總結失敗原因時互相埋怨。威爾遜認為,跑里圈彎小,容易發(fā)揮速度,幾個彎一拐就可以把外圈的人甩下一大段了,因此認為這次湯姆失利是不應該的。而湯姆卻認為,跑外圈彎大,容易跑出水平,并且有一定的“前伸數”,起跑時就遙遙領先,可以“先人一步,穩(wěn)操勝券”,因此認為這次比賽中威爾遜敗陣是沒有理由的。
兩人爭執(zhí)了好一陣子,最后教練幫他們進行了兩方面的分析和解釋。
先看所跑路程問題。徑賽中各個項目只有在相同的距離條件下,才能測量時間,比賽跑速,分出名次。200米以上的分道跑的長度同樣需要相等,由于各道的彎道半徑不同,才在各道出現了不同的“前伸數”。外圈彎道的弧線最長,因此,它的“前伸數”也最大;并且,從外向里“前伸數”依次減少。跑道上各道直道部分是等長的,因此各彎道部分的實際長度也必然是等長的。從這點看來,跑里圈的人并不吃虧,跑外圈的人也不能“先人一步”。湯姆的觀點是沒有根據的。
再看彎道跑的要求。運動員在彎道上跑進可以看作是勻速圓周運動。物理學告訴我們,作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必須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同一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大,所需的向心力也越大;在相同速度情況下,所需的向心力的大小與圓周運動的半徑成反比,即半徑越大,物體所需的向心力就小。運動員跑彎道的里、外圈時,由于彎道里外圈的半徑不同,則所需的向心力的大小是不相同的。他們都是通過跑進時讓身體適當傾斜來獲得所需要的向心力,這就要求運動員在跑里圈時比跑外圈更要適當傾斜一些,以便獲得較外圈大一些的向心力。然而,由于里圈與最外圈的半徑相差不是很大,因此,同樣速度跑進時,所需的向心力也是相差不大的,對于一般運動員來說,都可以通過自身傾斜后輕松地獲得。對于技術熟練的田徑運動員來說,跑里圈和跑外圈都不會影響他們跑進的速度,所以威爾遜的觀點是一種錯覺。
(編輯 孫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