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摘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特點、舊中求新、從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一些生動、曲折、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將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主動、積極、愉快地獲取知識的狀態(tài),給課堂教學增添神奇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藝術探索
目前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越來越充分的展現,同時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作為了教學的重要目標。這就要求了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進行巧妙地設疑和提問,并將知識的難點和重點包含其中。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提問,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教學整體水平的提升,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學見解。
一、提問要深入淺出,化難為易
一個難的大問題,可以科學地分解為幾個容易的小問題,步步誘導,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解決難題。設問要結合學生年齡、研習課題、能力實際,使他們回答問題時可望又可及,既不因為問題過難而使學生望而卻步,甚至挫傷學生思考和回答題的積極性,也不因為問題過于簡單而使學生驕傲自滿,思維惰性滋生。 比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的內容時,教師用課件出示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師問: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生:180度。師:把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兩個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學生立即回答:90度。師:怎么得的90度?生: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師:這樣計算對嗎?(課件演示等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的過程。)通過觀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師: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師:畫一個任意三角形,把三個角剪下來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角?這樣由淺入深的引導提問,可以使學生茅塞頓開,思維順暢,學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與三角形的大小、形狀無關,這樣深化知識的提問,步步入深,引人入勝,即啟迪了學生智力又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關鍵。
二、提問要保證問題的思維空間
小學生的認識水平有限,課堂也僅僅是40分鐘,如何在這有限的時間內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就要保證課堂中所提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思維空間。這不僅要求教師要處理好“大”問題和“小”問題的關系,還需處理好“多”和“少”的關系,如此才能讓數學問題成為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發(fā)展的好問題。
【案例2】圓的面積
在該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動手操作,實現轉化,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轉化為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應該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四次轉化(把一個圓分別等分成4份、8份、16份、32份)是相當成功的。緊接著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你能據此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這樣的問題顯得突兀且過大,沒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學生在轉化后的確對圓的面積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還不足以概括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分層次地提出問題:①圓的面積與拼成的近似的長方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②拼成的近似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什么?③拼成的近似的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什么?這樣的提問符合絕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認知能力。
三、課堂提問設計要目的明確,把握好“度”
設計提問必須要目的明確。 一般來說,課堂提問有檢查性提問、鞏固性提問、總結性提問、提示性提問和暗示性提問等幾個方面,教師應根據不同目標設計相應問題,安排好提問順序。 所提問題應該為課堂教學內容服務,每一次提問都應有助于啟發(fā)學生思維,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對舊知識的回顧,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那種漫無目的的提問會讓學生感到不著邊際和無所適從,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岸取奔刺岢龅膯栴}應難宜適中,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應該深鉆教材,研究學情,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找準誘發(fā)他們思維的興趣點來精心設問、發(fā)問。
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在設計問題時,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展開,撇開一些非數學因素的干擾,設計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的問題,從而自然有效地生成預期的教學效果。 教師要擁有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善于進行課堂提問以及善于把握新生成問題的智慧,這是高效課堂的有效手段。
【案例一】 三年級下冊《認識平均數》。
出示男生隊和女生隊投中個數統(tǒng)計圖。
師:哪個隊的實力強?
生1:男生隊強,男生投中的多。
生2:女生隊強,投中最多的在女生隊。
生3:我不同意,投中最少的也在女生隊。
這時候班上分成了兩派展開了激烈爭辯――到底是男生隊強還是女生隊強?
這樣看似課堂很嘈雜,但問題和好奇心激起了學生思維之間的矛盾。 這時就讓學生退下舞臺,我走上舞臺了。
師:通過剛才激烈的爭辯,那真的沒辦法比較出哪個隊的實力強?
生4:比較平均每個人投中了多少個?
我雖然提問不多,但各個問題都能激起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提問時,應該首先思考這個問題值得學生思考嗎,有思考價值嗎,能讓學生之間展開激烈的爭辯嗎。
四、讓學生自主產生問題,學會自我提問
老師的提問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問,變“學答”為“學問”,一字之差,卻反映了一場深刻的觀念變革??茖W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往往是從質疑開始,從解疑入手,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質疑、解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準備在預習、課內及針對具體題目的解決策略這三個方面進行實踐,針對具體題目的解決策略做法如下:讀題后自我提問,進一步理解問題;在解答時自我提問,確定解題步驟;解題后自我提問,進行回顧和反思。
提問,對于教師來說是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方法,而對于學生來說,這是驅動思維,蓄積而發(fā)的內在表現,課堂提問貫穿課堂,我們實際教學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內容的奇巧之處來提出疑問,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重點知識提出問題,以引起質疑、思考,要善于把握教學時機投以一石,激起學生思維的波瀾,恰當地利用課堂提問,必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